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公交车伤透心的电鸡车主
2017年我刚来广州时,满大街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像潮水一样涌来。
那时候扫码就能骑,路边随便一停就走人,1块钱骑到饱,甚至有人把车扛上城中村七楼——毕竟免费时长足足两小时。
谁能想到,八年后的今天,我宁愿顶着38℃高温骑电鸡被晒成炭,也不愿再碰那些“祖宗级”共享单车。

现在的共享单车早就变味了。
起步价涨到1块5就算了,次卡免费时长砍半成1小时,有次我在天河软件园加班到半夜,想骑车回三溪,结果刚蹬两下手机就狂震:“您已超出运营范围,强制扣费15元!”
低头一看,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电子围栏像蜘蛛网,郊区干脆一片空白。
更气人的是,以前满大街都是车,现在找个车得开导航走十分钟,找到的车十辆里有八辆是坏的。
共享单车企业这手牌打得稀烂。
先是疯狂涨价收割老用户,再搞电子围栏把车锁死在市中心,最后连投放量都砍半——这不就是逼着我们买电鸡吗?
看看交警公布的数据吧,广州电鸡数量从2019年的399万辆飙到现在的560万,每天685万人次骑着电鸡满城跑,比公交客流量足足多2.3倍。

再说到公交车,我更是一肚子火。
上周暴雨天我心血来潮想坐公交,结果在站台喂了半小时蚊子。
好不容易等来一辆,上车后开的慢悠悠的,比走路的快不了多少。官方数据说现在广州公交日均客流只剩300万,连疫情前的一半都不到,真不怪大家用脚投票。
公交车的衰败早就有迹可循。
早高峰在中山大道,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奇观:私家车把BRT专用道堵成停车场,公交车龟速挪动,限速40公里的牌子像个冷笑话。
我有次实测,7公里路程开车24分钟,坐公交居然要57分钟!而我的小电鸡呢?均速12公里半小时直达,还能抄近路钻小巷,遇到堵车时看着旁边公交车上绝望的脸,我默默把头盔镜片扣了下来。
有人说电鸡泛滥成灾,但谁想过我们为什么非要骑电鸡?
接送孩子上学、通勤打卡、买菜拉货,一辆车全搞定。
买台车不到三千块,充电一月才几十,比天天挤地铁公交划算多了。
广州今年新增了84个抓拍点严查电鸡违章,可看看非机动车道从70万扩容到百万的停放区就知道——这就是老百姓用轮胎投出来的民生刚需啊!

反倒是公交车,这些年昏招频出。
线路越砍越狠,四年撤了72条线;发车间隔越来越飘忽,说好的10分钟一班,实际能等来辆共享轮椅都算运气。
现在除了坐公交车不用钱的老人家,还有谁愿意受这个罪?
不过要说公交该彻底淘汰,我倒觉得太极端。
上周看见一个阿婆在公交站台来回踱步,手里攥着老人证的样子让人心酸。
真要改革,不如学学深圳搞高峰快车,把那些绕路三公里的“幽灵线路”砍掉,多开点地铁接驳专线,再把破车全换成带USB充电口的新能源车。
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年轻人也享受出行的优惠,羊城通的优惠别搞那么多的套路,我就不信拉不回年轻人。
至于我的小电鸡,估计还得陪我再战五年。
昨天经过珠江新城,看着公交空车驶过满地电鸡的街头,恍惚间想起八年前那个骑着共享单车追晚风的年轻人。
时代车轮轰隆向前,只是不知道被碾在轮下的,到底是落后的交通方式,还是我们这些等不起、慢不得的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