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之最,每一枚都意义非凡!(上)

玮舟聊文化 2023-03-07 23:19:01

对古钱币之最,做个简单的介绍,不对的望指摘。

1.最早年号钱——汉兴钱

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2.最早的国号钱—— 两周环钱

环钱面文上的“西周”和“东周”,并不是历史上的周朝名称,而是战国时期由周王朝的王室分出来的两个姬姓侯国的名称,是最早的国号钱。

3.最早年号与国号集一身钱——大夏真兴

十六国时期大夏赫连勃勃于真兴元年(419年)铸。 “大夏真兴” 钱或铸于此时,形制有莽钱遗风,内外廓精好,径2.3厘米,重约2.8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大”字从“太”。面文隶文,“大夏”为国号,“真兴”为年号,历史上国号年号合璧,此为首例。

4.最早记府钱——天策府宝

十国时期楚国马殷所铸。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四年(公元910)六月,以唐太宗故事开天策府,加楚地割据势力马殷为天策上将军,马殷因此铸“天策府宝”大钱以记之。

钱如当十,厚重浑朴,有铜、铁、铅质三种。天、策、府、宝四字旋读,光背。言,当日流通,城内用铅、铁钱,城外用铜钱。后铅、铁钱贬值,民人称为“铑”,指垛交易即此类。 [1]

“天策府宝”大钱,内外廓齐整,币文真书,旋读,背面无文。

5.最早的代用钱——临安府钱牌

南宋时期,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分铜、铅两种,呈条形,上端有圆穿。正面均铸钱文“临安府行用”五字楷书。

铜质牌背铭“准二佰文省”,“准三佰文省”及“准五佰文省”;

铅质则低额,记“准一十文省”“准四十文省”等。“省”为纪值,意“省陌”,即以不足百数这钱作百数使用。

6.最早的年号记重钱——太和五铢

太和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太和为年号,五铢为记重。

“太和五铢”铸行后,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未能成为北朝的统一通用货币。

7.最早记年钱——淳熙元宝

淳熙元宝系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十六年(公元1174~1189年)元宝钱文为真,篆二体,铜钱小平径2.3~2.5cm,折二径2.7~2.8cm,背有星、月纹,记地,淳熙七年起记年,自七至十六。

8.最早记值钱——平首桥足布

战国早中期魏国的主要通货是平首桥足布,这种布是由春秋时期的空首布演化而来,其币文纪地名兼纪值纪重,以“釿”为货币单位,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币制,亦称“釿布”。其币值、大小、重量依次递减。

9.最早记地钱——空首布

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铸行的一种金属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布币”正面铸有一个至两个文字,有数字、有干支、以及地名等等。

比如“亳”空首布,面文单字“亳”,背文为三竖;它的造型规整,铜质精细,是春秋至战国早期(前8—前5世纪)所铸,是周王畿内的铸币。钱面铭文“亳”字,系记地,“亳”在今河南省偃师境内。

10.最大钱币——嘉靖通宝

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嘉靖通宝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克,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

0 阅读:10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