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小区第三届业委会主任。
也是业主口中那个“无利不起早”的“傻子”。
今天,我想用这篇文章,撕开那些藏在“公益”背后的无奈与辛酸。

三年前,我搬进这个小区时,废品堆积如山、电梯三天两头罢工、物业费高得离谱却连路灯都不修。
我忍无可忍,跟着几个邻居一起维权。
后来,大家提议成立业委会,我被推上了“主任”的位置。起初,我以为只要“正义感”够强,就能改变一切。
可现实是,筹备业委会的第一天,我就被泼了冷水。
有人说:“没好处你会干?肯定是想捞钱!”有人连门都不开,隔着猫眼冷笑:“别装了,你们和物业都是一伙的。”
更可笑的是,物业公司表面上配合,背地里却散布谣言,说我们“收黑钱”“勾结开发商”。
小区群里,总有几个账号阴阳怪气:“无利不起早,业委会不图钱图什么?”
二、与物业斗,与业主斗,与自己斗1. 物业的“拖字诀”与“阴招”为了换掉不作为的老物业,我们按流程召开业主大会,结果物业连夜在每栋楼贴满“业委会贪污公共收益”的传单。
投票当天,他们甚至雇人冒充业主扰乱现场。我们报警、调监控、写声明,可业主们只记得“业委会有问题”,没人关心真相。
2. 业主的“双标”与冷漠有人嫌小区停车位不够,我们规划扩建,一楼住户却以“挡光”为由集体反对;有人投诉废品乱扔,可当我们推行废品分类时,同一批人又骂“多管闲事”。最寒心的是催缴物业费——有人理直气壮:“物业不行,凭什么交钱?”可当我们换了新物业,他们依然拖欠:“业委会选的物业,谁知道有没有回扣?”
3. 家人的不理解妻子曾问我:“你图什么?周末全搭进去,孩子家长会一次没去过!”去年母亲住院,我一边陪床一边电话协调小区水管爆裂的抢修,护士都看不下去:“你这家属比护工还忙。”
三、“无利不起早”?我们连“利”的影子都没见过业委会没有工资,只有象征性的补贴,甚至不够打印材料的纸钱。
为了查清公共收益账目,我们自费请会计;为了监督物业整改,我们轮流熬夜蹲点。有委员被业主辱骂到崩溃辞职,剩下的几个人硬撑着,靠的是一句“不能半途而废”。
去年小区翻新花园,有业主质疑:“花这么多钱,你们肯定吃了回扣!”我们晒出所有合同和发票,对方却轻飘飘一句:“谁知道有没有假?”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业委会最终选择“躺平”——做得越多,骂得越狠。
四、为什么还要坚持?因为总有人需要光上个月,小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突然晕倒,因为楼道监控修好了,物业及时联系了救护车。她女儿哭着说:“以前总嫌你们管太宽,现在才知道多重要。”那天,我在业委会办公室抽了半包烟,心里五味杂陈。
是的,业委会像一块夹心饼干——上面压着政策压力,下面踩着业主质疑,中间还裹着物业的明枪暗箭。但每当看到路灯亮起、废品清运及时、孩子们在安全的小区里奔跑,我又觉得,这些骂声和委屈,似乎没那么难熬了。
五、写给所有业主的心里话如果你问我后悔吗?后悔过。
但若再选一次,我可能还是会站出来。因为小区是家,不能全靠“别人”来管。业委会不是神仙,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但我们至少让一些人明白:
“无利不起早”的,从来不是业委会,而是那些冷眼旁观、却享受成果的人。
(文中案例源自真实经历,为保护隐私,小区名称及人物均为化名)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时,业主群又弹出一条消息:“业委会凭什么管我家狗在草坪拉屎?”我苦笑着关上手机——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但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我还会继续和那盏修了三次的路灯“较劲”。因为,总得有人相信,黑暗里也能长出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