前言:网红网红顾名思义就是网络红人,他们在网络上用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影响大众,金句频出的他们被网友奉若圭臬,可是有时候你看到的就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水平么?他们的能力真的匹配他们的影响力么?
1月5日,在“2023年风马牛年终秀”的圆桌论坛环节,“程前朋友圈”主理人程前作为主持人,与冯仑、王石、周鸿祎三位嘉宾进行对谈时发生“互怼”,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与讨论。具体的过程我们不再赘述,那么关于怼人,让我们看看在《开场白》一书里,周鸿祎是如何解读的。
摘自《开场白》2023年出版
节目组说,请我来给大家做一场交流,没想到搞了这么大的阵仗。我也好久没有当众对着这么多人讲话了,所以也挺紧张的。但是,想到我的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我决定来练习一下。
你们怎么都站着呢?请大家坐下,不用对我那么客气。不知道今天在场的有多少人是准备来diss(鄙视)我的,节目组骗我说都是我的粉丝,不过我还是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周鸿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穿红衣服,因为我的名字老被人叫错,叫周鸿“wěi”,所以我就穿一件红衣服来提示大家。
过去在江湖上,也有人叫我“红衣大炮”。为什么我会有这个称号呢?其实原来我和大家一样,都挺喜欢怼人的,而且我怼人的能力还挺强。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怼为快,怼完再说,怼个开心。但是这些年,大家突然感觉,“红衣大炮”哑炮了,不那么爱怼人了。因为我发现,怼人的时候,心情固然很好,可是对于事业的发展或自身的学习来说,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今天,我就想分享几个故事,讲一讲为什么我不再怼人了。所以这场所谓的演讲,我其实不太愿意称之为演讲,就算是一种交流吧。如果在座的同学觉得我的观点不对,我也欢迎大家来怼我,只是希望各位思考一个问题:在diss别人之前,有没有认真地想一想,你真的get(明白)对方的意思了吗?
大家经常会说一句话,你的语文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我觉得这句话对体育老师特别不公平,而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这些故事,就源于小学三年级时体育老师带我读过的一本书。
我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因为不能上体育课,老师就破天荒地给我们读了一段《中国古代寓言》。其中很多寓言故事,我在小时候读起来就觉得是个笑话,里面的人怎么这么傻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自己对有些故事的思考越来越深刻,就从中选取了七个我认为对自己人生影响比较大的故事,甚至可以说,这么多年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遭遇挫折还是其他,我总会不断地想起这七个故事。
另外,我们这代人的经历跟你们不一样,很难用我们的想法去要求年轻人,不过这几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是能够跨越年代的。尽管有些故事非常简单,但是我们可以做一种新的理解,新的阅读。
南辕北辙
第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叫《南辕北辙》,我就不再重复了,小学课文里应该都有。我们想想,会觉得那个骑士真的很奇怪:方向不对,却用了最好的马,花了最多的钱,在错误的路上一路狂奔。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故事很重要呢?因为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包括年轻时的我,很少会去思考:我们做事的方向到底对不对?方向不对,即便再勤奋、再努力,效果都可能是相反的。
我自己能够侥幸地走到今天,我想,这跟我在中学的时候,就想清楚了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很有关系。中学时我就特别喜欢计算机,那时候,计算机是非常稀罕的一个物件。我觉得这玩意儿太神奇了,又能打游戏,又能编软件,特别是当你把神奇的代码输入之后,几乎可以指挥它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高中时的我,与同龄人相比,考试成绩并不见得总是最好,而且还有些偏科。我甚至觉得,如果当时去参加高考,我未必会考得上大学。我和同龄人最大的差别,是从那时起,我就坚定地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计算机软件,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程序,希望天底下千千万万的人都来使用我开发的软件。
所以,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尽管有的学校给了我很好的专业选择,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方向。比如,当时有一所学校叫我去读食品工程专业,我的父母一听,高兴得都要哭了。身为饿过肚子的一代人,他们都说,如果你去学这个专业,咱们家这辈子就不会再缺粮食了。
你们在报考高考志愿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大家都在挑什么“热门”的志愿,实际上不过是从字里行间穿凿附会。很多人说,计算机没有未来了,生物学才是未来;还有人说,生物学也不行,建筑学或工民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才有前途——可能这些人在当年已经预见了房地产业的火爆。只有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就要学计算机专业。对我来说,上哪所学校不重要,学这个专业很重要。
其实,很多人是因为没有想清楚方向,选择专业时,很容易被父母的意愿、男女朋友的期望,甚至同宿舍室友的工作影响。有的人认为,我是南方人,所以不应该到北方去;有的人想着,应该选一个比较稳定的单位;还有人觉得,哪里工资高,我就应该到哪里去……但是,没有人会认真地思考:我到一家单位工作,五年、十年之后,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发展方向?
今天听说同宿舍的人出国留学了,还拿到了奖学金,觉得我也不比对方逊色;明天听说一位同班同学签了一家互联网大厂,所以我也去跟风凑凑热闹。那么,在毕业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所有这些在当年风华正茂的同学们,一定会在社会的不同阶层,拉开不同的距离。这真的是缘于他们智力的差别、能力的差别吗?我觉得不是。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想清楚,自己这辈子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所说的方向。所以,在人生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改变方向,就像布朗运动一样,形成实际上的内在损耗。
我还是忍不住举一个自己的例子。除了大学选专业时,我坚定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也放弃了很多高薪邀约,去了当时的北大方正。其实目的很明确,我认为自己既然要做计算机软件,就应该到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去学习。当我在北大方正混得还不错的时候,我又离开了,开始创办自己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用方向感就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依然在实践自己最初的方向。直到今天的360时代,我在做网络安全、数字化安全、国家安全等服务,这些都没有偏离我从高中时就确定的方向,不论是做软件,还是硬件,我依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改变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工作方式。
而很多所谓的聪明人,总是在看“风口”,总是在改变方向,总是在变换策略,他们有可能花费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由于中途不断进行方向的调整,最终反而没有带来整体性的积累。实际上,当你选择去攀登一座远方的高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能要先翻越一道深谷,甚至经历一段人生的谷底。但是,只要你看见远处的峰顶,知道方向没有问题,你就朝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怎么过,找到这个方向,我认为非常重要。
那么,也许有人会说,老周,你已经五十岁了,我们才二十出头,让我们一下子设想二三十年的路程,期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你们可以先想五年,或者十年。把自己十年的目标,分解为每一年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分目标、子目标。比如,每个月读一本书,或者每年学会一项新的技能。通过这种分解,一个人前行中就会更有目标感。如果没有目标,就会没有价值判断。我的判断很简单:凡是对我的目标有帮助的事情,即使没有眼前的利益,我也会坚定地去做;如果对我的目标没有帮助,即使有再多的诱惑,我们也要抵御这种诱惑。
比如,今天有位同学在一家公司月薪八千,另外一家公司说,来吧,你到我这儿,每月给你多加三千块钱。可能很多人就会做出一个跳槽的选择:一个月多三千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你仔细一算,一年也不过多了四万块钱,就改变了你的人生。
当你如愿到了另一家高薪单位,发现这里跟你的人生发展目标并不一致,你却逐渐丧失了学习和前进的能力,变得毫无竞争力,最终就拿着这个工资过完了一辈子。而你如果待在原来的单位,也许工资不高,但是能够参与很多重大的项目来磨砺自己,你可能会学到很多先进的、在未来形成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拥有这些能力之后,你的身价又何止是“月薪八千”所能定义的呢?
我们很多人,在没有这种价值观和方向感的时候,就会陷入存在主义鼻祖萨特所说“人在选择面前很痛苦”的困境中。我究竟是应该到北方,还是南下去深圳?选择考公务员,还是去互联网大厂做高级工程师?选择更高的工资待遇,还是更加优厚的福利条件?
其实每一个选择,我认为都是有道理的,不必加上道德的评价,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五年、十年后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是我对第一个故事《南辕北辙》的解读。故事本身很简单,但是只有当我们深入解读的时候,才能发现“方向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
守株待兔
第二个故事大家也听过,叫《守株待兔》,我就不再重复了。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有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就是那个傻傻地坐在树下等下一只兔子撞来的人呢?
为什么我一直很反对成功学?它在我的词典里是一个负面词汇。每次看到别人的成功经验,我觉得他不过是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一不小心做了恰当的事。有这样一连串小概率事件的连续发生,才构成了所谓成功的最终结果。
今天,你所看到的每家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躺着100家甚至1000家不成功的公司。这些不成功的企业,其中的创业者和年轻人并不是不优秀,他们也同样有能力,有才华,有追求和事业心,只不过偶尔时机蹚早了半步,或者跟进晚了半天,又或者是其他小概率事件没能如期发生。所以,我认为成功是一个特别难以总结的方程。我们都学过解方程,对吧?如果成功学确实可以助人成功,我们真的能够将其分解为一二三四五等各种步骤,像菜谱一样,只要照做,就能炒出一盘好菜——实际上这是一个痴心的梦想。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60公司也犯过“守株待兔”的错误。比如,在PC时代,我们做了免费杀毒的服务软件,这项目服务很成功,中国大部分用户都采用了我们的杀毒软件,自然也下载了360的浏览器,我们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流量。但是到了手机时代,我们又想把这套模式重复一遍,所以做了手机卫士和手机端浏览器,这就是犯了“守株待兔”的错误。实际上这时候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因为,手机厂商会认为,手机安全软件和手机端浏览器是“应用市场”,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产品内置软件。那么,供应手机安全软件和浏览器的,都被手机厂商干掉了,但是手机厂商自己的软件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今天在手机上获得成功的,竟然是短视频平台这样做内容或服务的软件。
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大家有没有感觉:工具在PC上都很有用,而在手机上的使用率一直急剧地降低?大家在手机上使用最多的功能是内容的获取,就像你今天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刷短视频和购物。所以,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习惯相较PC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也经常回想自己当年创业的时候,应该说我很不幸,被三大互联网巨头轮流摁在地上摩擦,对吧?他们老认为我有威胁其发展的可能性:我做了客户端软件,腾讯认为对它有影响;我做了搜索浏览器,百度也认为对它有影响……但实际上,你用《守株待兔》的故事来看:超越QQ社交软件的,并不是第二个QQ,而是微信;超越“百度”搜索的,也不是第二个“百度”,而是张一鸣“今日头条”所做的推荐信息流。所以,我经常跟同行讲,今天颠覆我们的,绝不是第二个蹲在树下等兔子的人,而可能是另一棵树下蹲守的其他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