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沟通中,比“说”更重要的是“倾听”

小小粉鉴史 2023-11-30 21:12:31

成年人:“嗯...你今天在学校都干了些什么?”孩子:“真是太糟了。”成年人:“噢?什么事儿?”孩子:“你知道比利·艾弗雷特吧?我们刚说完对美国宣誓效忠的话,他就吐了起来,就吐在他书桌旁边的地面上。红红的,黏乎乎的一片......。”成年人:“等等,宝贝儿——你别说了,我给你讲一下。如果你想讲述人呕吐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别人是不愿意听的,或许他们还会对你很气愤。”

孩子:“为什么?”成年人:“因为你这样讲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倒胃口。”孩子:“这真是不可思议!”成年人:“我说的话都是真的——事情就是这样。你要记住,好吗?”孩子:“不能谈论呕吐。”成年人:“对了,你说得对!现在你告诉我,学校今天还发生了什么事儿?”

在以上例子中,成年人应该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办。孩子的头脑想象不出成年人感到讨厌的一长串禁忌话题,你需要把这些禁忌话题告诉孩子。无论是令人讨厌的话题,还是孩子把从别处听到一句脏话讲给你听,你都应该在不使孩子感到尴尬的情况下,立即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把这些话讲给别人,别人会感到愤怒。把意思说清楚之后(同时也让孩子知道,谈话是怎样被人打断的),就应该让孩子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下去。

其实,孩子有时说出的话,在成年人看来既不讨厌,也不无聊,而是十分荒唐。这时,认真倾听孩子,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来看看下面对话中的妈妈和5岁的孩子。孩子:“妈妈,今天我必须上学吗?我真不想去上学!”妈妈:“你当然必须去上学了。”孩子:“但我不想去,我害怕!”妈妈:“害怕什么?快告诉我,快点,我忙着呢!”孩子:“因为有鬼!”妈妈:“噢,天呢!你快去准备上学,别碍我的事儿!”

很显然,一个成年人不会这样对待另外一个成年人的恐惧感。但这个例子却说明了成年人与孩子交流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对话中的妈妈太忙,不愿听孩子说话。当她快速提出一个问题,得到的回答令她感到不太满意,或者不是“能够引起注意的重大事情”,她就摆出一幅家长的架势,不让孩子继续说下去。

不幸的是,我们(特别是当我们繁忙或心烦意乱的时候)总倾向于使用“反向米勒定律”。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不顺耳的话时,我们总认为这话是错误的;然后我们就尽力想像说这话的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即便对其他成年人,我们也往往采取这种做法。与成年人相比,孩子虽然是弱者,对这种做法却没有多少防范心理。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上面对话中的妈妈便认定:孩子这样说话是出于调皮。

总之,当成年人倾听孩子说话时,他们需要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够运用米勒定律。在第一次努力失败后,许多成年人都愿意继续努力与孩子沟通,但在通常情况下,孩子却没有足够的自信。我们需要记住,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可能性不大的,什么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些问题上,孩子知道的信息远不如成年人所知道的多。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考虑。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