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区业委会主任,还有两年退休。
作为基层治理研究员,我原本在小区里是个"观察者",直到亲眼见证今年这场精心策划的业委会颠覆战,才明白教科书里的案例竟在我家楼下上演。
事情要从年初突然冒出来的几个"热心业主"说起。
张大姐在广场舞队里逢人就说:"咱们业委会账目有问题啊!"李哥在业主群天天发《震惊!业委会竟这样坑业主》的推文。
我起初没在意,直到发现他们的操作和我在论文里写的"职业物闹"案例惊人相似。

第一步:编织舆论天网
他们先是把小区十几个微信群整合成"XX小区维权总群",每个群里都安插了五六个"捧哏"。有次我随口提到物业费标准合规,立刻被三个账号围攻:"姜主任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家隔壁小区都降费了"。三天后,群里开始流传我收受物业红包的聊天记录截图——虽然那张图明显是P的。
第二步:制造集体焦虑
二月电梯故障,本是正常维修。维权群却炸出五百条消息:"业委会拿了回扣才选这种破电梯""再不换业委会早晚出人命"。最绝的是他们找到六楼王奶奶,硬说人家关节炎是电梯晃出来的毛病。等我查清真相准备解释时,群里早被"血泪控诉"刷屏了。
第三步:合法外衣下的"政变"
三月突然有人拿着授权书找我谈判,说是五百多户联名委托。我仔细核对发现,签名的业主里竟有搬走三年的前租客,还有压根不住我们小区的。他们却拿着这份"民意"去街道办施压,把业委会说成阻碍小区发展的"毒草"。
第四步:信息茧房攻坚战
当我想在群里发物业审计报告时,发现自己被禁言了。支持业委会的业主陆续被踢出群,留下的都是"业委会必须下台"的声浪。更可怕的是线下渗透——物业保安告诉我,最近总有人给独居老人送鸡蛋,边发传单边说:"换了业委会,物业费能打五折。"
第五步:真假难辨的"黑料"
四月房价波动本是市场规律,维权群却疯传:"业委会不作为导致房价暴跌!"有业主把自家漏水照片发到群里,马上被加工成"业委会贪污维修基金证据"。最讽刺的是,后来查明漏水那户根本没交过维修基金。
第六步:收割战果
上周公示业委会改选名单时,我笑了——筹备组七人里有五个是年初闹得最凶的"维权代表"。更可笑的是,新物业公司的投标文件里,赫然写着某开发商子公司参股80%。而这家开发商,正是我们小区当年的建设单位。
现在站在阳台上看小区,我突然想起《让子弹飞》里的台词:
"他要是体面,你就让他体面;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帮他体面。"
只是这次,想体面退场的恐怕是另有其人。各位邻居,当有人举着"为民请命"的大旗时,不妨多问一句:这面旗子,到底是谁家的布料做的?
当然,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还是写得太客气了,他们手段卑鄙,污蔑造谣,妖言惑众的更甚。
简直是绝处逢生,腹背受敌,冷箭不断,善良和真诚被践踏,那帮恶人把人性的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干过业委会的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