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陈毅赴湖南视察,刚下车便看到一张熟识的脸,那是湖南省副省长谭余保。
两人见面后,陈毅紧握老谭的手,感慨道:“老谭,幸亏你当年手下留情,不然今日我们哪有机会重逢!”
陈毅说完后,一旁的谭余保略显羞涩地笑了起来。
谭余保是何许人也?他与陈毅之间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过往经历?
【01 “红色煞星”谭余保】
上世纪80年代,话剧《陈毅出山》中,游击队长韩山河这一角色将陈毅绑住,行为粗暴,甚至用烟袋敲打他的脑壳,以此方式展现剧情冲突。
这位游击队长性格直率,其现实原型为湘赣省委书记兼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谭余保,他曾在红色根据地发挥重要作用。
谭余保1899年12月诞生于湖南省茶陵县洮水村,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其父辈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谭余保因家境贫寒,仅完成了三年学业便不得不放弃,回到家中务农,以此支撑家庭生计。
为生计所迫,他拜当地一名武术教师为师,经过刻苦训练,练就了一身高强武艺,最终成为了附近地区备受瞩目的知名拳师。
他的武艺极为高超,以至于连王震将军都赞誉他与许世友并列为武林中的佼佼者。
许世友擅长北路少林拳法,而谭余保则精通南路武当拳术。两位武术爱好者虽路径不同,但都各自在少林与武当的拳法中深耕细作。
谭余保凭其卓越的武艺及鲜明的爱憎、正直的性格,在军旅生涯中成功与敌周旋,英勇无畏地为革命事业奉献,历经生死考验。
1926年,为反抗封建压迫,谭余保带领狮子班投身农民运动,并因积极表现被选为乡农协主任,肩负起领导责任。
1927年初,谭余保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积极参与打土豪、抗税捐的活动,全力支援北伐战争,表现出极高的革命热情。
大革命失败后,“马日事变”随之爆发,谭余保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迫不得已,他突破重围,逃往了酃山避难。
1927年11月,谭余保追随毛主席前往井冈山投身革命。1931年,经过四年奋斗,他成为了湘赣省苏维埃的主席。
那段时间,国民党凶残地杀害了他的亲人,包括妻子、父亲、儿子和小女儿,仅长女幸免于难,逃到江西永新,从此他们二人相依为命。
红军长征途中,谭余保坚守革命信念不懈斗争。面对敌人十倍兵力的“围剿”,部分干部因意志不坚而动摇,最终叛变。
湘赣边界红旗濒危之时,谭余保于江西莲花县与湖南茶陵、攸县交界处的棋盘山召集紧急会议,力挽狂澜,重振队伍,成功指引并发展了游击战争。
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谭余保多次险些因叛徒告密而遇险,革命根据地也面临崩溃边缘。因此,他们不得不频繁变换位置,以确保安全。
谭余保对叛徒和动摇分子深恶痛绝,无论过往交情多深,对方地位多显赫,他都会坚决果断地予以处决,绝不手软。
在棋盘山时,他处决了欲投敌的供给部长徐德甫和原省委短枪队政委彭克胜,并巧妙布局,诱捕处决了变节的原省委宣传委员周杰等人。
此外,他处决了许多深受人民痛恨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及反动分子,这些人都是民众深恶痛绝的对象。
他因对这些人严厉无情,被称为“红色煞星”。有人传言他嗜杀叛徒,此说法直至解放前夕仍不绝于耳。
谭余保对叛徒严厉无情,因此结下不少私怨,有人指责他滥杀。但他从不后悔,曾对女儿谭木兰坦言,自己对此毫无悔意。
“反水”如瘟疫肆虐,比持枪敌人更可怕,它消磨斗志,涣散军队,甚至勾结敌军围攻根据地,重创革命。虽手段过激,但非如此不能遏止悲观,挽救湘赣革命事业于危难。
【02 谭余保与组织失去联系】
1936年春至次年春,湘赣游击队经历复苏后步入振兴阶段,武功山区全域成为了其自由活动的区域。
省委恢复湘赣红色独立团番号后,红军游击队力量日渐壮大,接连赢得数场战役。这令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极度恐慌,随即加大了对红军的“清缴”行动力度。
谭余保带领湘赣省队伍转至九陇山区,以防叛徒引领敌人围攻,他们在此地继续坚守,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谭余保带领游击队于山中辗转之时,中国社会历史正经历着重大变革。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8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国共合作,携手抗日,力求实现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当“国共携手,共赴国难”的呼声响彻云霄,震撼华夏之时,谭余保领导的游击队因通讯中断,与党中央失联,对时局变动浑然不觉。
他偶尔能从缴获的报纸上读到敌人散布的消息,诸如“陈毅前往吉安县洽谈投降事宜”或“‘朱、毛’已投降”等言论。
谭余保习惯性地认为那是敌人造谣。对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消息,他视其为反动派的圈套。残酷的现实让他明白,两个对立的阶级难以真正合作。
当国民党在报纸上鼓吹“合作”之时,却有十几个反动民团继续对九陇山地区发动袭击。
谭余保在与党中央失联后,立即召集省委紧急会议,澄清谬误,总结游击战争经验,提升警觉性以防受骗,并坚定继续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心。
谭余保正为与党组织失联而苦恼时,党中央也在竭力寻找这支队伍,双方均面临着重重困难,努力寻求着重新建立联系的途径。
项英在国共谈判达成协议次日,即派湘南游击一支队队长曹树良,前往湘赣边界找寻谭余保,以推进新四军的组建工作。
他率警卫员经多方探查抵达九陇山山区。不料,踏入湘赣游击队预设的游击圈,与敌交锋时,因误认其为叛徒,游击队不幸将其杀害。
随后,游击队在曹树良身上发现了项英的亲笔信,众人皆大惊。省委迅速作出决议,强调万不可轻信敌军,必须高度警觉。
党内首次搜寻谭余保未果后,十月中旬,国民党萍乡县政府派遣了两名曾加入反共工作团的红军叛逃者前往山中搜寻。
此次,他们前来传达让谭余保率游击队接收国民党的指令。但谭余保对这两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未加询问便直接将二人处决了。
由于九龙山严密的防范措施,如何与谭余保取得联系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03 陈毅上山,却被谭余保五花大绑】
10月下旬,项英指派党代表陈毅,自瑞金出发,途经吉安,辗转进入武功山。历经波折后,他们最终抵达了九陇山山区。
谭木兰忆述,陈毅乘轿而来,随行有国民党卫兵。进山后,仅留一副官。他戴绅士帽,着长衫,佩黑墨镜,沿途不断询问谭余保的行踪。
山下的暗哨察觉此人气质出众,随即向山上汇报。刘培善与段焕竞两位游击队负责人商议:他乘轿上山且有卫兵随行,必有重要任务。
因此,他打算领人上山探个究竟,之后再向谭余保如实汇报。
陈毅与副官被蒙眼带上九陇山。刘培善、段焕竞得知来者竟是陈毅,且受毛泽东和朱总司令所派,不禁大为震惊。
陈毅声称,他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前来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随身携带了项英所写的介绍信。
他们犹豫不决,于是将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并派特派员黄炳光与数名侦查员,护送陈毅至铁镜山省委驻地,交由谭主席决定处理方式。
从九陇山前往铁镜山,路程约有几十里,一行人历经跋涉,直至深夜时分,终于抵达了省驻地的简陋茅棚。
陈毅未曾料到,自己会遭到湘赣省肃反委员会主席颜福华的不当对待,这让他深感震惊与意外。
颜福华不等陈毅开口,举起一张报纸,上面赫然写着“江西省共产党首领陈毅投诚”,厉声道:“你便是那叛徒陈毅?”
陈毅刚要开口解释,对方又喊道:“我是颜福华,专对付叛徒,绝不手软!”
陈毅闻言大惊,自觉难以辩解。然而,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后续还有更多难以说清的事情等着他。
接着,颜福华命令几人将陈毅和特派员悬吊于柱上,等待谭余保次日处置。被紧紧捆绑的陈毅高声呼喊:“你们不能杀我,杀我定会铸成大错。”
颜福华确信对方是叛徒后,立刻拿起一块烂布,不容陈毅分说,便塞进了他的嘴里。
次日,陈毅被紧紧捆绑着带出茅屋,周围人群围坐,宛如一场公开的审判。与此同时,谭余保手持紫竹烟斗,腰挂驳壳枪,缓缓自另一茅屋中踱步而出。
陈毅一眼认出对方是谭余保,眼中闪过光芒,随即问道:“请问,您就是谭余保同志吗?”
谭余保冷冷地回应道:“别把我当你的同志,我清楚你早已背叛了我们。”
陈毅答道:“你难道不记得我了?我是陈毅,我怎么可能是叛徒?”
谭余保依旧冷静地说道:“我认识你,在砻市的报告讲得条理清晰。然而,面对关键时刻,你却无法经受住考验。”
“我必须澄清,我陈毅绝非叛徒。”陈毅郑重地说明道。
谈及激动时,谭余保拿起烟管轻敲陈毅头部。陈毅疼痛难忍,眼泪直落,仍耐心道:“有能耐咱就辩理,欺负一个被吊了一天的人,算什么英雄。”
颜福华掏枪言道:“对待你这样的背叛者,打是必要,杀更是决绝之举!”
谭余保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们平时指令不断,东奔西走。但这三年艰难时光,你们又身在何处,不闻不问?”
陈毅趁机说明:“中央根据地时,反动派也‘清缴’我们,悬赏三万元要我的人头。那时,我跟党组织失联,情况与你相似。”
随后,陈毅详细叙述了留在根据地的经过,以及与党中央建立联系的方式,并进一步阐明了他此次上山的具体意图。
谭余保严厉地说:“此信既无公章也无私章,任何人都能伪造,我何以信服?”
陈毅说道:“你若不信,大可派人下山核实,但对我陈毅,不应如此粗暴相待。”
陈毅从谭余保的话语中,察觉到他迫切希望与党中央建立联系的意愿。
他从党中央的反帝号召谈起,进而述及日军侵占东北、蚕食华北、进犯上海、危及南京的局势,强调在此背景下,阶级矛盾需服从于民族大义。
听完陈毅的讲述,谭余保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遣人员前往吉安等地,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04 不打不相识】
此时传来消息,段焕竞与刘培善下山领兵突袭茶陵腰陇保安队,顺利歼灭70余人,并成功缴获枪支100多支。
谭余保闻听保安队指责游击队违背合作约定,心中顿悟,陈毅所言之事似乎确凿无疑。
数日后,派出的探子于三日后返回。他们向谭余保报告:“出错了,我们搞错了,证实陈毅确实是党中央委派的党代表。”
特派员抵达新四军吉安办事处,由前江西省委书记曾山负责接待。闻悉谭余保欲加害陈毅,曾山气愤不已,气得当场直跺脚。
曾山向他们出示了党的文件和正式介绍信,催促他们立即返回山区,务必尽快释放被囚禁的陈毅。
谭余保知晓真相后,赶忙到茅棚为陈毅解缚。为求谅解,他诚恳地说:“为弥补过错,我愿受同样惩罚,也被吊四天四夜。”
陈毅显得十分宽容,摆手拒绝了道歉。然而,谭余保并未释怀,坚持将自己关在屋内,整整一天未出。
谭余保召集省委紧急会议,会上他作了深刻自我批评。经此,湘赣边区的一场关乎前途命运的重大误会得以化解,双方重归于好。
新四军司令参议谭余保因身体状况留在湘赣边区,负责建立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央正式任命他为湘赣边区特务书记。
随后,谭余保遵循中央命令下山,前往湖南茶陵与江西莲花等地,与相关人员商讨国共两党合作的相关事务。
1938年9月,谭余保接令赴延安参与党的六届六中扩大会。会议结束后,他急于返回,陈毅遂致信劝其安心治疗,勿急于归程。
谭余保遵照中央安排及陈毅建议,留在延安。期间,他边接受治疗,边在马列学院深造,充实自我。
至此,谭余保误审陈毅一事本应告一段落。但延安整风期间,有人重提此事,意图纠正谭余保所谓的“土匪作风”。
谭余保坚信自己当时的举动已显认错之意,绝非“土匪作风”,此事甚至传至毛泽东耳中。
周总理受命于毛主席进行调停,毛主席指出:“那时情况危急,本可处决,但谭余保未动手,可见他是个既豪放又心思细腻之人。”
随后,王震宴请谭余保与陈毅。两位性情中人紧握双手,陈毅笑言:“真是经过斗争,才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央拟任谭余保要职。然而,谭余保向毛主席表示,他不愿赴京任职,只愿返回湖南老家,着手清理叛徒事宜。
毛主席在接到谭余保的请求后,仔细考虑并签署了文电,内容简洁明了:批准其请求。
谭余保顺利返回湖南老家后,首要之事便是执行了对曾任湘赣省委副书记、副主席的曾开福的处决决定。
尽管两人曾是同事,谭余保却毫不留情。面对叛徒的跪地求饶,他淡然一笑,说道:“如果早知道会有今天,又何必当初做出那种选择。”
他果断地处决了对方,展现出谭余保铁面无私、意志坚定的品质。正因为我党拥有众多此类人士,新中国的建立才得以实现。
1961年,陈毅赴湖南考察时与故人重逢。他笑着对妻子张茜讲道:“若非他当时手下留情,我可能就没有今天这番成就了。”
在湖南高干会上,陈毅重申:“我能在此作报告,得谢湘赣苏维埃主席谭余保。他虽误认我为叛徒,欲砍我,但用长烟袋敲我头,确实挺疼!”
谭余保一直深刻铭记在陈毅心中。直至1972年,陈毅病重之际,副总理王震前往医院探望他。
陈毅紧握着王震的手询问:“三十多年光阴匆匆,谭余保现状如何?”殊不知,谭余保正饱受帕金森综合症的折磨。
1月6日,陈毅将军逝世。闻此噩耗,他断断续续地说道:“游击战时,我欠了陈毅将军的情,这份恩情,恐怕永远无法偿还了。”
1980年1月10日,谭余保逝世。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位重要人物的终结,岁月流转,但他的精神与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1990年5月1日,王震将军针对陈毅误杀事件,再次发表了公正且客观的评价。
谭余保同志虽对陈老总敬重且热爱,但未轻信。他高度警惕敌人劝降、利用叛徒设圈套等卑鄙手段。这位老战士在闭塞环境中,经斗争与思考,迅速接受了党中央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