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少年因《老子》而名扬天下,小神童引来鲁迅关注,后来咋样了?

问道化鸣 2024-09-26 17:22:47
这两个“神童”并非天生,也不是现实版的“伤仲永”

一个11岁写《白话道德经》,一个16岁写《当道家统治中国》,此二人都曾因“神童”之名而一时冠绝天下。

年龄小的叫江希张,康有为称之为“天下第一神童”,并破格收其为徒,与他紧密相关的大人物有宣统皇帝溥仪、摄政王载沣,三任民国大总统及其以下各级官员。可见这个被山东提学使发现后层层推荐给朝廷的山东历城县私塾先生的儿子,其学并非浪得虚名。

黎元洪、康有为题词的江希张作品

16岁的少年叫林嘉文,被誉为“史学奇才”,就在别人都忙于备考的时候,他在保持各科成绩名列前茅的情况下,闲庭信步般地完成了两部、共70万字的学术著作,光看这书名,都会被他惊到,一部是《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一部是《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林嘉文说,出书是一个意外,只不过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所学而已。宋史名家李裕民教授认为,林嘉文是他见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大学带的博士研究生也很难达到他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见识。

江希张和林嘉文都不是“大户”子弟,祖父辈也都是普通人家或文盲,但是他们都重视子孙的培养教育,经过两代人的积累,才有了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所以,所谓“神童”,“神”就神在他们都有良好的家学背景,都接受了合适的启蒙开发,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兴趣与探索的冲动。

从神童到科学家,江希张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

江希张的爷爷是个文盲,但这个文盲爷爷特别重视对子孙的培养教育,他宁愿挨饿受冻艰辛劳作,也不让儿子下地干活,他就是要让儿子学出成绩,出人头地。

结果,儿子江钟秀20年成为济南府很有名气的私塾先生,著有《孙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

江希张娶了个有文化的老婆王崇孟,两个志趣相同的人,造就了“江神童”。

在江希张2周岁那年,王崇孟发现儿子有文字方面的特长,于是夫妇俩就着力培养他认字。

江希张4岁那一年的春天,江钟秀与4周岁的儿子在趵突泉吟诗作对时,被山东提学使陈荣昌的幕僚发现,并推荐给陈荣昌。陈荣昌面试江希张,又推荐给山东巡抚孙宝琦,通过一上午的诗文、算术测试,孙宝琦叹为“奇才”并上报北洋政府学部,学部大臣劳乃宣推荐江希张做比他大一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的伴读。

两年后,署名“七岁童子江希张”的《四书白话解说》出版,康有为称赞江希张“堪称民国第一神童”,并收为弟子。

民国六年,代理大总统冯国璋聘请年方10岁的江希张担任公府咨议。在此期间,他针对欧战撰写的《息战论》一书,提出“老子的大道,必能救全球之战杀”的观点,为美国学者、万国教务联合会总理李佳白所推崇,并主动为该书的再版作序。

11岁时,他出版了《道德经白话章解》。

道德经白话章解

11岁神童的呐喊:快来实行老子之道,挽回这杀运,庶使万国共享和亲康宁的幸福

下面撷取江希张对《道德经》第一章的部分内容,看看这个正常一年级的孩子对古汉语的理解深度和少年天才的豪气。

江希张的注解主体分为“章解”和“演说”两大部分,“解说”部分并无奇特之处,只是更儿语化而已。最见功力的“妙解”体现在他自由发挥的“演说部分”。这一部分很长,摘录如下:

老子之道,是从先天的虚无来立论的,既是虚无的,当然是无声无息,神妙不可测的。

但若是执着于后天有状有形之道理,又岂能窥得“犹龙”之片鳞半爪?

就像这一章,他说,真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道”是老子勉强假定的一个代名词。

道既然是不可言说的,那他的名称也就不可以强名,也便是虚无的了。

那些可以言说的道,都是那个不可言说的道生出来的;那些可以标记的名,都是那个不可标记的名生出来的。这些可言说、可标记,是因为有形有状,方便区别,所以可以言说,可以标记。

天下万事万物,各具徼妙。譬如锁簧为徼,钥匙启动了徼,锁便能打开。所以这个开锁的道理便是妙。

所以人之处世为人,第一就是要知道徼妙的道理。修身不知徼妙,就会戕贼性命;做官不知徼妙,就会祸乱国家;那些科学家制造的飞艇、轮船的,能跑到天空海底里飞走,那就是他们知道了物质的徼妙。

他最后“演说”道:“说了这么多,那道的徼妙到底是什么?君看现今全球,战端频仍,斩杀不绝,惨无人道。那救天下的徼妙何在呢?小子不揣愚陋,敢大声疾呼:将老子救战杀的秘诀,敬告全球万国同胞:

这妙就是虚无的道!这徼就是好生的德!

无名万物之始

你看,满肚子私欲,残忍成性,如何不战杀呢?哎呀!这几年战杀,死伤的性命真的不少了,坏坏的东西也真的不少了!同胞同胞!觉醒觉醒!快来实行老子的道德,挽回这杀运,庶使万国共享和亲康宁的幸福呢!

鲁迅的批评和江希张的“鸣冤”

神童的出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注意,1918年10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上,发表题为《鬼话与科学》的文章,点名批评署名“9岁神童江希张”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认为“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这神童算是糟了!”

江希张感到很委屈,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写了这么一本书。于是他写了篇文章为自己鸣冤说:被鲁迅先生点名批评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并非自己所为,而是别人冒名之作,大概是为了赚钱,便署了他的名字。

高处不胜寒的孤傲少年,破解了汉帝国迅速崛起的政治密码,自己却匆匆谢幕

另一个被称为“奇才”的少年林嘉文太独孤了,孤独得就像一颗冰冷的寒星,刹那芳华的闪耀,便隐匿于历史的时空里。

无为之治

他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穿越2000多年的时光隧道,敲打出30余万字,从历史波动中攫取深不可测的道家智慧,完成了《当道家统治中国》书稿。

他重新解读了刘邦、张良、陈平,以及“文景之治”的“无为”实践,解读了汉代初期的道家黄老学说让大汉王朝加速崛起的原因,呈现了道家思想治下的盛世王朝的灿烂与荣耀。

他笔下的“无为”场面宏大,波澜壮阔,却云谲波诡:道家的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政治大环境,儒家的待时而动,黄老道学与刑名学的冲突与调和、交叉与运用,汉匈关系的议与和等等。

这些都是他对学习笔记的整理与思考,对他来说,这就是读书笔记。所以,他跟出版社达成协议,不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想因为年龄问题引起社会争议,落下一个“伤仲永”的讨论。

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两位奇才少年的最后结局

江希在巴黎大学读的是化学专业,他要走实业救国的路。回国后,他重新整理新版《四书新编》,两年内印了14版。抗日名将宋哲元装订成硬皮袖珍本,全军将士人手一册。

解放后,任上海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他翻译了的化工学术专著,在我国化工界一直广为流传。2004年,江希张先生去世,享年97岁。

林嘉文则因为看透了两件事:一个是看不清的历史(孰是孰非),一个是看不见未来。看透了也就没意思了,于是从容谢幕。

也许,林嘉文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早已分不清历史和真正的生活,回望历史,关照当下,“大制不割”才是道家该有的样子。然而,他纠结了,他抑郁了。给要命的是,除了家人,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就如同没有谁曾经真正走进他的精神生活一样。

当《忧乐为天下》面世的时候,他遭遇到了自媒体时代的一切恶弊,精神在别处,现实里就找不到安身之处的他,抑郁了。

他不喜欢名利场,他特别叮嘱:“我所有著述的著作权都转赠给刘……我觉得她是最能确保不让我的任何著述在我去世后被出版、再版的人。”

他希望人们能够尊重他的选择,这大概是他对“道法自然”最“身体力行”的解释,他不希望别人强行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评价他的选择。



0 阅读:3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