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暴涨35%更有暴跌43%!2月化工品谁最能涨?谁又是“跳水王”?

新筠评国际 2025-03-18 12:26:39

2月,从国家化工权威机构监测的131个化工产品中,月度均价环比上涨的产品共76个,占比58.0%;下跌的产品共49个,占比 37.4%;持稳的产品6个,占比4.6%。其中石油焦、硫磺、氯化钾(进口)以35.55%、28.50%、25.00%的惊人涨幅稳坐前三甲,成为当之无愧的“涨价之王”。

石油焦的暴涨尤为抢眼,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及国内炼厂检修影响,其月内价格从1877.5元/吨飙升至2545元/吨,创下年内新高。硫磺则因海外供应紧张和春耕备货需求激增,价格突破2104元/吨,成为化工板块的“黑马”。而进口氯化钾因国际钾肥巨头限产,叠加国内春耕刚需,价格站上3333元/吨,进一步推升农资成本。

那么,谁又是月度化工口“跳水王”呢?

与涨价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化工品的“断崖式下跌”。盐酸以-43.90%的跌幅成为“跳水冠军”,价格从月初102.5元/吨骤降至57.5元/吨,几乎腰斩。主因是氯碱企业开工率提升导致供应过剩,而下游需求疲软未能消化产能。此外,液氯、辛醇等产品也因供需失衡进入下行通道,成为市场隐忧。

从行业看,能源和农资相关化工品表现强势。除石油焦外,硫酸(+22.08%)、液氨(+11.84%)等因春耕备货和工业需求复苏,价格持续攀升。而基础化工品如炭黑(+12.27%)、硫酸铵(+11.36%)则受成本推动和出口订单支撑,保持温和上涨。但另一方面,橡塑、化纤等板块表现低迷。通用塑料、液体化工品因下游制造业需求不足,部分产品跌幅超5%,市场呈现“上游热、下游冷”的割裂态势。

涨价潮下,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凸显。以硫磺为例,其上游炼化企业因价格飙升获利丰厚,但下游磷肥企业却面临成本激增压力,被迫提价转嫁成本,进一步推高农资价格。而氯化钾的进口依赖度高达60%,国际供应商的定价权强势,国内企业议价空间有限,春耕成本压力或传导至终端农户。尽管2月化工市场涨势凶猛,但风险已悄然累积。随着春耕备货进入尾声,硫磺、氯化钾等农资相关产品需求或逐步降温。同时,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仍可能扰动市场。据数据监测,3月上旬部分化工品已现回落迹象,如硫磺单日跌幅达-4.36%,市场进入高位震荡期。

氯碱前沿认为,2月的化工市场,既是“狂欢”也是“警示”。涨价与暴跌并存,产业链上下游博弈加剧,企业需紧盯供需变化与政策风向,避免盲目追涨杀跌。而对于农户和制造业而言,成本压力如何消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命题。

0 阅读:1

新筠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