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理想
来源|财富独角兽
2024年股市的开年就是持续杀跌,常常一个交易日就会出现4000多家上市公司下跌的惨烈局面,这也让权益类基金元月到目前成绩极为萎靡,多数下跌超过10%成为行业中的常态。
在一片惨绿中金信消费升级却在权益类基金中笑傲江湖,其凭借大约3.65%的收益率领跑股票型基金,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基金重仓的旅游酒店类股票吃到了此次冬季冰雪游的红利。但是一只基金的出圈或许难以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笔者发现在混合型基金暂时垫底的产品中,金信行业优选和金信稳健策略年内均下跌超过了10%,它们的基金经理均是老将孔学兵。
此外,总部位于深圳的金信基金常年在百名之外徘徊难以长大,2023年三季度末的全部资产规模约为132.19亿元,权益类产品和固收类产品的规模之比大约为1:2。
01
金信行业优选和金信稳健策略跌入尾部
2024年刚过去了9个交易日,相较2023年的排名,内地公募基金最新榜单已经面目全非,北交所的大幅补跌让北交所主题基金快速回落,同时科技股成为被空方重点杀流动性的重灾区,由此也间接导致了金信行业优选和金信稳健策略的回落。
在两只基金中,目前跌幅更深的是成立于2016年4月1日的金信行业优选,该基金在2023年全年排在同类基金的前二分之一,但是今年开局不利,到1月12日交易日结束,该产品排到了同类基金的倒数二十位,反差极为强烈,我们试图从基金经理的重仓思路中入手分析。
从2023年可以查阅到的三份季报来看,笔者发现基金经理孔学兵对于TMT板块倾尽全力重仓:首先是对于看好的标的敢于出手重配,拓荆科技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成为产品的头号重仓股,同时占比也分别为9.91%、9.88%、10%,作为专注于研发半导体薄膜设备的公司,2024年却在二级市场遭遇到开门杀,目前股价下跌已经达到了14.36%。
9月30日时的第二大重仓股是中微公司,同样是来自半导体领域的标的,这也是孔学兵从去年的二季度开始重仓的公司,特别是迅速从占比9.53%升至9.96%。从2024年二级市场走势看,该股的跌幅达到了12.33%。需要指出的是,孔学兵对于双创类的标的显得格外青睐,以三季报的十大重仓股为例,除去上述两家公司外,来自科创板的上市公司还包括了芯源微、华海清科、富创精密、正帆科技,尤其是已经连续多个季度重仓的富创精密今年回撤已经超过了19%,成为三季度末10大重仓股中今年表现第二差的公司。从上述科创板的标的来看,似乎可以推断孔学兵对于半导体的国产替代机会颇为看重,但在中美半导体摩擦逐渐出现握手言和的迹象下,这样思路的合理性似乎也值得怀疑。
除去科创板外,孔学兵重配的第二大板块来自于创业板的公司,9月30日时重仓了长川科技、江丰电子、精测电子,尤其是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屡有好消息传来的精测电子,股价走势却让人大跌眼镜,2024年年内下跌已经接近了22%。
笔者发现在三季报中,孔学兵解释了对半导体格外青睐的原因:“我们倾向于认为,Ai的终局是半导体。中国Ai生态的构建,无论是高端算力,抑或是高带宽先进存储,能够突破供应链分裂的唯一路径就是国产替代,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持续研发积累,最终实现先进制程赶超,相信在此艰难但确定的进程中,众多研发驱动型科技公司有机会分享到行业成长机遇,迎来市场份额和价值量的双击。”
更让人不太理解的是,行业优选的策略如此冒进似乎还有情可原,但是孔学兵所管理的另一只基金金信稳健策略,从重仓的行业和个股来看完全一致;但是从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来看,“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50%”似乎表明组合应该重点在低风险蓝筹上。
02
公司现有8位基金经理 没有一人在渠道中具有品牌号召力
上述提到的孔学兵是行业任职超过10年的老将,但是他目前在金信基金管理三只产品,合计的规模不到30亿元;考虑到开年起跑业绩落在了后面,这位老将后续的规模贡献前景或许并不乐观。
同样是管理3只产品,另一位基金经理刘榕俊在同期的规模仅仅约为3亿元;这位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金融学硕士,其所管理产品中的代表作就是金信智能中国2025。该基金的投资常年与基金契约的要求背道而驰,原本设定为“重点投资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提供智能化生产、设计与服务的企业,重点包括智能机器、智能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电网以及因采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实际上却是连续多年一边倒的重仓银行。
好在这样的思路不会有功,但至少无过,基金连续几年都能取得正收益,然而偏防御的思路导致实际基金的运作类似一只银行ETF,因此基金的规模常年保持袖珍,毕竟更多的基金投资者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的阿尔法。
在为数不多的公司基金经理中,目前管理产品数量最多的是任职刚刚超过两年半的杨超,同一时间段他管理7只产品的规模约为7.53亿元。今年目前表现最好的金信消费升级就是他独自管理的产品,从与上述产品同时间段重仓看,他是对包括旅游、酒店等消费出行链上的公司有着成功的布局。
但问题在于,在一家小公司却管理过多的产品难免会牵扯他的精力,如果业绩一旦不好还会影响他的口碑,比如目前他管理产品中独有的任职回报非负的金信价值精选,这是他和另一位基金经理赵浩然共同管理的产品,但同时间段的重仓却是清一色的生物医药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