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0年2月9日,广东陆路提督刘松山率军进攻宁夏灵州金积堡, 攻破其外围据点五马寨,马化龙准备投降,刘亲自入寨受降,训话时被不愿投降的陕回死硬分子打冷枪击中左乳,旋伤重而死。
刘松山意外身亡,大煞老湘营官兵之士气,按《征西纪略》的说法,叫官兵为之“夺气” 。乘此机会,回军发起大举反攻,先夺回了拱卫金积的重要据点峡口,切断了清军西路的粮运通道;雷正绾、张福齐、周兰亭、徐文秀等部被回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退。马化龙又派马正和、马万春等督众攻打盐茶厅(今宁夏海原)所属之李旺堡、预旺城。 陕回头目铁正国、崔伟等也趁乱率部捣入陕西乾县 、陇县一带;陕回重要首领白彦虎则率军攻破固原,进逼平凉。一时间,甘肃东部、陕北及关中处处告急,清廷为此特发上谕严责左宗棠:
“金积堡一隅之地至今日久未下,逆首稽诛,军务安有了期?竭东南数省脂膏,以供西征军饷,似此年复一年,费此巨帑,岂能日久支持?该大臣扪心自问,其何以对朝廷 ” ?《钦定平回方略》
左宗棠遭清廷严厉训斥, 感到形势不妙,遂上疏自请朝廷议处。

晚清旧照:飞将军刘锦棠
回民军趁刘松山事件发起反击,虽然使金积之围稍有缓和,但毕竟无法挽回败局。各路出击的回军刚开始的确屡屡获胜,但清军很快缓过神来,处处设防堵击,回军攻势受挫,先后返回。老谋深算的左宗棠仍然死死咬住宁夏回军大本营金积堡不放。刘松山死后,左宗棠让其侄刘锦棠继统老湘军。到1870年下半年,清、回鏖战更加激烈,斗争也更加残酷 ——清军猛攻,回军死守,双方围绕着金积堡进行着殊死搏斗。
7月间,清军已逐步控制了金积堡通往南路的马家河湾、韦州,这两处要隘均很关键,等于凿通了花马池(今盐池)至金积堡的粮道。到9月,清军节节推进,连破金积堡西面的要隘峡口以及东至灵州的100多座回军堡寨。回军虽也拼死抵抗,但毕竟力不如人,险关要隘尽失,清军趁势直扑金积堡城东。

晚清旧照:马化龙
刘锦棠督军攻破蔡家寨、小何家庄后,金积堡与北路的王洪堡、胡家堡两座要塞之间的联系立即被截断。以老湘营为主的各路清军在金积堡外围掘壕筑垒,加紧进攻,金积堡逐渐沦为一座孤城,局势日益危急。在金积堡内的陕西回军残部曾组织千余人强行突围,被清军发现追击而失败,大部被歼,仅有少数人侥幸退回堡内。河州回军首领马占鳌为了救援岌岌可危的金积堡,曾于10月间派出两千余人分兵两路驰援,一路直趋平番、镇蕃,一路奔赴安定、静宁,南北出击以分清军之势,牵制清军,但均遭阻截,无功而返。

10月下旬,刘松山督老湘营一举攻破金积堡西面屏障洪乐堡,继而猛攻另一要塞汉伯堡。在金积堡攻守战中,回军表现得也很凶悍顽梗,誓死格杀,死战不退,以致清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铁马读史头条号首发)回军恃险坚守,用枪炮阻击清军,使以老湘军为首的各路清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惨重。据杨毓秀在其著述《平回志》中记载,在围攻金积堡的战斗过程中,先后被回军打死或擒斩的清军提督有姚连升、谭建高、杨清源、刘官胜、张四维、李就山、简敬临、总兵牛德彪、周立本等重要将领,至于副将、参将、游击以下官佐更是死伤累累。因为回军守,清军攻, 所以清军的伤亡率远大于回军。

金积堡遗址
以发生在当年11月的汉伯堡之役为例:史载,扼守汉伯堡的回军仅有数百人,清军昼夜环攻,用穴地埋地雷法和架炮猛轰法轰塌堡墙数处,回军旋即冒死补筑,双方相持月余,回军负隅顽抗,枪击炮轰,使清军受到重创——
“将领受伤者至数十,壮士伤亡者千数百矣”。

晚清老照片:攻破金积堡
清军以沉重代价拿下金积堡刘锦棠不仅性格坚韧、强悍,而且能攻善守,他不顾巨大伤亡,督军死战,年底,马家滩、王洪堡两座回军要塞皆被老湘军攻夺。在长期围困下,金积堡内粮尽援绝,除白彦虎率陕回残余率先逃逸外,堡内多数回众仍不愿投降,歃血发誓抵抗。1871年1月初 ,刘锦棠挥军发起总攻,老湘营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奋死登城,守堡回军仍在殊死抵抗——
“堡寨将破时,先刃其家属,或掷诸水火,乃解衣格斗 ,死而后已”。
刘锦棠凌迟马化龙,为叔父刘松山复仇而为人反复的大阿訇马化龙却于1月6日携眷属、亲信千余人出降,宁夏回民之乱到此结束。3月3日,马化龙被刘锦棠以“私藏枪械,图谋复叛”罪“凌迟处死”,其子弟马耀邦、马成龙、马参、马恒邦、马定邦、马正邦等和近千骨干分子亦同时被剐杀。金积堡战役以这种惨烈的结局而宣告结束。


晚清旧照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