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荡期间,许多曾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帅遭受冲击,叶剑英元帅同样未能避免,其子女亦受到波及。特别是他的女儿叶向真,因此遭遇不幸,被捕入狱长达四年之久。
1971年,周总理向毛主席提及叶向真被拘之事。主席闻之色变,直言她年少无知,不应牵连,速令释放。
【叶向真和她的慈父叶帅】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减少干部损失并确保他们的安全,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依据指示,叶剑英随即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继续他的工作。
叶剑英刚回到延安,夫人吴博就为他诞下一女。望着这襁褓里稚嫩可爱的孩子,他满心欢喜地为其取名为“向真”,寓意孩子未来能追求并向往真理。
叶帅有多个子女,叶向真不是长女,她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但幸运的是,她是唯一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孩子,因此深得父爱。每当忆及童年颠沛流离的日子,她总会想起与父亲共度的那些珍贵时光。
1947年3月,党中央获悉,蒋介石意图集结大量兵力进攻延安。鉴于当时我党在陕北的兵力仅为蒋军的十分之一,为减少损失,党中央作出了暂时离开延安的决定。
在撤离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选择夜间行军以确保安全。这是因为,若在白天行动,会大大增加遭受敌机轰炸的风险,夜间行动则能相对减少这种暴露的可能性。
在行军转移途中,天色已黑,五岁的叶向真随部队行进时遭遇大卡车故障。面对困境,叶帅毅然背起女儿,在崎岖的土路上,他踉跄却坚定地继续前行。
行进间,叶帅不慎滑入泥坑,背上的叶向真虽未跌落,但双手却陷进了泥里。巧的是,她的手恰好触碰到了父亲不慎掉落的眼镜,正躺在泥坑之中。
叶向真对小动物情有独钟。在山西八路军总部期间,叶帅收到老乡赠送的几只小狗,这让叶向真欣喜万分,她对这些小狗喜爱至极。
一晚,叶向真让小狗们都上了炕,与她同眠。待到次日清晨醒来,她惊讶地发现,炕上竟布满了小狗们的粪便,一片狼藉。
得知消息后,叶帅十分生气,他抓起一支卡宾枪,指向叶向真,以此吓唬她。然而,尽管怒气冲冲,他却终究没有忍心对她打骂半句。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八岁的叶向真随父亲叶帅抵达北平。不久,叶帅被派往广东任职,遂率部南下。与此同时,叶向真则留在北京继续学业。
数年后,叶向真的父亲叶帅被调回北京工作,她得以再次与父亲团聚。在父亲的关爱与陪伴下,叶向真度过了自己充满欢乐的少年岁月。
叶向真记得,父亲十分在意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与学习状况。他认为,这些年轻人将青春献给党和人民,故只要他们有学习意愿,父亲总会设法安排他们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
在紧接着的十年动荡岁月中,有人蓄意中伤叶帅,向毛主席诬告他搞特权,利用关系为子女谋取上学机会,行走后门之实。
在了解事情原委后,毛主席作出指示:“从前门步入者,不一定皆为正人君子;相反,由后门进入的,亦不一定尽是品德低劣之人。”
叶向真完成高中学业后,叶剑英元帅内心倾向于让她学医,但叶向真对艺术充满热爱,决心追求艺术之路。面对女儿的坚持,叶剑英最终选择尊重,答应了她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请求。
【听闻叶剑英女儿被关押四年 毛主席面露不悦】
1962年,叶向真与年轻钢琴家刘诗昆在众人祝福中结为连理。这段姻缘始于1959年的一见钟情,经过时间的培养与磨合。两年后,他们的爱情有了结晶,叶向真诞下了儿子毛毛。
特殊时期降临后,刘诗昆遭遇了不幸,很快便受到波及,他的生活发生了剧变,被监禁在监狱之中。尽管之前一切顺利,但此刻的他已深陷困境。
刘诗昆决定与叶向真离婚,以保护他的妻子和孩子不受牵连,然而,这一举动并未能使叶向真幸免于难,她依然未能逃脱不幸的命运。
1967年,“运动”尚未平息,叶帅亦受波及,卸任军队领导职务,被迫置身事外。然而,居心叵测之人仍不罢休,企图从他身上找出过失,却一无所获。于是,他们将目标转向了叶帅的家人。
1967年,未经叶帅知晓,其六个子女及保姆均被秘密囚禁。此举意在通过恐吓施压,诱使叶帅子女透露出对叶帅不利的讯息,其目的昭然若揭。
叶向真被囚禁在一间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完全与世隔绝。这间狭小的空间成了她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障碍,她被限制在这里,无法得知外界的任何消息。
叶向真最初以为,只要自己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方就会放她离开。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已是数月,她却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打算释放她,这一认知让她倍感失望。
日子逐渐流逝,叶向真渐渐意识到,只要父亲未被击垮,他们就不会轻易释放自己。而她清楚,一旦父亲倒下,自己便再无出头之日。想通这点后,叶向真心境平和了许多,既然无法离开,便不再多想,只愿过好眼前每一天。
在狱中,为了消磨漫长而无聊的时光,她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医。她潜心钻研,逐渐将这一爱好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此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与自我提升的途径。
在审讯过程中,她留意到桌上的一根大头针,趁审讯员未察觉时悄悄收起。随后,她借着阅读中医书籍的机会自学针灸,这或许正是促使她出狱后选择从医的道路。
1971年,叶帅重返军委岗位,他接续负责起军委的日常运作。在这一角色中,他继续发挥其领导才能,确保军委工作的平稳进行。
周总理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顺势提及一事:“主席,叶剑英已重返岗位,但我注意到,他有个女儿叶向真已被关押四年未释。此事我觉得有必要向您反映,您看该如何处理......”
听完周总理的言语,毛主席面色立时凝重,不满地指出:“这简直是胡闹!她不过是个孩子,大人们的事务,哪里轮得到她来插手?”
提及此事,毛主席稍作停顿,随后继续道:“叶剑英在延安时所生的女儿,对吧?恩来,你得立即着手处理,务必让孩子重获自由,这事实在太不应该了。”
在周总理与毛主席的深切关怀之下,叶向真得以摆脱困境,重获自由,迎来了新生。这一转变,标志着她重新回到了光明之中。
【叶向真弃医从影 终于圆了自己的导演梦】
叶向真因长时间囚禁,出狱初期连完整的话语都难以表达,反应也变得迟缓。他人言语,她需片刻思索方能理解,显然尚未适应外界生活。
叶帅目睹心爱女儿的现状,深感痛心,自责是因自己所致。此后,他常抽空陪伴女儿聊天。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时间,叶向真的身心状况大体上恢复了正常。
1972年起,叶向真踏入医学院深造,历经两年的勤奋钻研,顺利完成学业。随后,她被分配至解放军医院工作,担当起外科医生的职责。
1976年10月,一切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叶向真对此满怀激动,认为自己的导演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基于这份憧憬,她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放弃医学道路,转而投身电影行业。
1978年末,凌孜原名叶向真,在离开医院后踏入了影视演艺领域,转型为电影导演。与此同时,她也进行了个人更名,正式采用“凌孜”作为自己的名字。
叶向真对艺术充满热爱,且颇具天赋。她执导的首部电影是《原野》,特邀知名演员刘晓庆与杨在葆领衔,影片制作精良,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在拍摄《原野》期间,叶向真迎来另一桩美事,她邂逅了自己的伴侣——革命烈士钱壮飞的外孙罗丹,并与他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共同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1980年,有位香港电影界的知名人士在观看了《原野》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因此向负责威尼斯电影节亚洲影片挑选的选片人热情推荐了这部影片。
令人惊喜的是,这部作为我国首部参赛的作品,竟成功入选参赛片名单,并且在最终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一个奖项。这一成就实属不易,令人倍感振奋。
《原野》这部影片虽在国际上获奖,但遗憾的是,因一位领导人认为其内容不当,斥为“男盗女娼”,故禁止国内上映,仅能销往国外。因此,当时的国内观众未能有幸观看这部佳作。
历经七年漫长等待,《原野》终于解除禁令,使国内观众得以一睹这部影片的风采,见证了其真实面貌。
1988年,优秀影片《原野》摘得了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的桂冠。遗憾的是,叶帅在此之前已离世,未能亲眼见证他最心爱的女儿在事业上获得的这次重要认可,这无疑是个深切的遗憾。
拍完《原野》后,叶向真继续投身电影创作,接连执导了两部作品,它们分别是名为《风吹唢声》的影片,以及另一部《三宝闹深圳》。
叶向真随后退出了影坛,选择在香港与丈夫共度宁静的日子,远离了外界的纷扰,过上了平和且与世无争的生活。
叶向真不愿一生都沉浸于平淡之中,内心总是怀揣着做些有意义事情的渴望,希望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更多价值和意义。
2000年初,叶向真于新加坡目睹众多孩童专注研读《弟子规》。相比之下,当时国内多数人视《弟子规》等传统教育为应摒弃的封建糟粕,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
叶向真从未如此认为,这主要受她从小受父亲深刻影响所致。父亲的言传身教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她对此持有不同见解。
叶向真的父亲叶帅乃知名儒将,其言行举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叶向真对儒学产生了浓烈兴趣并深入研究。最终,她将向全国传播《弟子规》视为自己的事业,致力于此。
叶向真致力于推广《弟子规》,为了让儒家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她不辞辛劳,采取诸多举措,全心投入,力求将这一宝贵遗产发扬光大。
在2009年,她于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中提出建议,希望能将农历四月初二孟子诞辰定为母亲节,并提议选用萱花,也就是忘忧草,作为象征母亲的花卉。
叶向真现已定居北京,过着宁静的晚年生活。她在这里安享时光,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平和,岁月静好,尽显晚年的安逸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