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另类评说 2024-12-29 11:18:00

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苏天爵从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的职位,改任山东道肃政廉访使并兼职京畿奉使宣抚。在此任上,探究导致老百姓疾苦的原因,调查贪官污吏,经他之手具体处理的事有783件,被他纠劾的人有949人,老百姓将他与北宋年间的清官包拯、韩琦相比。但是,因为他的做法拂逆了权臣的想法,最终竟然被人以“不称职”的名义罢免官职。(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

肃政廉访使是肃政廉访司的长官,负责地方监察之事;山东道肃政廉访使,即负责山东道监察之事的长官。而京畿奉使宣抚,则是负责京城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巡视适宜,了解民间疾苦和官吏贪廉的临时性质的官员,其工作性质类似于“巡抚”或者是更后一些的“巡视员”。而苏天爵同时身兼这两个职务,可谓位高权重,责任重大。

从苏天爵“巡京畿道,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贪,其兴除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劾者九百四十有九”来看,他对自己的这份新工作确实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去做的。但是,最终他竟然因为“不称职”而罢官,乍一看来让人瞠目无法理解,不过,假如我们能够站住宰相甚至皇帝的角度来看这一切,又不能不说,完全在意料之中:他对于朝廷为什么派出他这样的人担任地方监察官员,负责京畿一带的巡视工作,显而易见的是揣摩不够。

对任何一个政权与皇帝来说,贪污腐败,一定都是十分痛恨的。因为他们是国家的蠹虫,长此以往,必定会将大厦蛀空进而垮塌,所以,翻开一部二十四史,我们一定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朝代有“监察御史”或者名称虽然与之有别,但工作性质十分相近的岗位设置。对于被查出的贪官污吏,予以严厉惩处也是常态。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之时,甚至有“剥皮实草”一类的极端之举——活剥贪官的人皮,然后以草充填,将其放置在继任者的办公桌旁,以儆效尤。

但是,反贪工作需要准确把握一个合理的尺度,努力避免因为超过一定的限度使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也是必须的。具体如元顺帝朝,元朝延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帝国已经是百孔千疮,大厦将倾了。也不只是元朝,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在这个阶段,往往都是遍地的贪官污吏,他们如蝗虫一样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根本就无法彻底扑杀。或者说,如果把所有的贪官污吏全都抓起来,那只能让大厦立马垮塌。

民间有“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说法。这说法生动而形象地把问题成堆相反可能让人失去感觉反映出来了。对于元顺帝之时的元朝,不也正是这样?从宰相到皇帝其实他们一定知道下面的贪污腐败严重到了什么地步,也因此,他们才会让苏天爵这样的有声望的廉吏也是能吏担任山东道肃政廉访使并兼职京畿奉使宣抚。不过,从他们内心来讲,“祭出”苏天爵,为的是给公众一个朝廷高度重视反腐工作与反腐正在进行中的感觉,而并非希望他见一个贪官抓一个贪官,以致造成朝廷腐败已经蔚然成风,无法清根的印象。

更为直率地说,希望苏天爵做做样子,而不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反腐,可能真是元顺帝们的真实想法。非常可惜的是,苏天爵未能正确理解“圣意”,居然把这工作还真当一回事去做了,也因此他最后才会因为太过尽职而被罢职。今天的我们非常想知道的是,苏天爵在被罢职之后,有没有好好反思,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被罢职的呢?

0 阅读:1

另类评说

简介: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