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桑代克的猹
编辑|桑代克的猹
2012年,一本叫做《太后与我》的书在国内出版,其内容讲述的是作者和慈禧太后的情感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他声称,在寄居北京期间,他与慈禧有着长达4年的临时爱人关系。
而书中对两人关系直白露骨地描写“霜重裘冷,盼一解**”等内容,令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
那么事实是否像巴恪思所说,他当真做了慈禧4年多的临时情人?如果是真的,作为外国人,他又是如何得到慈禧青睐的呢?

在这本书中,巴恪思以1902年和慈禧的初次见面为开端,1908年慈禧逝世为结点,描述了他与慈禧四年情人生活的相处和亲密的细节。
根据《太后与我》一书中关于巴恪思与慈禧初次见面的场景描述:
“那天夜里,慈禧的寝宫之内,慈禧身披一件浙江湖州产的丝质轻袍,身体半遮半露。”
李莲英将巴恪思带到慈禧面前,六十九岁的慈禧,面对着年仅三十一岁的英国男子巴恪思说“霜重裘冷,盼一解**”。
李莲英随即说“还不快跪下,让太后好好**一番”。
慈禧听到这,瞬间来了脾气,“胡说!他跪着怎么好为所欲为!”
李莲英随即退下,寝宫内只留下了慈禧和巴恪思。
在书中,巴恪思将二人交欢的细节描述的十分详细露骨,其猎艳内容和尺度之大与《金瓶梅》不相上下。

巴恪思书中所记录的慈禧,似乎不是我们从历史中了解到的那个人。巴恪思所记录的慈禧有血有肉,温柔端庄,很爱笑。
据巴恪思自己在书中所写的“慈禧太后是我唯一的异性情人”。而巴恪思对慈禧的独特感觉,和他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巴恪思于1873年在英国约克郡的里士满出生。他的家族在当地十分显赫,作为家族长子的他生来就拥有家族男爵的继承权。

巴恪思在 19 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就读,但他是一个同性恋。在当时的国外,这是不被包容允许的。当时爱尔兰诗人王尔德就因“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而被判刑。
巴恪思在英国混不下去了,被迫流浪国外。
1899年,巴恪思离开英国来到北京,凭借着精通汉语、满语和蒙语的语言天赋,成为了《泰晤士报》以及英国外交部的翻译官。

巴恪思自从来到中国以后,拒绝和洋人打交道。就连出去吃饭或者会面,也要打发随从先前去探看,确认没有洋人在场他才会过去。
在许多英国学者看来,巴恪思“半是疯子,半是骗子”。
而巴恪思在中国的朋友都说他尽管性格古怪、言语阴柔,但是待人接物谦恭平和,一向彬彬有礼。
1902年,慈禧开始召见外国的一些公使和公使夫人。巴恪思作为优秀的中国通,经常带着各国公使出入皇宫。

在巴恪思的眼里,慈禧温婉动人,虽然一把年纪,但是比那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子更加吸引人,让本是同性恋的他为之倾倒。
但这仅仅是巴恪思书中描写的,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巴恪思常年混迹于清末贵族生活之中,要说他是慈禧太后的异国情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说这本书时巴恪思胡编乱造的,只为了赚名利,他又何必要等到死后再出版呢。
据巴恪思的好朋友贺普利所说,《太后与我》这本书,巴恪思在1943年已经写完,他在书中提到,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发生之后马上记录的。
但巴恪思不愿意在活着的时候让这本书面世,并将完成的书稿交给了贺普利保管,请求在他死后再出版。
国内外的不同看法贺普利去世后,这些手稿则在巴恪思生前喜爱的牛津大学博多莱安图书馆留存。在巴恪思死后68年,《太后与我》的手稿被装订成书,自此英文版面世,吸引了很多的欧洲读者。
欧洲读者对于清朝社会是相当陌生的,但是在他们眼里,慈禧是一个非凡的女人。正是由于对慈禧的好奇,巴恪思又在中国生活多年,这些读者对巴恪思在书中描写的内容深信不疑。

但国内外的学者对巴恪思与慈禧长达四年男欢女爱的真实性,都表明了质疑,甚至是否定。
中国社会学家李银河曾点评《太后与我》。
书中描写的各种关系及细节描写是丰富多元的、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同性恋和虐恋,这都是作者自身的特点。
而关于慈禧和巴恪思的关系极有可能是真事。因为仅仅从年龄规范上来看,30多岁的年轻男人和一个将近70岁的老太婆是情人关系,巴恪思的内容并不算是给自己贴金增色,反倒应该说是自曝其丑。

男权社会对男女存在双重标准,慈禧作为女性,已经成为了掌权者。皇帝能有很多女人,太后也可以有很多男人,在真实的历史中,慈禧恐怕做不到守身如玉。
再有关于书中所记录的,慈禧于宫中太监、以及官员的混乱行为关系,这一点社会学界的老前辈潘光旦先生已经在相关著作中有提及。
而欧洲的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伯更是犀利点评《太后与我》:这本书里的内容充满了猥亵,事实上最好题名为“巴恪思幻想的**生活”。

其实,早在此书发行之前,慈禧太后的秽乱后宫生活,就已经在各部野史中有所体现。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她从26岁就开始守寡,直到73岁去世。而在巴恪思的《太后与我》中,也记录了慈禧的各位“绯闻男友”。

那尔苏是当时蒙古贵族格林沁的长孙。按照当时的清朝律例,那尔苏不到10岁时,就被送到了北京读书习武。由于那尔苏与同治皇帝年纪相仿,两人关系十分要好。
那尔苏外表英俊,武艺十分高超,身受通知皇帝信任的他被任命为乾清门侍卫。
可没想到,那尔苏刚一上任,便碰到了在深宫中度日如年的慈禧太后。慈禧一眼就看上了出类拔萃的那尔苏。

作为慈禧的贴身侍卫的李莲英,很快就将那尔苏从同治皇帝要到了慈禧身边。为了不生出闲言碎语,李莲英还专门造了个水车,假借每天出宫给慈禧拉清泉水,实际上让那尔苏躲在那水车里进宫。

可是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由于那尔苏经常夜不归宿,此事被那尔苏的父亲知道了,他担心事情败露后殃及家族,借口带子孙们回老家祭祖,给那尔苏请了假。
回家之后的那尔苏向父亲表明,他是自愿的,不愿离开慈禧。
那尔苏的父亲不敢开罪慈禧。万般无奈之下,命那尔苏在祖宗的陵墓前吞金自杀,并对外谎称那尔苏为暴毙身亡。

在当时,荣禄身兼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北洋大臣等多个重要职位。
而在慈禧被选入宫之前,就与荣禄互生情愫。但由于后来慈禧入宫,两人只能分开。
荣禄十六岁时,靠着家中的荫庇,入朝为官。与荣禄相识的人回忆与他初次见面,往往都会描述他的相貌,“英姿勃勃、玉树临风、风度翩翩、英爽之气仆人”。

荣禄对慈禧也是一往情深,尽忠尽职。无论慈禧是否把持朝政,对外政策如何,荣禄都站一如既往地支持。
甚至1900年时,慈禧向十一国宣战,荣禄深知这是荒唐之举,却也并未公然反对。
因为在荣禄心中,保太后就时保大清,保大清必须保太后。

后荣禄卧病在床,慈禧前去探望,慈禧离开后不久就咽了气。
1908年,慈禧去世前夕,宣布将溥仪接入宫中,继承大统,而溥仪正是荣禄的外孙。
那么慈禧是凭借什么,将包括巴恪思在内的众多男人迷得神魂颠倒呢?
老太后的保养打扮从照片来看,60多岁的慈禧脸型为长脸,皮肤状态很是不错。即便已经是老年,皮肤却还是比较饱满,皮肤细致白嫩。

据慈禧的侍女所述的《宫女往谈录》记载,慈禧的美颜分很多步骤:喝银耳汤、泡手泡脚、用热毛巾敷脸、梳头、珍珠粉敷面、化妆、护甲。
平日所用的珍珠粉极为珍贵,老太后为保养不惜一掷千金,简直是妥妥的美容大王。
慈禧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生活时尚超前,她还十分钟爱“奢侈品”。现在被大家熟知的品牌蒂芙尼,当时可是稳稳地俘获了老太后的心。

因为慈禧十分喜欢碧玺,那时,只有美国的圣地亚哥有符合慈禧要求的碧玺,蒂芙尼则和圣地亚哥的一个碧玺矿合作,专给慈禧提供碧玺。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在死之前还要求陪葬品里必须有它们。
慈禧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人家保养得好、爱打扮,也算是一个老美人了。自古风流爱美人,更何况,还是个权力滔天的美人。

也就可以理解为何众多男人会对一个老太太趋之若鹜了。
巴恪思所撰的《太后与我》中的慈禧感情生活,没有人可以证实书中内容是否属实。但书中部分内容据历史考证属实,我们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
慈禧的感情生活是否真的如书中所写的如此混乱,我们无从考证。
大家就只当是闲闻野史看,图一个乐吧!
参考文献[1] [英] 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太后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