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教者”尤利安,信仰发生根本性变化后,对罗马产生巨大影响

铭桉看国际 2023-02-09 02:52:04

文|桑代克的猹

编辑|桑代克

罗马皇帝尤利安在接触到异教之前其实是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少年时期在玛多尼乌斯的启蒙下,他逐渐对异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青年时期,他得以前往小亚细亚和希腊游学,在这期间结识了利巴尼乌斯,和马克西穆斯等著名的异教学者。

从这个时期开始,尤利安才真正的实现了所谓的“叛教”,信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成为一名传统宗教的热忱信奉者。

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下,尤利安是公元 4 世纪罗马皇帝中一个伟大的例外。

4世纪初以来罗马内战频发,帝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内耗中被削弱。

他认识到罗马帝国在这一时期的现实处境,于是他试图力挽狂澜。

所以他在登基后便立即着手进行改革,他取消基督教的特权、复兴多神教、扩大城市自治权、降低税收、发动东征波斯的战役,可能这些都是他想要重振帝国昔日荣耀的计划。

罗马帝国的局势

在罗马帝国后期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少年尤利安由于自身所遭遇的不幸,对基督教则滋生了厌恶之情,思想逐渐转向希腊罗马传统宗教,但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他暂时隐忍不发。

青年时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率军击败入侵的蛮族,被军队拥立为副帝。

不久后,正帝突然死亡,尤利安遂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图革除弊端,振兴帝国。

在宗教上支持希腊罗马传统宗教的发展,抑制基督教,这也使基督徒为他冠以“叛教者”的头衔。

在短暂的治理帝国之后,他发动了对东方的萨珊波斯帝国的战争,在战争中负伤并因此离开了人世,他所进行的改革也随之失败。

公元 4 世纪中叶的罗马帝国可谓危机重重,三世纪危机给罗马带来的许多遗留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集中体现在经济、民生、信仰、社会道德、军事等诸多方面。

其中,罗马人所面临的信仰危机和军事危机,对尤利安的人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宗教信仰方面,3 世纪危机以来的连年灾难,以及 4 世纪初期的连年内战,使许多罗马人对众神感到绝望,认为众神已不再庇护罗马。

失去信仰的罗马人同时也丧失了罗马精神,他们沉溺于享乐,社会道德愈发沦丧。

同时,君士坦丁大帝以及他的后继者,通过政策给予基督教种种特权,进一步助长了基督教的发展态势,传统多神教备受打击与冷落。

多神教的遭遇恰与尤利安少年时期悲惨的经历相类似,这引起了尤利安的共情与好感,他因而暗中持有对众神的坚定信仰。

并在成为帝国之主后将其公开,致力于使罗马人恢复昔日的信仰,也成为了尤利安执政后的重要目标。

在军事方面,蛮族出身的将领马格嫩提乌斯于 350 年发动叛乱并杀死了控制帝国大半疆域的西部正帝君士坦斯,并派使者前往帝国东部,要求东部正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承认他作为帝国西部地区新的统治者地位。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闻讯,不承认这位杀死自己弟弟的篡位者为自己的共治者,遂立即与萨珊波斯帝国签订合约休战,挥军西征以镇压叛乱。

虽然这次叛乱最终被成功镇压,但罗马帝国在这场内战中折损了大量精锐部队,负责拱卫帝国西部防线的军队的损失尤为惨重。

高卢几乎成为不设防地区,蛮族趁机大举入侵,正是这次帝国西部所面临的边境危机为尤利安的晋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其他方面,帝国奴隶制经济衰退,货币贬值。皇帝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加重税收力度,加重的赋税致使普通民众生活更加困苦。

帝国政府也同时加重了对原本较为富裕的城市元老阶层的压榨,出台法律将原本自愿缴纳的税种改为强制性税种,许多城市元老以逃亡的方式进行抵抗,造成了城市的萧条,民众生活在苦难之中。

彼时,帝国西部由于 350 年马格嫩提乌斯的叛乱折损了数万军队。

355 年,罗马皇帝尤利安研究16西尔瓦努斯的叛乱再次使高卢折损了一批精兵强将,莱茵河流域的高卢地区,俨然已经成为帝国防卫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阿勒曼尼人和法兰克人认为入侵高卢的最佳时机已到,分别从莱茵河的下游和中上游大举进犯高卢,掠夺大批土地。

位于帝国的另一条防线的多瑙河流域同样也不太平,哥特人在这里展开了攻势,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为了同时抵御,这两条防线上日耳曼人的入侵,特意从君士坦丁堡搬往米兰居住。

同时,在帝国东部,晚期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敌人,萨珊波斯在国王沙普尔二世的领导下,对罗马虎视眈眈。

此前,这位野心勃勃的波斯国王已经与罗马交战数场,围攻罗马边疆重镇尼西比斯,并与罗马皇帝交战。

350 年,马格嫩提乌斯杀死帝国西部的君士坦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急于去西部镇压马格嫩提乌斯的叛乱而与沙普尔签下停战协议,这才使帝国东部获得暂时的安宁。

几年过后,有着征服野心的沙普尔二世再次率先发难,率大军进攻罗马边境。

面对西部的多支部族的日耳曼武士和东部的萨珊波斯帝国的威胁,皇帝一人分身乏术,难以应付。

帝国急需两位统治者来分治东部和西部来应对威胁,为了给自己分忧,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这时想起了他尚有一位在世的男性血亲—尤利安。

尤利安的机遇

帝国的危急局势在此刻,也为尤利安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他多年的隐忍终于使他能够赢得皇帝对他的信任。

很快,他被皇帝召见,被任命为“凯撒”,意为副帝,皇帝命他前往高卢,负责帝国西部地区的防务。

副帝时期的经历是尤利安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在他一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从此刻起,这位 24 岁的青年才开始登上罗马帝国的政治舞台,得到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

在军事上取得了罗马帝国晚期为数不多的对日耳曼人的大胜,在对所辖地区的治理方面也颇具成效,此一系列成就为他不久后取得帝国最高权力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公元 351 年 9 月 28 日爆发的穆尔萨之战,严重削弱了罗马帝国的军事实力,在这天,罗马帝国因内战折损了近 5.5 万人的军队。

交战双方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与叛将马格嫩提乌斯,后者所统帅的高卢军团在这一战中几乎损失殆尽,而这些战死的军人,都是罗马帝国负责镇守莱茵河流域的精锐部队。

两年后,马格嫩提乌斯在里昂自杀,投降的高级军官都被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处决。

355 年,西尔瓦努斯(Silvanus)又在高卢篡夺,虽然很快被杀死,但也导致高卢局势进一步恶化。

至此,损失了大量军队和军官的莱茵河流域防线几乎变成不设防地区,盘踞在河对岸的日耳曼人乘虚而入,他们越过莱茵河,开始大举入侵高卢地区。

早在 354 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将伽卢斯处决之后,他在离开潘诺尼亚前往意大利的路上,就得到了莱茵河边境被蛮族大举入侵的报告。

当时,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以及萨克逊人已经攻陷了莱茵河沿岸 40 余座城市,掠夺了不计其数的战利品。

到了 355 年,蛮族已在高卢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在莱茵河岸边占据了许多要塞,罗马在斯特拉斯堡和美因茨之间的莱茵河西部,河谷地带的控制权已经完全,被来自莱茵河东岸的阿勒曼尼人所夺取。

阿勒曼尼人的定居点在莱茵河以西延伸了 55 公里。

除了从高卢东部入侵的阿勒曼尼人以外,法兰克人利用罗马忙于内战之机,入侵了高卢北部地区,他们席卷了默兹河流域。

同时面对日耳曼人中两支强大部族的入侵,高卢地区已危如累卵,超过两万名罗马人沦为蛮族的奴隶,农民无法放牧和种植庄稼,缺乏指挥官的罗马军团在高卢境内东躲西藏,避免与蛮族正面交锋。

据学者估算,此时所有日耳曼部落,在高卢占据的罗马领地面积之和,达到 4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荷兰的领土面积。

被任命为副帝

面对高卢不断恶化的局势,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迫于形势,于 355 年 11 月召见正在雅典学习的尤利安,任命他为“凯撒”,命他负责阿尔卑斯山以西地区的防务,击退蛮族。

为了巩固关系,他还将自己的妹妹海伦娜许配给了尤利安。关于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任命尤利安为副帝的原因,除了二人具有血缘关系的因素外,史学家一般认为皇帝受到了他的妻子攸西比娅皇后的影响。

攸西比娅皇后是一位智慧的女性,她知道皇帝仍然对尤利安有所猜忌,就对他说:“他是一个性格简单的年轻人,一生都是学生。

他在世俗事务上的经验将使他比任何人都更合适担任这一职位;因为如果他幸运地击败了蛮族,他的成功将归因于陛下,如果他犯错误被蛮族所杀,你将失去帝国的最后继任者。”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最终听从了妻子的建议,他认为只要严加监控,让尤利安成为自己的助力即可。

但即使在任命尤利安后,生性多疑的君士坦提乌斯仍然对前者有所防备,他计划高卢地区的行政权交予马塞勒斯和萨路斯提乌斯,并命他们监视尤利安。

此时,攸西比娅皇后再次发挥了作用,劝说她的丈夫给予尤利安更多的自主权以更好地履行职责。在听取了妻子建议后,皇帝最终将行政权交予了尤利安。

尤利安也没让人失望,拿到行政权后,他展现出了优秀的政治军事才能。

参考文献:

[1] 董晓佳:《浅析晚期罗马帝国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 第 5 期。

[2] 焦汉丰:《古代晚期异教的衰弱探迹──基于神庙视角的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年 8 月。

[3] 龙沛:《罗马波斯战争研究(66BC-628AD)》,西安:西北大学博士学位罗马皇帝尤利安研究论文, 2021 年 6 月。

-END-

0 阅读:6

铭桉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