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绀弩题赠钱钟书的七律,构思奇特,言辞夸张,结尾更显调侃之意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4-07 09:06:59

古往今来,文坛宛如一座繁花盛开的园林,才子们凭笔为剑,挥斥方遒;以墨为友,浅吟低唱。文人墨客们为了共同的文学理想,携手合作,或一起编纂文集,让经典之作得以流传;或一同探讨诗韵,反复切磋文字的精妙。

才子们惺惺相惜,热情交流,毫不避违心中的喜怒哀乐。这种真挚的友情,不仅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传颂久远的动人篇章。下面分享聂绀弩题赠钱钟书的七律,构思奇特,言辞夸张,结尾更显调侃之意。

题宋诗选注并赠作者钱钟书

现当代 · 聂绀弩

诗史诗笺岂易分,奇思妙喻玉缤纷。

倒翻陆海潘江水,淹死一穷二白文。

真陌真阡真道路,不衫不履不头巾。

吾诗未选知何故,晚近千年非宋人。

聂绀弩与钱钟书都是当代著名学者,聂绀弩曾为钱钟书的大作《宋诗选注》题诗,钱钟书也非常欣赏聂绀弩的诗作。他们的学术观点虽然时有交锋,但又体现一种和而不同的精神品质。

他们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保持往来,各自坚守,以诗为桥,以学为媒,诠释了骚客雅士的高洁品格,也是当代诗坛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这首诗高度评价了钱先生的作品,最后还用诙谐的语气,表达出对宋代前贤的仰慕之意。

首句就耐人寻味,"诗史诗笺岂易分"。聂绀弩认为诗歌和对诗歌的笺注、考证,并非很容易区分,意指钱钟书将笺注提升至与诗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一些看似闲笔的注释却暗藏机锋,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见解。

“奇思妙喻玉缤纷”,这一句是说钱先生的书里,经常出现奇妙的思想和精妙的比喻,就像美玉缤纷洒落。诗人委婉地夸赞钱钟书在选注过程中的观点新颖,设喻巧妙,给人以丰富的阅读感受。

颔联化用典故,“倒翻陆海潘江水,淹死一穷二白文。”诗人形容钱钟书的才思如江水般磅礴奔涌,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当江水倒灌进千年诗史,那些被冷落的边缘才子,诸如苏舜钦、王令等人,终于得到了后人的重视。

同时钱先生的大作一出,立即就让那些内容空洞、思想贫瘠的文章相形见绌。作者以夸张幽默的手法,批判那些质量不高、无病呻吟的文学作品,与《宋诗选注》的高质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真陌真阡真道路,不衫不履不头巾”,颈联高度赞扬钱先生的学术水平。聂绀弩觉得钱先生的文字就像真实的道路,钱先生也不讲究穿戴,随性洒脱。

钱钟书对宋诗的解读、选注非常实在,毫不虚假,为读者指引出一条认识宋诗的正确道路,他的学术风格和选注方式也是不拘泥于传统,不受常规的束缚,洒脱而又富有个性。

钱钟书曾提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的著名论断,聂绀弩用三个"真"字,肯定了钱钟书选注的实证精神,又含蓄地赞赏其打通古今的治学方法。

结尾颇有调侃之意,“吾诗未选知何故,晚近千年非宋人。”不知道我的诗作为何未被选入,原来是由于我不是宋朝人,距离宋朝已经接近一千年了。作者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说明自己的诗未被选入的原因,同时也再次强调钱先生选诗的时代特点,更是表达出自己对宋人的追慕之意。

聂绀弩的这首诗以奇特的构思,夸张的言辞,表达了对钱先生大作的赞赏,兼具对其高深学识的钦佩,同时又融入了作者对诗歌和学术的思考,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度。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