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胡思乱想,只是生来敏感:高敏感者的自我救赎指南

淇勤看情感 2025-04-10 21:30:44

欢迎来到吴小美心理咨询,点击右上方“关注”,我会定期分享【应对焦虑的干货】陪伴你的焦虑情绪。



一、“我明白别人其实并没有针对我的意思,但我就是会忍不住瞎想…”

你是否也常在人群里精疲力尽?

明明只是点头之交,却要反复揣测对方微笑的含义?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动作,都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

你是否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在意细节,更关注他人的情绪?

或许你会问:“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也许真就是这样,你跟其他人还真就不一样,是个高敏感的人。

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高度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它让我们能够更敏锐地感知世界,更深刻地理解他人。

二、当共情变成枷锁,你的善良正在伤害自己

说“别太敏感”,就好比跟哮喘病人说“别喘气”。

有个读者晚上给我发了段心里话,真的让我感触很深。他说,有时候在聚会时候,明明心里不开心,还得装着笑;就算困得不行,眼皮直打架,也得赶紧回复每个人的信息。

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里觉得在社交的漩涡里,一遍遍地被淹没。

“为什么高敏感者总是容易感到焦虑?”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太善于倾听,以致时常无法从他人的痛苦中抽离。

你可能会因为害怕伤害他人而不敢表达真实想法,或者因为过度共情而感到疲惫不堪。

这时,你可能会问:“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敏感不是病,错位才是原罪

其实,敏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它更像是你的特殊能力。只是,你得学会怎么更好地控制它。

记住这三点重要的道理:强迫害怕和人打交道的人去喝酒,就像在沙漠里让鱼呼吸一样不可能;硬要诗人去学编程,就算写得再棒,也少了那份诗意;硬要向日葵在半夜开花,最后只会看到满地的枯萎花朵。

正如《道德经》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高敏感者的自救之道,从承认"我不需要合群"开始。

那些被误解的天赋,要如何点亮人生?

四、停止精神内耗的三大心法

伊尔斯·桑德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揭示的真相:敏感不是缺陷,而是未被驯服的超能力。

现在我来告诉你三个简单方法,帮你摆脱情绪的控制:

试试“自私”呼吸法:想答应别人前,先深呼吸七秒,看看自己感觉咋样

做个“情绪小卫士”:准备三句百搭的话(“我得想想”“这个我做不了”“我现在状态不好”),保护自己不被打扰。

记录“能量小账本”:看看哪些人让你开心满满,哪些人让你心力交瘁

记住这个原则:做自己比装和谐更重要。当你不再总是迁就别人,真正懂你的人就会出现。

敏感的人需要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些人喜欢热闹的社交场合,有些人则更喜欢安静的独处。两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敏感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记住:敏感不是问题,而是你独特的天赋。它让你更敏锐地感知世界,也让你更有能力去影响他人。

你是否也曾在人群中感到疲惫,在独处时感到轻松?你是否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点击收藏,让这篇文字成为你的心理急救包;转发给同样在人群中漂浮的星,因为我们本就是彼此的引力场。

我是心理咨询师吴小美,在我的专栏里,我将用21天的时间,带你走出焦虑,我不讲述枯燥的理论概念,只是说一些碎片化的,应对焦虑的专业方法,每天花上几分钟,认知改变用对方法,自我探索自我疗愈,最终你会变成一个柔软放松舒展的人。

0 阅读:0

淇勤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