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是一名高二年级的男生,他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父亲是公务员,母亲为中学教师,家庭管教较为严格。

平时父亲忙于工作,主要是母亲照顾和教育孩子。
他自述母亲苛刻、唠叨,对父母颇反感,不愿多提及父母。
阿森从小对父母缺乏好感,自称父母对其要求严苛,只看重学习成绩,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
他对父母反感,小时候还好,高中强烈。
觉得父母不理解、不信任他,唠叨过甚。
阿森自述高一时学习极其认真,自习非常辛苦,然而父母不认可、也不接纳他艰辛和痛苦。
高中时开始出现自伤想法,特别是遇到挫折时,容易崩溃,产生自伤念头。
例如体育课被老师责骂, 有自我了结的冲动。
人际交往时易冲动、偏执,敌对想法多,小学时候遇到人际冲突往往采取打架的方式应对,高中时遇到人际冲突则采取隐忍的方式。
自述自我压抑严重,担心有一天会情绪失控、爆发。自我价值感低,认为自己智商不够高、行动笨拙、反应速度慢,特别是做作业比别人慢,答题速度慢。
因此主观断定自己既然没有别人聪明,那么做事情也不会成功,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动力。
阿森和同学的关系较好,有些心里话会和同宿舍同学聊。
阿森的父母和他对自身要求都非常严格,父母只看重他的学业。
当阿森学业成绩让父母满意的时候,他会形成正向的信念。
当他在学业上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父母的批判和指责会让他形成负向的信念。
大多数情况下,正向的信念占主导。然而,上高中后,挫折情境激活了负向的信念。

阿森:那些自伤的人,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自伤?
我:那些自伤的人,会出于不同的原因。你有自伤倾向吗?
阿森:没有。如果我说我有呢?
我: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伤的念头,特别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你有, 也不奇怪啊。
阿森:我初中的时候就有自伤的想法。我这个人比较脆弱,一遇到挫折就会想到自伤。
我:那现在呢?有这个想法吗?
阿森:有啊,经常有。
我:你的意思是,你近来有多次的自伤想法?
阿森:是的。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森识别他的扭曲想法,改变阿森对自我的认知扭曲,提高自信,同时缓解他的负面情绪。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森的病理性记忆,他初中曾暗恋过一位女生,表白被拒绝,该女生后来接受了一位长得高大、帅气的男同学的表白。
阿森因此自卑于自己的相貌,归因于身高、容貌的缺憾,由此觉得在女生面前没有魅力,不得女生欢心。
我对阿森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给予希望,化解他的轻生危机。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森的情绪状态改善和稳定很多,自伤的想法也逐渐消退,之后没再出现。
并且,他学会逐步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自信心有所提高,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自己状态能得到提高,学业成绩也会提高。

他与家人的关系有所缓和,愿意和家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