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文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要选择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公园”,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误,但是,肯定“公园”肯定只是文旅的表现形式之一,无法代表文旅的全部。在对文旅项目进行思考的时候,最需要的逻辑并不是建设规划方面的,而是基于“游客如何前来”以及“游客如何消费”方面的。
对于过往经验的学习,很多地方采取了“复制粘贴”的方式,但是,即便是抄作业,也不能连学霸的名字都抄上……,选择题还可以遇到两名学生答案完全一样的情况,可是作文,终究还是要自己写的。回顾一下近来的文旅热点,淄博烧烤与哈尔滨冰灯都给出了很好的“文旅逻辑”。
绝对是“文旅逻辑”而不是“文旅模式”。文旅项目的具体模式,肯定是要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这个靠“抄作业”是“抄不到”的。但是说到逻辑层面,淄博与哈尔滨的两次“爆火”都给出了很好的方向。
第一,举办大型的节庆活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的“大型”并非指的狭义上的活动规模,而是这种节庆活动最好是基于“产城融合”的。试想,如果整座城市都是某项节庆活动的舞台,那么这个活动的规模才是足够大的。
把一个文旅项目延伸到整座城市,不仅可以调动城市的吃、喝、行、住、玩……等各个方面的商业企业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外来的消费者可以有更大的游玩空间、可以有更加自主的选择余地。
第二,让“文旅既消费”与“文旅带动消费”相结合。“文旅既消费”是一个存在已久但是却总是被忽视的概念,举例来说,各种“美食节”就是“文旅既消费”的典型代表,参加别的节庆活动游客未必一定有消费行为,但是前来参加“美食节”,不花钱买吃的,能算来过吗?
一个属于整座城市的文旅项目,如果只有“文旅既消费”的逻辑,那么肯定是太偏颇了。在保证消费容量的基础上再植入一些“文旅带动消费”的模式,会让游客有“做主”的选择权、游客的心情会更加愉悦。比如在城市当中推出本地特色商品的促销活动——要保证比在网络上购买的价格还要低——真的不用担心消费不会产生。
第三,节庆活动要有不可复制性与可延续性。很多地方的节庆活动虽然有着“多少多少届”的名称,但是却缺少了“可延续”的商业价值。保证节庆活动的可延续性,实际上是对参与企业、商家的一种长期利益保护,同时是活动本身品质的保证。一方面,可延续性保证了“招商”工作不至于太费力,另一方面,觉得参与之后有利可图的企业也必然会更加遵守秩序,让自己的获利年限可以更长久一些。
至于“不可复制性”,不用赘述,大家都明白差异化才能带来生命力,保证节庆活动在传统的基础上每一年都有一些“猎奇层面”的调整,增加了消费吸引力,同时也就不怕被别的城市、地区“抄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