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韩国人每年涌入重庆,举行祭祖活动,其祖先曾与朱元璋争天下

铭桉看国际 2023-02-09 02:52:08

文|桑代克的猹

编辑|桑代克的猹

每年的农历2月6日,韩国的明氏族人都会大批聚集到我国重庆,举行祭祖活动。

重庆虽然和韩国距离很远,却是韩国明氏家族祖先的所在地。

他们祭的竟是和朱元璋争夺过天下的,大夏开朝皇帝——明玉珍。

而前往中国祭祖的明玉珍后人,又是如何流落到韩国的呢?

元朝大一统,汉人忍辱负重

元朝末年,旱灾、洪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外加统治者昏庸无能,不断地剥削人民群众。老百姓民不聊生,日子过的极其困苦。

百姓再也不想忍受残酷统治,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明玉珍便是这其中之一。

当年,忽必烈攻占中原之后,正式建国号大元。

在十二世纪的时候,蒙古社会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成吉思汗颁布了一种叫做“札撒”的,却极为严厉的法令来重新构建秩序。

元朝虽然一直在不断地对法典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一直没有制定出一部形式完备的法典。而是用“因时立制,临事制宜”的方法来量刑断狱。虽然都是依据法典,但却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也正是这样,在执法时,给官员审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一些昏官在枉法时提供了便利。虽然明确规定,禁止酷刑审讯。但在实际过程中,经常刑讯逼供,这也导致了元代冤狱丛生。

蒙古统治者还根据不同民族被征服的先后次序,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其中,汉人、南人由于在元蒙征伐中原的过程中坚决抵抗,沦落到社会底层,饱受欺凌压迫之苦。

据说当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汉人女子在出嫁前,必须送入蒙古的保长家里,在那里住够三天之后,才能顺利嫁人。后来还将这种做法美化成“交流融合”。因此当时的中原流行“摔头胎”的做法:会将每家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摔死,因为可能血统不纯。

这些说法大多都来自于民间,史料中没有记载,但汉人在当时的地位极其低下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基础上,蒙古统治者还向汉人收取繁重的赋税,人民纷纷揭竿而起。

被举为屯长,使招入红巾军

明玉珍是湖广随州人,他的祖上历代都是农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为人勇略,在乡中非常有威信。

明玉珍向乡里的老人请教:“元蒙的君主昏庸无道,这天下各处纷纷起兵,咱们可怎么办才好?”

老人回答他:“你平时颇有勇略,大家都很信畏你。你可以将咱们乡中的壮年聚集起来,咱们平日操练,根据时局来决定下一步怎么办。若是战乱不断,先不说去攻占城府,我们能在战乱中自保也挺好。”

明玉珍便按照计划,分屯部署,加固防御。这一来二去的,跟随他的人竟然有上千人,后被推举为屯长。

这么来看,明玉珍应该算是元末的地主武装阵容。但是这些人中这能打仗的连千人都不到,足以保全乡屯,争天下却是没有可能。

不久后,红巾军的起义头领徐寿辉在蕲水称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在附近的明玉珍自然成为了他要招徕的对象。明玉珍收到徐寿辉的一封书信:“予起兵举义,期逐胡虏,以靖中夏。若归,共图大事,甚善;不来,且先加兵。”

其实就是,你听我的话,你就归顺我;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灭掉。

明玉珍没有办法,带着乡兵投到徐寿辉麾下,担任统兵征虏大元帅,驻守沔阳。

当时,元朝将领在洞庭一带为非作歹,明玉珍与其多次交战。其右眼被流箭射中,医治无效后只剩一只左眼能看见,因此又名“明眼子”。

后来,由于沔阳连续多年洪涝泛滥,明玉珍带着万余人,开着50艘船,到另外一个州府一带筹集粮食。

这期间,辰州人杨汉带着部下想要投靠元军,不料被引入府中后被杀。杨汉的部下想要为他报仇,但没能成功,就抢了元军的船顺流而下逃走。在路上正巧碰到了准备返回沔阳的明玉珍的船队。

杨汉的部下告诉明玉珍来龙去脉后,劝说明玉珍:“现在重庆城里兵力不足,而且城中将领两人向来不和睦。如果你现在把船开回去,打他个出其不意,肯定能成功。”

明玉珍有点犹豫,这时部下向他进言:“我们为了沔阳整备兵力,现在又正巧碰到他们。我们分一半的船把粮草运回沔阳,带着剩下的一半船和这些降兵前去偷袭重庆。成功了可能得到重庆,不成功还能掠夺财物返回沔阳,又得财物又得兵力,何乐而不为呢?”

明玉珍听了部下的建议,奇袭重庆。元朝将领迎战明玉珍反被生擒。明玉珍派使者将其进献给了徐寿辉。

随后,明玉珍被徐寿辉任命为陇蜀行省右丞。

几个月后,元朝派兵想要夺回重庆,明玉珍派部下抵御。元朝带兵将领再次遁逃,只留下了一个小将军死守大佛寨。

元军士兵见此情况,全部不战而降。

后来,明玉珍在龙州生擒了逃跑的3个元军将领。因惜才,明玉珍希望他们为己所用。三人皆说:“已经国破家亡,只求一死。”明玉珍在三人死后,以礼葬之。

为徐讨逆贼,被拥建立大夏

1年之后,徐寿辉被部下陈友谅设计杀害。

明玉珍知晓后,派兵讨伐陈友谅。陈友谅不肯向他称臣,明玉珍便割据四川、重庆等地,在重庆被推举为陇蜀王,不改国号年号,并在重庆城南为徐寿辉立庙。

第二年春天,明玉珍被拥立为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并立妻子彭氏为皇后,儿子明升为太子。

作为一位君主,明玉珍对四川的治理颇有成效:

①内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外设提举司、教授所,教养郡县生徒。

②将四分为为上川西道、下川西道、上川北道、下川北道、上川东道、下川东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共八道,并重新确定府州县官名。

③制定了对人民没有负担的赋税制度。

④朝廷任命也没有根据出身,而是任人唯才。

1363年,明玉珍派出十一万大军向云南进攻,收取了不少降兵充实兵力。

因与朱元璋共同把陈友谅看作敌人,明玉珍一直与其交好。

君王病离世,年幼太子即位

没过多长时间,明玉珍积劳成疾,仅仅在位6年就去世了,年仅38岁。

明玉珍由于一直与朱元璋走得很近,深深地知道不能和朱元璋争天下。因此在去世之前,留下了遗言,叮嘱后人:不能改变朝堂政策去挑衅其他政权。

明玉珍死后,皇太子明升继位。由于天子年幼,便由皇太后彭氏垂帘听政。

彭太后谨遵明玉珍的遗言:固守疆域、保国安民,绝不对外用兵。

短命王朝夏,君主流放高丽

彭太后母子虽然极力地维护朝堂稳定,但权臣之间内斗,以致朝堂不稳。

朝中两位重臣关系一直不好,明玉珍还在的时候,两人不敢造次。明升即位后,两人公开叫板。后来,两人争斗,却相继殒命。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时刻关注大夏动向的朱元璋,眼见时机已到,就派人前去夏朝劝降。但明升尚小,彭太后也不清楚天下局势,坚决不从。

朱元璋派兵攻打四川,夏朝不敌,便投降于明朝。

毕竟朱元璋和明玉珍一直交好,因此没有对明升母子二人痛下杀手,而是将明升封为归义侯,将其全家送往高丽国。并告知高丽王:优待明升一家,但不能让他们家的任何人做官。

子孙皆从政,后代繁衍传承

明升作为太子,德行正直、精通儒家经典,很有文采。后来,朝鲜李朝建立,历任王主已然优待明升,还为他册封名号。

明升久居朝鲜后,迎娶朝鲜重臣的女儿为妻,一共生了4个儿子:大儿子资宪大夫资宪公明义;二儿子总郎公嘉靖大夫明见;三儿子副使公嘉靖大夫明俊;四儿子侍郎公通训大夫明信。

就这样,一家人在朝鲜繁衍生息,留下的后人有四万余人:其中在韩的后裔有3万余人,朝鲜有1万余人。

明氏家族的后代在韩国成立了明氏宗亲会。但由于当时的中韩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寻亲一直不是很顺利。

1982年三月,明玉珍墓(睿陵)在重庆市江北区发现,同时也出土了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

1992年中韩建交,韩国商人明在律来都中国,经过寻找,将找到明玉珍陵墓的消息传回了韩国的明氏宗亲会。

得知消息的明氏后人自此每年都会在农历2月,大批前往中国祭祖,并且人数一直在不断增长,这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大胜景。

树高千尺不忘根……

有了祖先,我们才有了灵魂的根基。

慎终追远,不忘先祖!

0 阅读:23

铭桉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