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有哪些重要谋臣?三国最强智囊团,辅佐曹操成就王霸之业

娇洋看过去 2025-04-25 20:41:18

在曹操的人才储备队伍中,最可称道也最宝贵的是那些帮助他策划各种军政大计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精英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批人,所以也可称为智囊团或谋士集团。曹操幕府并非一个固定的定型组织,但是它的成员却大多是当时超拔流俗的一流人才, 个个是登高望远,足智多谋的英才,工作效率很高。这个智囊团是曹操须臾不可离开的,是他杀伐决断、建功立业的生命线。

曹营智囊团的重要成员, 前后大致有荀彧、程昱、荀攸、钟繇、董昭、郭嘉、贾诩、刘晔、蒋济、司马懿等十几位,当然,这十几人只是曹操幕府中的骨干人物, 曹操的智囊团实际上远不止这些人。

荀彧: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颍川士族 ,乃荀子十三世孙,是最早追随、辅佐曹操创业的知识精英。荀彧自幼聪颖,成名较早,青少年时期即被世人赞誉有“王佐之才”。初平二年(191)袁绍占据冀州,实力雄厚,他用上宾之礼招揽荀彧为其效力,荀彧认为“四世三公”的世家子袁绍不能成大事,不肯投效,婉拒其请,反而赴东郡(今河南濮阳)去投奔实力弱小的曹操。曹操求贤若渴,听说他来了,大喜过望,兴奋地对左右说:“此吾之子房(张良)也”。(铁马读史头条号)他在曹营先为司马,后来官拜尚书令,相当于相邦,参与谋划了曹氏集团几乎所有的军政大事,是曹操智囊团中早中期的核心人物。

程昱: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 。 初平三年(192)接受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之邀请,成了曹营幕府高参,在曹操与吕布等人的较量中,他为曹操坚守甄城、范城、东阿三座孤城,为彼时实力尚不济的曹操守住了三处立足点,大得曹操信任。此后,随着曹操事业越做越大,他或参谋中枢,或出掌外郡,对曹操帮助甚大。

荀攸: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族侄。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天下纷乱,他以海内名士的声望被汉廷征召到洛京,任黄门侍郎,后来因参与谋刺董卓案事发下狱。建安三年(198)依附曹操,被任为军师,经常随曹操征战四方,积极为曹操出谋划策,“谋谟帷幄” ,屡建功勋。

钟繇: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 人。东汉末年为黄门侍郎, 曾利用自己在朝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曹操攫取权力,逐渐控制汉廷中枢机构,所以 很得曹操信任与器重。他起初在曹操身边参与机要,后来出镇关中,招徕大量流民,奖励农耕,恢复农业生产,功绩甚著。曹操征讨关中时,他被任为前军师。钟繇还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其子钟会是灭蜀功臣,官至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封东武亭侯。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人。他原是袁绍部下,袁绍听信谗言猜忌他,他就弃袁投曹。之后,他随曹操东征西讨,屡出奇计,或镇守地方,在政治上、军事上提出过许多建议,大多被曹操采纳,功劳很大,是曹操非常信赖倚重之人。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河南禹州)人。早年在袁绍帐下效力,后来见袁绍志大才疏、才干不济,不像能成事之人,遂离开袁营。 当时曹操的重要智囊戏志才病故,他深感帐下谋士太少,要荀彧给他举荐汝州、颍川一带的智谋之士,荀彧力荐郭嘉。曹操见了郭嘉,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对各种问题的看法竟不谋而合,曹操很是高兴,从此郭嘉成为曹操智囊团里的重要人物,在一段时期内是其言听计从的首席谋臣。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青年时期即有“(张)良(陈)平之奇” 之美誉,名气很大。他原先是董卓的谋士,后又投奔张绣,担任军师。(铁马读史头条号)官渡之战时,他劝说张绣归附曹操,得到曹操重用,让他参谋军事,是曹操幕府后期高参中的重要人物。贾诩出计以阴狠毒辣闻名,人称“毒士”。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肥西)人。他成名很早,年轻时已是名噪天下的“淮扬名士”,有“佐世之才”。曹操率军讨伐淮南袁术时,他审时度势,归附曹操。曹操将他安排在身边作顾问,碰到委决不下的难事就找他问策,刘晔军事才能出众,是三国时期人尽皆知的大军师,智计百出,水准很高,有时曹操一夜间要多次找他问询。他是曹营智囊团中后期毋庸置疑的重要谋臣。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名门世族出身,兄弟八个个个有出息,人称“司马八达”。擅权谋,谙智计,尤其善韬光养晦,狡黠多疑,手法阴毒。曾任曹操主簿,侍奉过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个君王,最终窃取曹氏政权。司马懿是曹氏集团后期重要的智囊人物。

除此之外,入过曹操幕或在某一阶段、某个方面参与过曹营军政大事的智囊人物还有戏志才、高柔、华歆、徐庶、陈群、刘放、王粲、陈琳、崔琰、毛玠、蒋济等许多人。有这么多高智商的知识份子尽心辅佐,曹操能成就一番霸业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插图源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