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5年的冬天,距离我退伍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里,我一直在县城的一家工厂上班,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朝九晚五,仿佛在机械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有时,我会不自觉地想起曾经的军旅时光,尤其是那位老班长。
老班长叫王忠,今年刚过四十。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脸上常带着一股朴实的笑容。他是我们连队公认的“铁人”,扛得动炮,修得了机械,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在部队时,他对我格外照顾,常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娃,吃过苦,但要记住,吃苦是福。”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正准备下班,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老班长,他听起来很兴奋:“小李啊,听说你在县里?我这次路过,顺便想看看你们这些老战友,晚上一起吃个饭吧!”我一口答应了,心里有些激动——多年未见,想不到还能和他叙旧。
当晚,我们几位老战友聚在县城的小饭馆里。饭馆不大,环境也简陋,但大家坐在一起,说着过去的事,气氛却格外热闹。老班长早早到了,点了几个硬菜,还特意要了一瓶白酒。他笑着招呼我们:“来,兄弟们,好几年没聚了,今天不醉不归!”
桌上摆满了家常菜:红烧肉、鱼香茄子、干煸豆角,还有一道醋溜土豆丝,都是我们这些老兵喜欢的味道。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大家聊着当年的训练,聊着一起吃过的苦、流过的汗,也聊着老班长的严厉和体贴。有人开玩笑说:“班长,你那时候训我们,可一点也不留情啊,真是‘魔鬼’啊!”老班长哈哈大笑,摆摆手:“训你们是为你们好,不然怎么成好兵?”
酒过三巡,老班长突然端起酒杯,站起来对我们说:“兄弟们,感谢你们今天能来。这些年,大家都不容易,我王忠没啥本事,但能看着你们一个个有了好日子,我心里高兴!”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
吃到一半,老班长站起来去结账。我们几个人连忙拦住:“班长,今天怎么能让你请客?这顿饭得我们来!”老班长却坚持:“不行,今天是我做东,这是我的心意。”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百元钞票,递给了服务员。我们都愣住了,知道老班长的日子不宽裕,这一百块钱对他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饭局散了,老班长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喊住了我:“小李,走,陪我去个地方。”我有些疑惑,但还是跟着他往县城的另一个方向走。我们走到一个夜市摊位前,老班长停下了脚步。
摊位上挂着几件崭新的军绿色棉大衣,还有一些厚实的毛线手套。老班长挑了两件大衣和几副手套,摸着口袋,一边掏钱一边问老板:“这能不能便宜点?”老板犹豫了一下,最终给他打了个折。
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问:“班长,这些是给谁的?”老班长笑了笑,指了指县城边上的工地:“工地上有几个退伍兵,最近听说日子过得挺苦,连御寒的衣服都买不起,我想着帮他们一把。咱们当过兵的,不能看着兄弟受苦啊。”
听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刚才饭桌上,我们争着抢着想付账,却从未想到老班长的钱原来早有安排。他请客只是为了给我们一个聚会的理由,而真正的花费却是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回到家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曾经以为老班长请客是为了联络感情,没想到他默默地将那份情义延续到了更多的战友身上。而我,却连工地上还有退伍兄弟生活困难的事都不知道,内心充满了惭愧。
多年以后,每每回忆起那顿饭,我都会想起老班长的那句话:“当过兵的,兄弟就得互相帮。”他的一百块钱,不仅是对我们的关怀,更是对战友情谊的诠释。或许,这就是老班长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