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毛主席视察南宁,得知公安局长的名字后问:你这个人正不正?

东方子帛说历史 2025-03-17 15:14:56

众人皆知,毛泽东主席对游泳情有独钟。1958年,于广西南宁考察期间,他忽生雅兴,决定在邕江中尽情畅游一番。

冬日时节,众人皆身着厚重棉衣,而毛主席却执意要游邕江。见劝阻无效,大家迅速筹备起来。准备工作完成后,在陪游人员的陪同下,毛主席开始了他在邕江的畅游之旅。

毛主席心情愉悦,在游泳的过程中,不时地与陪伴在旁的工作人员轻松地交谈着,氛围十分融洽。

公安局长告知他自己的名字后,他转头含笑询问:“你觉得你这个人公正不公正?”话语间,逻辑清晰,语气自然,展现出他对对方品性的直接关切。

【毛主席一锤定音 将广西省会设在南宁】

1949年9月,中央广西省委在武汉宣告成立,随后于11月30日随部队南下,进驻桂林。彼时,广西全境解放在即,广西省委领导随即召开重要会议,就广西省会选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讨论中,众人提出三项建议:首先,考虑将桂林设为新省会,因其人口逾十万,城建良好,且曾为国民党广西省会;其次,柳州因居中、工业基础稳固、水陆交通便利,也被视为省会候选;最后,南宁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毗邻越南和钦州湾,对海防及全省建设具战略价值。

对于这三种不同观点,各方坚持己见,争论不休。最终,省委决定将所有意见汇总,并上报至党中央,以待进一步决策。

审阅了广西省委的汇报材料后,毛主席略作沉思,随即果断地作出决定:广西的省会就定在南宁。这一抉择,他下达得毫不犹豫。

南宁在得到毛主席的支持后,被确定为广西省会。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南宁或许并非理想的省会之选。

1951年初,在汇报工作时,广西省委的张云逸负责人前往中南海,向毛主席再次提出一项建议,即希望将省会从当前位置迁移至柳州。

毛主席坚决回绝了该提议,表示:“交通不便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铁路不通就修建,同时,要加速开通北京、广州、昆明至南宁的飞机航线。”

毛主席发出指示后,这迅速成为了一项任务。短短三四个月,南宁至来宾的铁路便竣工通车。紧接着,广西地区的土匪被彻底清除,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并保持稳定。

1952年,南宁民航站成功建立。随后,广西省委书记韦国清又一次提议将省会迁至柳州,却再次遭到毛主席的明确反对。自那以后,南宁作为省会的地位得以确立,且未再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

【毛主席冬季畅游邕江】

1958年初,为召开“南宁会议”,党中央计划于南宁集结,参会者涵盖部分中央及省市主要领导。毛主席决定亲临南宁,既主持会议,又借此机会考察当地工作情况。

1958年1月6日,在下午四点半的时刻,毛主席自杭州出发,搭乘专用飞机安全抵达南宁机场,顺利完成了此次飞行的旅程。

韦国清作为广西省委领导人,高度重视毛主席的保卫工作。为确保其安全,他特地指令南宁市公安局长梁正亲自担当起毛主席安保任务的重任。

毛主席因战争时期的经历,养成了夜工作的习惯。所以,他主持的会议通常遵循这一作息,白天休息,夜晚才开始,直至凌晨左右才会结束会议。

一次会议持续到深夜直至天明,结束后,毛主席用完早餐,毫无倦意,便建议外出散步。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温意外地攀升至20℃,十分宜人。

此时,毛主席心中涌起游泳的念头,他偏爱这一活动,遂决定前往邕江畅游一番。主意既定,他即刻命令司机驱车,一行人向着邕江的方向缓缓驶去。

冬天时,尽管气温升至20℃,江水依然冰冷。人们戴着棉帽,身着棉衣棉裤,江边微风便觉寒意逼人。下水游泳更是难以想象,众人望着江水都觉冷冽,而毛主席却欲游泳,这让大家十分担忧他的身体。

覃应机,广西省委书记,关切地劝阻道:“主席,您当下正患感冒,而冬日江水寒冷刺骨,实在不宜下水游泳,还是请您取消此行吧。”

毛主席笑了笑,风趣地说:“感冒了还去游泳,正是以毒攻毒嘛!”尽管大家极力劝阻,但未能改变他的决定,最终只好遵从毛主席的指示,着手准备游泳的相关事宜。

梁正首先核实了当天的实际气温,接着考察了毛主席计划游泳的水域、周边码头,并检查了为毛主席预备的船只情况。

梁正忙于为毛主席的游泳事宜做筹备时,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及时赶到,检测了游泳区域的水温,显示为17.5℃。医生表示此温度适宜游泳,听闻此言,众人紧绷的神经这才舒缓开来。

随后,梁正指挥几位专业游泳队员登上小船,准备陪同毛主席游泳。他们严阵以待,确保在毛主席游泳期间,一旦发生任何突发状况,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下午三点,所有筹备事宜均已就绪,随后,在韦国清的陪同下,毛主席抵达了游泳地点,即邕江边的六角亭处。

冬季时节,邕江水位下降,通往游泳场的台阶显得格外高陡。毛主席身着一袭灰色大衣,头戴同色系帽子,精神焕发,步伐稳健,一步步走下那陡峭的台阶,来到了游泳场。

抵达游泳场后,毛主席换上了游泳衣,但他没有急于下水,而是先在岸边悠然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待充分感受了阳光后,他才缓缓步入水中,开始游泳。

为确保毛主席的安全,梁正伴随预先安排的安保人员,与毛主席一同步入水中。在水中,毛主席边畅游边愉悦地与大家交谈,氛围轻松愉快。

毛主席在江水中游得愈发尽兴,持续了约有半小时。有人因水冷劝他上岸,他笑道正享受着,想再游片刻。随后,他与陪游人员愉快交谈,“你们常游此地吗?”毛主席边游边向梁正询问。

梁正回应说:“虽然夏天时我们常来此地,但冬天太冷,我从未尝试过冬日游泳,今天是我在冬天第一次来这儿游泳。”

毛主席指出,游泳是一项极佳的全身锻炼运动,它能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因此,定期进行游泳活动对增进健康大有裨益。

梁正道:“确实如此,主席所言极是,游泳乃一项佳运。既然主席已率先垂范,我们日后定当多加参与,常来游泳锻炼。”

梁正发言结束后,毛主席语气忽而一转,询问起来:“我只知晓你是公安局长,却未知你姓甚名谁?”

梁正连忙回应:“主席,我叫梁正,姓氏是梁,名字中的‘正’意为正直。”

梁正听到毛主席的话后,不禁一笑。毛主席接着以幽默的口吻问道:“梁正,你的名字里有‘正’字,那你这个人,是不是也同样正直?”

面对毛主席的询问,梁正略感羞涩地回应:“我自我感觉,我的立场还是挺坚定的。”

梁正的回答似乎让毛主席颇为满意,他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话锋一转,温和地询问:“你的家乡是在哪里?莫非是广西?”

梁正回应说:“并非如此,我来自广东,我的家乡与广州相距不远。”他的回答清晰明了,既表明了地域归属,也说明了与广州的地理接近性。

毛主席笑道:“邕江绵延至广东,我们不妨顺水游去你家探访。”言罢,他自己先爽朗大笑,众人也被毛主席的诙谐逗得笑声连连,气氛十分欢乐。

梁正同样绽放出了笑容,那片刻前还隐约存在的尴尬与紧张情绪,早已在阵阵笑声中消散得毫无踪迹,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毛主席在江水中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水温逐渐下降,保健医生多次提醒。最终,在医生的一再催促之下,他怀着不舍的心情,缓缓走上了岸。

上岸后,毛主席望见同行的梁正,玩笑道:“梁正同志,你也上来了嘛?何不顺着江水,游回广东老家探访一番?”话语间,满是轻松与幽默。

梁正此刻已适应了毛主席的言谈方式,他笑着回应:“虽想游回家,可本事还不足,得多练练,慢慢来。”众人再次被毛主席与梁正间这幽默的互动逗得笑声连连。

上岸后,毛主席被群众认出,大家兴奋地围拢过来。他们纷纷争着想与毛主席握手,而毛主席则以温和的笑容,亲切地逐一与大家握手致意。

汽车缓缓驶近,毛主席上车后,轻轻摇下车窗,不断向围观的群众挥手告别。待车辆前行了一段距离,他才示意关上车窗,汽车随后继续平稳前行。

【毛主席让大家都尝尝蛇羹】

游泳结束后,恰逢临近用餐时分,广西的领导们考虑到毛主席难得莅临南宁,纷纷希望能尽地主之宜,借此机会好好款待毛主席。

众人皆知,毛主席反对铺张。外出时,他总带私人厨师,无论何地均自享厨艺。若与地方领导会谈恰逢饭点,他会邀其共餐,仅让厨师添一菜,餐费自付,绝不累及公家。因此,地方领导的宴请,他多婉拒。

广西的领导人们心里颇为愧疚,觉得即便毛主席来到南宁,也未曾品尝一顿广西的饭菜,这样的简朴作风让他们深感不安。

韦国清因与毛主席相熟,被众人委托去向主席传达意见。他认同大家的提议,遂前往会见毛主席,并将众人的心声转达给了主席。

韦国清向毛主席表达完想法,毛主席沉思片刻后说:“先感谢大家的热情邀请,那我就破例一次,但务必简单办理,仅此一回。”听到主席同意,韦国清满心欢喜地去筹备了。

广西地区蛇类众多,当地人偏爱将蛇制成羹汤,这是一道独具风味的特色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还兼具滋阴降火的效用。然而,不少人天生惧怕蛇类,光是提及便觉不适,更难以尝试食用。

韦国清希望让毛主席及与会的其他领导也能品尝这道佳肴,便谨慎地向毛主席提议:“主席,这儿有道广西特色美食——蛇羹,您想不想尝尝看?”

毛主席微笑着说:“我早有耳闻,这道菜风味独特,很是美味。今天是个好机会,不妨让吧。”

听闻是蛇羹,众人面露怯色,不敢轻易尝试。毛主席见状,朗声说:“这可是岭南佳肴,韦国清特意准备的。大家别辜负了他的心意,都来尝尝吧,都来品味一下。”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众人鼓起勇气品尝蛇羹。不料,一尝之下,竟发现其异常鲜美。随即,大家的顾虑烟消云散,都满心欢喜地继续享用了起来。

观察到这一幕,韦国清与毛主席不约而同地展露了欣慰的笑容......

【结语:】

在南宁期间,毛主席不仅参加了会议,还抽空对南宁进行了细致的视察工作,以确保对当地情况有全面了解。

在视察途中,毛主席常被群众认出,他乐于与民众交谈。通过这些交流,他能真切地聆听民众心声,掌握他们当下的生活实情。

再者,六旬高龄的毛主席在严冬时节畅游邕江,其无惧寒冷的气概深深触动了广西民众,留下了持久印象。南宁公安局长梁正能与毛主席如此亲近地交谈,倍感荣幸。毛主席言谈风趣、态度亲和,让梁正铭记终生。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