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一幼儿园收集家长资源,调查信息包括家长的家庭产业、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哪些教育资源等。据媒体报道,园方回应称是省级优质幼儿园复审需要,但这一说法被当地教育局否认。盐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回应称,相关调查问卷系部分班级老师制作,目前已责成涉事幼儿园整改。
幼儿园调查家长相关情况,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之前,相关幼儿园主要调查家长职业、收入等情况,由于关乎家长个人隐私、教育公平,已经引发质疑。而上述幼儿园既调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关工作单位等信息,还调查家长的家庭产业、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哪些教育资源,显然更为离谱。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按理,既不该调查家长背景,也无权摸底家庭信息。但在现实中,学校调查家长的现象很常见,一种方式是以表格形式统一调查家长,一种方式是班主任老师逐一联系家长,以沟通等名义获取家庭信息。从学生反馈看,家庭背景好的学生,更容易在选班干部、评优、上课提问等方面获得照顾。
如果说过去幼儿园调查家长“基础信息”,而上述幼儿园调查家长的家庭产业,则是进一步向“钱”看。因为有家庭产业,说明有一定财富积累,这比过去某些幼儿园调查家长职业、收入,更加细致和深入。这似乎意味着该幼儿园要“看钱下菜碟”,即谁家有产业或者家庭产业多,谁的孩子就有望在幼儿园得到更多优待。
比调查家庭产业更让人诧异的是,调查家长“可以为班级(或幼儿园)提供哪些教育资源”。一般来说,作为教育机构,幼儿园本身就具备相应的教育资源,根本无需借力家长资源。但上述幼儿园却特意调查家长教育资源,这说明什么?其一,幼儿园不满足于现有资源,还有更大野心;其二,为了自身发展无视教育公平。
试想一下,如果某些孩子的家长掌握着教育公权力,该幼儿园就可以寻求帮助,在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等方面得到特殊关照;如果某个家长坐拥高额财富,该幼儿园就有希望获得投资、扩张等支持。毫无疑问,幼儿园获得家长教育资源支持后,对其孩子的关照更加偏离公平。这种严重破坏教育公平行为,令人深为担忧。
还值得注意的是,该幼儿园此前回应称是省级优质幼儿园复审需要,但很快被当地教育局否认,这表明前者在公然说谎,企图掩饰真实目的。而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相关调查问卷系部分班级老师制作。这话也不可信。从常识分析,若没有幼儿园负责人部署或认可,老师不敢擅自做主。即便是真的,幼儿园也难辞其咎。
令人欣慰的是,涉事幼儿园已被责令整改,无家庭产业和教育资源的家长,不用再担心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受歧视。但整改个案不等于彻底杜绝类似现象重演。如果整改力度不够,涉事幼儿园未来还可能变相调查家长。所以,必须对涉事幼儿园负责人进行问责,对其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同时,要统一禁止所有学校调查家长。
能否在全国层面统一部署整治愈演愈烈的“学校调查家长”,也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