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蛐蛐·促织天子朱瞻基,蟋蟀宰相贾似道

玮舟聊文化 2023-02-24 01:43:04

斗蛐蛐,据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禽虫善斗》条记载,早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即已盛行于京城长安一带。其文云:“斗蛩亦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可见其一掷千金的豪赌之风。

在宋代斗蛐蛐又称”秋兴”“斗蛩”“斗促织”,宋朝商品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市民的娱乐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斗蛐蛐在宋朝大行其道的原因。

两宋相比较而言,斗蛐蛐在南宋更为盛行。南宋著名的宰相贾似道在玩蛐蛐这条路上他可以称的上是一个专家了,人们称之为“蟋蟀宰相”。

他在西湖旁边专门建了一个别墅,命名为“半闲堂”,躲在里面大斗蛐蛐。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请教相关的专家编了一本名为《促织经》的斗蛐蛐专著。

贾似道的《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促织经》共二卷,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对蟋蟀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促织经》中记载收买秘诀:头圆牙大兮腿尚长,项宽毛臊兮势要强,色要憔老兮翅无迹,形身阔厚兮能登场。水红花牙兮人所忌,猪肝牙色兮皆不祥。腿脚穷细兮非上品,织钳赤爪兮虫之王。

《宋史·贾似道传》记载南宋末,蒙古大军围逼,长江沿岸守将纷纷告急,贾似道则在葛岭的别墅与姬妾们在半闲堂里以斗蟋蟀为乐事,误国事如儿戏。

由此可见贾似道对斗蟋蟀痴迷到何种地步,更有史料记载贾似道年少时不务正业,整天的游手好闲,更是靠着斗得一手好蟋蟀才得的宰相之位,位列公卿。死后则被贬为与蔡京、秦桧同一级别的奸臣。

这里我要多一嘴,《宋史》的作者是元末宰相脱脱。脱脱是一个文武全才,不世出的奇相。但是,对于贾似道的刻画,他明显注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能中进士?

贾似道也是蒙元帝国直取南宋的最大敌人!

当年,蒙哥率大军攻打南宋,选定鄂州作为整个作战计划的突破口,派去攻打鄂州的将领,正是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而鄂州守将正是贾似道。贾似道在朝廷不发一兵,不赐一粮的情况下,独守鄂州一百多天,迫使忽必烈这个蒙元帝国当时最战功卓著的战神无功而返。

由此可见二十四史,都是当朝写前朝的东西。里面的东西可信的很多,不可信的也很多。不过,我相信贾似道喜爱斗蛐蛐是真的,更为之着魔。

再来说说促织天子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有个能够读遍群书的父亲,有个能征善战的爷爷,也有个完全继承他爷爷英勇的二叔,还有个能掌握整个国家监察最高机关的三叔。

朱瞻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他爷爷朱棣培养在身边,不但帝王之术学的炉火纯青,他本人更是将琴棋书画做到了样样精通的状态。世人都知宋徽宗的瘦金体是一绝,也知道乾隆帝酷爱收藏,其实明宣宗朱瞻基也是才华横溢的存在。

但是世人对于这位既有雄才伟略,又满腹诗书的皇帝,因为他的祖辈、父辈的出色,他的政绩无法赶超前人,所以人们将更多目光放在了他的日常轶事上。其实《明史》最不靠谱。

有“仁宣之治”美誉的明宣宗就十分喜爱这个斗蟋蟀娱乐活动。这个明朝少有的明君在斗蛐蛐这件事上他是公开下旨指定官员进贡蛐蛐,“敕苏州府知府况钟……今他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乃不堪的。已敕他末后运自要一千个。敕至。尔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

明宣宗是明目张胆地下旨给苏州知府责备他进献的蟋蟀短小不堪用,不合朕的心意,给你一次改过的机会赶快重新给我进贡。

在皇帝身心力行的带动下,明朝的宫中是掀起了一股斗蛐蛐之风,而且是“以赌博求胜”。

个人觉得斗蛐蛐是件非常有意思的玩意,有点彩头当然好,但不可赌大于玩,玩才是很好的境界。

0 阅读:11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