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彰,是曹丕的二弟,两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史料记载,曹彰自幼习武,骑射皆精,勇猛过人,天生喜欢“万人敌”, 他不像其父曹操和兄弟曹丕、曹植那样爱好文学,不喜舞文弄墨,从不吟诗作赋,也不过问政治,更无野心,只是一个性格质朴、单纯可爱的赳赳武夫。
《三国志》记载,曹彰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膂力过人,不惧危险,曾赤手空拳与猛兽格斗,但他没有继承乃父的文化基因,不爱读书,不善诗词歌赋,重武轻文的他有点偏科。
曹操曾经教育曹彰说:“你不想着读书,仰慕圣道,而专好骑马击剑,这只是一介武夫而已”。遂严厉督促他专研《诗经》、《尚书》,在文学上下点苦功。曹彰却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他不以为然地对左右伴当说:“大丈夫就应当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十万铁骑,驰骋疆场,驱逐戎狄,建功立业,怎么能宅在家里,啃书本,背酸诗,做书呆子呢”?

曹操曾经问诸子,都喜欢干些什么?有什么志向?曹彰不假思索地答道:“喜欢当将军”。曹操问:“当将军应该怎样做”?曹彰满脸严肃地回答:“做将军,就要披坚执锐,不惧危险,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另外,赏罚分明,许诺的奖赏一定兑现,宣告的惩罚一定执行”。曹操听后,捻须哈哈大笑,对曹彰很是喜爱。曹彰胡须微黄,曹操不无宠溺地称他“黄须儿”。
伐乌桓势如破竹公元218年,游牧于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的乌桓举兵反叛,曹操任命曹彰代理骁骑将军,率军讨伐。大军临行前,曹操特意叮嘱曹彰说:“在家中,我们是父子;你受职任事,我俩就是君臣了。你一定要特别注意,谨慎行事,一切行动按法度去做”。曹彰表示谨记在心。
曹彰率军北征,昼夜兼程,辗转进入涿郡境内时,数千乌桓骁骑突然遮天盖地卷杀过来。当时,曹彰的兵马大部还在后面 ,并未集结成阵,跟随他的仅有步卒千人、骑士数百人。(铁马读史头条号)曹彰见乌桓骑兵大举冲出,并未惊慌失措,他显示出临危不惧, 沉着冷静的大将风度,指挥将士们占据险要处,据险坚守,多次击退乌桓骑兵的强攻。乌桓骑兵见很难讨到便宜,只好怏怏撤去。

曹彰的军队集结完毕后,与乌桓铁骑展开决战。曹彰一马当先,与敌骑搏斗,近身挥刀猛砍,远处则张弓搭箭疾射,应弦而倒、人仰马翻者前后相连。将士们见曹彰率先冲阵,士气大涨,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乌桓骑兵抵挡不住,纷纷溃散而逃。曹彰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出200余里,已经越过代郡,冲到乌桓人世代游牧的大草地 ,也就是深入到敌境了。
这时,随军的长史和众将都都建议曹彰说,大军远道而来,又激战半日,人困马乏,不宜再追,而且魏王有令,追击敌人不得越过代郡辖地,贸然深入敌境或许会受挫。曹彰却认为, 敌军溃散而逃,正是歼灭他们的好机会,遂对众人说:“打仗就为取胜,为遵守命令而放走敌人,不是好将军”。于是,下令全军继续追击,还下令说:“落后者斩”!曹彰率军衔枚急追,不顾疲惫,连续穷追一昼夜,终于将敌骑追杀殆尽,斩首数千级,威震四方。大获全胜后,曹彰加倍赏赐有功将士,大伙儿欢声雷动,无不感奋。

由于曹彰英勇果敢,抓住有利战机,一鼓作气很快就平定了乌桓之乱。当时,鲜卑人想与乌桓人勾结,共抗汉军,但其汗王犹豫不决。曹彰率军大战乌桓铁骑时,鲜卑首领轲比能率数万骑兵在远处观战。他们见曹彰勇冠三军,汉军所向无敌,心生恐惧,不仅不敢挺身助战,还请求归顺曹魏。这样,北方地区全部平定下来。
胸无城府的黄须儿让曹操刮目相看彼时曹操正率军移驻长安,听说北方平定,心中大喜,遂召曹彰赶到长安去。曹彰路过邺郡时,去见留守此地的哥哥曹丕。曹丕特地嘱咐曹彰,说见到父亲时,一定要谦逊低调,切不可自夸其功,妄自尊大。曹彰听进去了,到长安见到老爹后,按兄长教的去说,把功劳全都归于随其北征的众将士。曹操听后,大感欣慰,摸着曹彰的黄胡须说:“黄须儿,不简单,让为父大感意外啊”!曹操还以为曹彰是个枭勇寡谋的武夫,没想到他还有此心计,大出意料之外。从这段记载看,曹丕对这个弟弟还是爱护有加的,毕竟手足情深嘛。

《魏略》记载,曹操击走“米贼”张鲁后,与刘备争夺汉中时,有一次,两军对垒,刘备命养子刘封出阵邀战。刘封是刘备义子,武艺出众,刚猛善战。曹操见刘封耀武扬威的样子,忽然想起曹彰,便开口骂刘备道:“ 你这个织席贩履之徒,竟让你的养子出战,我的黄须儿如果今日在此,你父子都难逃一死”。可见,曹操对勇猛单纯的曹彰还是特别喜爱的。
后曹操率军东返,留曹彰镇守长安。因鞍马劳顿,加上年纪大了,曹操患了病,抵达洛阳后即病重,派人快马加鞭到长安召回曹彰,但曹彰还没到,曹操就薨逝了。曹丕即魏王,曹彰和其他曹魏宗室,都离开洛京,回到各自的封国去了。

《魏略》记载,曹彰风尘仆仆赶回洛阳后,第一个碰见的就是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曹彰傻乎乎地问:“父亲召我来,是不是宣布要立你啊”?其时,当时曹操在曹丕、曹植间选择了处事稳重、极富心机的曹丕,曹丕的嗣君之位早已经确定,曹彰还云里雾里、迷迷糊糊地,看来,他对父王立谁当接班人毫不在意,反正他从没有这个想法。听曹彰这么没头没脑一问,曹植立即得体地回答道:“不可,如果那样,岂不是步袁氏兄弟争位的后尘吗”?

曹丕称帝后,下诏表彰曹彰荡平乌桓、征服鲜卑、平定北方的功劳,封他为任城王,食邑万户。
223年,曹彰进京朝觐文帝,期间暴病而亡,年仅35岁。曹丕按皇室最高规格为曹彰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有些史书记载,说曹彰是被曹丕气死的,甚至还有下毒鸩死之说 ,皆不可信。因为曹彰毫无野心,从没想过什么继位称帝的事,曹丕根本没必要害他!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