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发问:怎么没有徐信

东方子帛说历史 2025-03-17 16:11:42

1971年3月,尤太忠抵达北京,向周总理详细汇报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筹建工作的具体进展和安排。

周恩来审阅自治区党委常委名单,未见徐信之名,遂向尤太忠询问:“为何名单上未列徐信的名字?”

经过深入了解,周总理提出了一项建议,即增补徐信为自治区党委常委,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徐信究竟何人,为何会受到周总理的特别关怀?此刻,让我们一同探寻徐信那不凡的人生经历。

【01 徐信的入伍之路】

1921年3月16日,徐信诞生于河北省灵寿县慈峪镇的贫困家庭,家中有20余口人,生活主要依靠家人外出务工及租借土地耕种来支撑。

1930年,徐信进入西街小学就读。他勤奋学习,全力以赴以不负家人厚望,不久便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崭露锋芒。

1935年4月,徐信进入慈峪镇高级小学就读。该校有位国文教员叫马秀忠,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时常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精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徐信与十余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得知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的抗日力量,便毅然决定投身红军,共赴国难。

徐信离开家乡后,一路北上追寻红军。途中,他们历尽艰辛,翻山越岭,露宿野外。数日后,历经长途旅行,终于到达河北省阜平县城。

12月,聂荣臻于阜平创建了军政干部学校,徐信被分配至第一大队一区队一班,荣幸地成为了该校的首批学员之一。

在学校里,徐信勤奋学习,主动在革命的历练中接受打磨与锤炼,使得他的军事和政治素养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1938年1月,徐信完成军政干校学业,随后被调至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第十团一营三连,开始担任该连的政治指导员一职。

1939年3月,徐信由第三军分区第十团转至第一军分区第一团二营四连担任指导员,随后被调往军分区司令部机关,成为警卫连的指导员。

他与连长吴炎紧密协作,屡次成功执行了上级赋予的战斗警卫职责,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

1940年2月,八路军颁布整军训令,徐信获评“模范干部”,随后转任警卫连连长。任期内,他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期间,他带领警卫员抗击日军,圆满达成掩护机关撤离与阻击任务。战斗中,警卫连因表现突出获特等功,并受到了杨成武的赞扬。

1943年2月,晋察冀边区实施“精兵简政”,徐信被调至第一军分区第三团任特务连连长,他带领连队参与了北岳区秋冬季的反“扫荡”行动。

1944年4月,徐信被调任为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第44区队队长。他与康万聚带领部队,运用灵活战术突袭日伪军据点,使日伪军日夜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1945年,根据党中央号召,敌后军民发起了大规模作战行动。在此期间,徐信被任命为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第32团的团长。

战斗时,他指挥部队驻扎大清河北,期间成功消灭众多日军,并使解放军控制区域扩大了1000多平方公里。

战后,杨成武前往驻地探望部队,他赞扬道:“第32团表现出色,充分展现了八路军的英勇与气势!”

【02 徐信在解放战争中】

6月底,蒋介石违背停战协议,指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引下,解放区军民坚决自卫,标志着全面内战正式拉开序幕。

为消除大同国民党军据点,改善张家口腹背受敌的困境,并实现与晋绥解放区的连接,晋察冀军区决定启动大同至集宁的战役行动。

晋察冀与晋绥军区联合成立大同前线指挥部。7月底,第二十二团接令参战。31日,徐信、李克忠率部持续作战,一路南进,逼近怀仁县城。

8月2日晚,徐信率侦察分队抵达三里庄,发现怀仁城内约1500名国民党守军正放弃城池,向北逃窜。

他迅速做出决定,一边联系跟进的团主力,命令其准备拦截逃跑的国民党军,一边指挥侦察分队就地隐藏起来。

国民党军靠近时,侦察分队突然猛烈攻击,致其慌乱撤退。侦察分队持续追击,国民党军逃至甄家庄附近,又遭李克忠团主力迎面阻击。

此战役中,成功歼敌400余人,剩余敌军逃回口泉。至此,怀仁得以解放。

8月14日,杨成武安排并指令第二十二团立即抢占大同南机场。该团充分筹备后,对机场发起了进攻。

激战后,成功占领机场,并屡次击退守军反扑。接着,第二十二团转而参与攻击城南国民党军坚守的周家店,持续推进战斗。

23日,徐信率第三营在炮火支援下连续实施爆破,成功突破防线。趁国民党守军慌乱,团主力迅速占领据点,全歼其一营,并俘虏170余人。

徐信在指挥作战之余,不忘学习,充分利用战斗间隙,深入研读毛泽东的“二一”指示及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安国会议”的相关精神。

此外,他持续总结解放战争中的战斗指挥经验,深刻领悟毛泽东的运动战和歼灭战思想,军事政治素养因此得到了不断提升。

1947年3月,时年26岁的徐信与定兴县的女干部、中共党员张德焕结为夫妻。

5月底,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宣告成立,由杨得志担任司令员,罗瑞卿和杨成武分别担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他们共同指挥第二、第三及第四纵队。

为协同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晋察冀野战军在军区部队协助下,6月12日启动了青沧战役。

清风店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采纳了聂荣臻提出的乘胜攻占石家庄的提议,并着手部署。同年10月,徐信率部队参与了石家庄战役及随后的第二次保北战役。

5月11日,第三纵队向热河进发。途中,人事调动发生,徐信被任命为第八旅第二十三团团长,而贺明则担任了该团的政治委员。

6月,徐信带领第二十三团参与了古北口战役。平津战役结束后,徐信与贺明指挥该团抵达昌平,并被指派为主攻北平德胜门的主力部队。

平津战役时,中共中央军委下令统一部队编号,徐信所在的第二十三团据此更名为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第一八八师下的第五六三团。

平津战役告捷后,中央军委指令第十九、第二十兵团前往山西,与第十八兵团汇合,共同发起对太原的攻势。

兰州战役前夕,徐信获任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七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一职,但因即将参与兰州战役,他尚未前往第一八七师正式报到。

【03 建国后的徐信】

兰州战役后,9月初,第十九兵团进军宁夏。随后,兵团命令徐信率第五六三团沿黄河左岸穿越腾格里沙漠北上,确保兵团左翼安全,并阻止宁夏国民党军向西逃窜。

在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喜悦中,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听闻此讯,徐信与全团将士激动万分。

为满足部队发展需求,第六十三军筹划成立教导团。随后,第十九兵团发布命令,指派徐信同时担任教导团的团长职务。

徐信接令后迅速前往陕西平凉,参与教导团筹建。他着手制定训练计划,自编教材并授课,同时确保训练遵循正规化建设标准严格执行。

经过三个月的系统训练,连、营、团三级指挥员的军政素质显著提升,并成功为基层部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能力出众的优秀骨干。

1950年3月,教导团于西安接受了彭德怀的检阅,他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第一野战军及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对教导团严整的军容和高昂的士气给予了赞扬。

同月,徐信从教导团被调回第一八七师任职。这一调动确保了他在新岗位上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保持了军队组织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打响,美国随即介入并武装干涉。1951年3月17日,徐信随63军军长傅崇碧等人抵达朝鲜,参与战斗。

4月,徐信出任第63军第187师师长,在朝鲜战争中功勋卓著。第五次战役首阶段结束后,志愿军总部及第十九兵团表彰187师,徐信个人荣获二等功。

1953年9月18日,徐信启程回国,抵达河北省邢台地区。随后,他按照安排归建至华北地区,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

1954年6月某日,彭德怀副主席向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了解徐信状况,随后提议由徐信前往苏联深造。

华北军区依彭德怀提名,选派徐信前往苏联总参谋部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深造,由此开启了其长达3年的海外学习之旅。

历经战火洗礼的徐信倍加珍视此次学习机遇。经过一年多的勤奋钻研,他的俄语能力迅速提升,赢得了学院及各国留学生的广泛赞誉。

1955年9月,徐信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及二级解放勋章。

1957年夏末,徐信因备考毕业考试过度劳累导致高血压住院。但入院次日,他便向医生提出请求,希望尽快出院。

医生要求他在此接受至少10天治疗。住院期间,徐信边接受治疗,边坚持学习,认真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

在苏联学习三年间,徐信深入掌握了先进的军事理论与武器装备,并熟悉了苏军的管理教育方式,他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收获。

11月末,徐信与其余9名同学共乘列车归国。回国后,他们被安排至位于北京的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开始在此工作。

1960年4月,徐信在担任高等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第一副主任两年后,职务调整为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04 担任63军副军长】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勇作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与政委廖汉生联名向中央军委提出申请,希望正式任命徐信担任第63军副军长并兼任参谋长一职。

接到命令,徐信离开了生活战斗四年半的高等军事学院,前往北京军区报到,之后前往福建前线63军指挥所,参与该地的指挥工作。

1963年4月,徐信被晋升为少将军衔。同年8月,美军挑起“北部湾事件”,并大规模轰炸越南,越南方面随后向中方提出了援助请求。

越南进行抗美救国战时,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部署,徐信跟随第六十三军政治委员蔡长元前往越南,进行实地勘察,旨在为援助越南抗击美国做好准备。

徐信经过深入调查,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回国后,他结合实地考察,针对热带山岳丛林的自然条件及其对作战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详细阐述。

另外,他针对部队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提出了建议。该报告获军区领导赞誉,并以党委文件形式下发至军区各团级以上领导机关,供其学习。

徐信依据总参谋部和北京军区的机动作战任务指示,指导第六十三军在山岳丛林地带进行作战训练,并着重加强了部队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

1965年9月,他率领部队前往山西和顺、左权区域,开展了以“行走能力强、作战技能优、生活适应快”为核心的山地丛林战备野营训练。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区遭遇6.7级强烈地震。接北京军区指令,第六十三军迅速组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

8日上午,徐信与蔡长元带领部队及部分机关成员迅速前往震中隆尧地区,亲自指挥救援行动,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为确保废墟下群众的安全,徐信指令部队禁用锹镐,改以双手缓缓挖掘。许多官兵因此双手磨破,十指鲜血渗出,但他们坚持作业。

3月9日下午,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邢台地区查看灾情。当时正下着小雪,徐信与蔡长元伴随周恩来总理来到灾情最严重的隆尧县城,实地了解受灾情况。

抗震救灾指挥部特为周恩来设帐篷,但他未入内,坚持前往徐信所在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隆尧县委办公楼已裂开多条大缝,指挥部便设于此。面对持续的余震,徐信担忧周恩来的安全,提议换址。然而,周恩来仍坚持与大家一同进入指挥部。

在昏暗的马灯照耀下,徐信细致地向周恩来汇报了抗震救灾的进展。期间余震再次发生,众人担忧周恩来安危,劝其撤离,但他坚持要听完整个汇报。

徐信望着周恩来镇定自若的样子,心中满怀敬意。汇报完后,周恩来对部队迅速出动救灾、展现的英勇精神与爱民之心给予了高度评价。

遵循周恩来的部署,徐信等人率第六十三军官兵持续努力,建造众多防震设施,抢救众多物资,并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生活问题,成功达成救灾目标。

第六十三军全力抢救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助力重建家园与恢复生产。历经两月余奋战,他们成功完成了邢台、石家庄两地的抗震救灾任务。

5月,抗震救灾任务完成后,周恩来随即指示在北京举办大型展览,展示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卓越贡献,以表彰人民子弟兵的功绩。

11月,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徐信出任该委员会副主任一职,随后被正式任命为第63军的军长。

12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决策,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分区全面军事管制,并明确由北京军区承担军管工作的具体执行责任。

【05 周总理提议增选他为军区常委】

1970年12月,徐信被中央任命为北京军区参谋长。接到命令后,他即刻上任,毫不犹豫地协助新任司令员尤太忠,共同开展工作。

尤太忠赴京向周恩来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筹建进展。周恩来注意到常委名单中无徐信,遂询问尤太忠,徐信未被列入的原因。

了解相关情况后,周恩来提议增设徐信为自治区党委常委。同年5月,徐信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三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党委常委及第三书记。

1973年2月,北京军区党委请求中共中央军委让徐信调回。获批准后,徐信从内蒙古前线指挥部返回北京军区,并被增选为军区党委的常务委员。

1978年2月底至3月初,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徐信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1979年1月,北京军区党委举办四届二次全会,会议中,徐信被选举为中共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副书记一职。

1980年11月11日,徐信被中共中央军委任命为总参谋长助理。一个月后,即12月2日,他正式赴总参谋部开始履职。

1981年2月2日,徐信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同意,增选为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委员,并受命协助总参谋长杨得志,负责作战、情报及外事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杨得志曾是徐信的领导,深受徐信敬重。在工作中,徐信积极协助杨得志处理要务,全局规划,并在诸多重大事件和决策中,及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1988年,徐信于中南海接到了邓小平签署的上将军衔授予命令,他因此成为人民解放军推行新军衔制度后,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之一。

2005年11月18日,这位毕生致力于国家革命与建设的老革命家在北京逝世,他享年85岁,一生为国家倾注了无数心血。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