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阳将军:深切怀念六十二师

绿拂晓 2024-04-02 09:49:15

军魂永存

——深切怀念六十二师

文/徐春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六十二师,是一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做出了非凡贡献的、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为了适应军委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于1992年的裁军中被撤销了番号。留下了步兵第一八四团改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一八五团一营调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营。

回西北探“亲”

1995年秋,我怀着对老部队的无限怀念,从济南乘车回到兰州军区。首先到青海省西宁市看望由一八五团一营改编的该省军区独立营,1948年我曾任这个营教导员。又专程到宁夏青铜峡市看望了由一八四团改编的兰州军区特种大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曾先后在这个团做基层工作多年。尤其我任政治教导员的第三营,解放战争中与国民党反动部队大决战的关键时期,我同全营的指战员们一起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和锻炼,终身难忘。

细算一下,已18年未见六十二师留下来的部队了,这次回来看望六十二师这支可敬可爱的英雄部队留下的火种,百感交集。她还是那样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继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继承了六十二师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忠诚地执行着党中央与中央军委赋予的各项任务。

我在西宁看了原一八五团第一营。他们的整齐营房,全新的房以及生活保障、生产基地、训练场地等项设施,都非常正规,部队管理有序。全营干部、战士们对我这个当年的教导员回来探“亲”表现十分亲热,处处见到欢迎的满面笑容,好像在说:“你离开我们营47年了,应该叙说别情”。干部、战士们一定要我尝尝他们生产的、自家伙房烹调的菜肴;要我看看他们的训练;更一定要我给他们讲讲本营战斗故事。

我凭记忆概略地讲了该营1940年11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四师前身)第五旅滕海清旅长率领下,大战皖北板桥集,歼日伪军1200余人的光荣战功;讲了1947年7月,强攻国民党第八军全军坚守的鲁中临朐县城的英雄事迹;还讲了1948年9月,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军血战苏北小窑头的伟烈战绩;更讲了该营1949年5月3日独自攻占杭州发电厂,保障了刚解放的杭州供电需要的难忘贡献。······我特别讲了原二连连长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朱景善烈士和三连模范司务长、模范党员、华东二级人民英雄王金友同志的英雄事迹。我因对苏北众兴攻坚战记忆较深,较具体地讲了该营在这次战斗中以小的代价完成攻击任务、取得胜利的辉煌战例。还较具体地讲述了二连“小鬼班”的同志们血战小窑头的英勇悲壮的杀敌行为。

彭雪枫司令员(右)和张震参谋长(左)在敌机残骸前的合影

我在原一八五团一营,与指战员们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我深感和大家的心贴近而亲热,真的不想离开他们。当我怀着满腔喜悦,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他们时,真有一种又别亲人之感。

我离开西宁,来到了兰州军区特种大队驻地。大队长、政委送给我一本全大队排以上干部名册,又简单地介绍了该大队新的编制、装备以及政治思想和训练状况,我特别留意在他们改编为特种大队时仍保留一八四团番号的事。一八四团在历史上被誉为“老虎团”,这说明了她勇猛顽强的战斗雄风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

第二天一早,我就看到该部队的指战员们在特殊的训练场地上,演练着在各种条件下的攀登技术,我立即感到这个部队的干部战士好像都是特殊材料铸成的,那种训练的强度、难度简直是一般部队难以想像和难以办到的。这使我后来看到电影《冲出亚马逊》时,还禁不住的联系了他们这种训练的情景,我自然地联想到一八四团这支特种部队,平时的训练和战时的行动,都是要在条件极其困苦艰险中去取得胜利的。我久久收不住这种想象,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

看了他们为配合集团军战役演习,模拟演练偷袭敌人纵深重要军事目标的行动,简直是传奇般的战术动作,战士的行动像武术师那样的灵活机智。在演练休息时,我给他们讲了本团三营1947年秋在山东胶济铁路上“巧夺维河大桥”的战斗故事。我当时是这个营的政治教导员,与当时的冯福林营长具体指挥了这次战斗,记忆尚清,讲得自然具体一点。大家听得很认真。听后都说:“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完成这项任务是很艰难的,要是有我们今天的条件,那就不用费大功夫了。”说着说着,大伙在今昔装备对比中都开心地笑了。我向他们说:“你们是一支现代化的特种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将要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的装备好了,但敌人的装备也好了,还是要往最困难处作打算,向最好处去努力。

军史馆中忆战史

在一八四团看了他们管理教育的有形部分之外,还特意看了八连等几个连队的连史展室,激起我无限的深思。又注重参观了团史馆,这个史馆除了本团战史的陈列外,还辟出大半部分把六十二师撤编时“师史馆”的精萃部分保留下来布置了一个大展室,这使我再次感受到六十二师这种少见的凝聚力,全师被撤销了,剩下的一个团仍将全师战史珍留下来教育后人。大展厅的门上方,挂着军委张震副主席题写的“军史馆”3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使整个军史馆显得那么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六十二师这支英雄部队,是1938年秋,由一代名将彭雪枫和张震等老首长遵照党的指示,亲自组建、并领导壮大的。在他们的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甘南平叛,又在祖国的西北保卫边防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都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还曾组织一个加强连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锻炼和考验。她撤销后,许多老首长、老同志来此参观军史馆;还有不少同志撰写纪念文章,以文字记载了她的辉煌历史。特别是《铁流万里》丛书,系列地汇编了该师丰富翔实的历史事迹,正如张震副主席所指示的“可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材”。我也尽了个人所能写了几篇回忆文章,这还远没能表达我对这支老部队及其老首长、老战友的深厚的情谊。

在1940年春节之夜,我们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120名毕业学员编成“豫东队”,被分配到当时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工作。从华北南下时,由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派部队护送我们经由陇海铁路的砀山至黄口之间通过日军封锁线,再转交来迎接我们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团的部队。

天亮之后,我们见到年轻有为的红军营长林乃清同志,他带的这支部队,个个精神饱满,穿着灰色军装,绑腿打得整整齐齐,背着步枪、大刀、手榴弹,走起来快速有力,唱起歌来声音嘹亮,官兵之间有说有笑。我们都纷纷议论:这哪里是游击队,完全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途中,我们知道第二团的代号是“岳飞”部队。稍后,我们又知道他们是彭雪枫同志指挥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的一部分,林乃清同志是当时的营长兼政委。2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抵达皖北涡阳县的新兴集,老百姓管它叫“龙奶庙”,这里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领率机关所在地。从此,我就在六十二师最早的前身-新四军游击支队中工作、学习、锻炼。虽然中间也有过短暂时间调到其它团队工作过,但都是在这个大行列的范围内。

众兴战斗

1940年7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与八路军三四四旅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四师前身),原游击支队第一、二团编为该纵队第五旅的十三、十四团,我先在五旅十三团政治处当青年干事。“皖南事变”后,五旅编为新四军四师十一旅时,我又调到该旅第三十二团(原五旅十四团)任青年干事。解放战争初期,又在今一八四团三营任政治教导员。1948年夏,又调任今一八五团一营政教、后又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主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才离开六十二师,到六十三师一八九团工作。

虽然在这之前有党的教育,抗大的培养;在这之后,先后在六十三师、六十一师和二十一军领导机关工作期间,也都有许多老首长、老战友、老同志多方面的帮助;但是,在持久的抗日战争中,在激烈的大决战的解放战争中,我都是在六十二师这个英雄部队里度过的,在这里工作的时间最长。从连队到机关做好部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组织指挥战斗的基本能力,如何在建党、建军的历程中正确地开展思想斗争的基本经验,几乎都是在六十二师这支劲旅中得到的。总之,在六十二师使我懂得了一个革命者如何在战争的实践中锻炼、学习、改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坚强的革命战士。

说句心里的话,我在六十二师这个战斗行列里,有幸最早遇到了像彭雪枫师长、张震参谋长和当时五旅的滕海清旅长、孔石泉政委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在一八四团任团长兼政委的张太生同志,在三十二团任团长的赵海风同志,解放战争时期在今一八四团任团长兼政委的周纯麟同志,在今一八五团任团长的佘骑义同志,还有许多其他老首长、老同志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的热情帮助,都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是我终身难忘的师长和兄长,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的坚强党性;为人民解放而奋战不息的革命精神;他们那洞察形势,总揽全局的善断、英勇顽强、亲冒矢石的勇敢精神和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在形势多变中遇险不惊、临危镇定,应变有方,适时转变斗争策略,引导我们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统率才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他们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对同志热诚相待。上述这些崇高的品德、智慧,彻底革命的精神以及传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作风,都是鼓励、教育、指导我在革命征途中勇往直前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几十年来,走在这支英雄部队行列里的成千上万的指战员们,在漫长的征程中,有多少烈士、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可歌哥泣的英雄事迹,一代鼓舞着一代、一代激励着一代;她的一代、一代的接棒人,把她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接下来,传下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我在军史展览馆中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晚上在住室中与老伴孔宪翠等同志说了又说,忆了又忆。我满怀激情地向老伴说:“六十二师可以说是我的母亲师”。党当然是我们的母亲,这支部队的老首长、战友、同志,不也在党的领导下,都给了我最直接、最深刻、最大量的教育和帮助吗?!没有六十二师这个革命的熔炉对我的铸炼,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

回顾从1940年2月,一个15岁的少年,到1950年8月,25岁时我奉调六十三师一八九团工作,整整10年时间。这10年多的时间里,我就像一个幼儿在母亲的怀抱里学着走路,学着说话,学着生活、劳动一样。这10年里,有过胜利、成功和顺利时的鼓舞、振奋;也有过失利、挫折和失误时的痛苦和内疚。这个战斗集体是我参加革命斗争初期成长的摇篮。我写的《血火年华》一书,主要就是在六十二师这血与火的熔炉里铸炼的年华。

西北时期的六十二师

今年是六十二师被撤销建制后的第十年,多少老首长、战友、同志们都在为了弘扬老部队的优良传统,留下了大量自己熟知的可贵的历史资料。最近,刘健身等同志又在征稿编辑反映六十二师在大西北时期史实的《转战西北》、《增辉贺兰》等几本书,我确实是想着应该在这方面做些努力。想当年,根据军委命令,六十一师解除在青海玉树地区的平叛任务撤回山西归建。六十二师作为一支机动作战力量调归兰州军区建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她一直驻防西北。并且因时间急促,把在青海玉树地区平叛的一八一团、以及六十一师工兵营、侦察连调归六十二师建制,留在玉树地区继续执行平叛作战任务,而把六十二师的一八四团以及工兵营、侦察连调归六十一师建制,与该师一起返驻大同。

1964年,我任六十一师师长,每年都要在一八四团八连蹲点一个月,同吃、同住在班里。这里是我加强自身锻炼和不断自我完善的重要园地。八连是二十一军基层建设的标兵、模范单位之一;也是我任二十一军副参谋长和六十一师师长时了解基层情况和不断试点的挂钩单位。

1964年大比武时,结合作战任务,八连是六十一师的“尖刀连”。这个有着光辉历史的一八四团三营八连,与我成长的历史血肉相连,在心灵里刻下了永不会磨灭的极为深刻的烙印。

1967年,第二十一军调归兰州军区之后,一八一团和一八四团于1975年又各归原建制。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又由陆军第十九军奉调二十一军任政治委员,又有机会先后到一八四团三营、一八五团一营蹲点,进行调查研究。离开该军后,直到1995年我由济南特来看望这支英雄部队时,已是整整18年了。他们转战在大西北也已是30多年了。六十二师在西北地区作战、“三支两军”、抢险救灾、生产自助、参加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执行繁重的任务中强化自身建设,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

1958年8月,六十二师从朝鲜长期战备状态下撤返祖国进驻山西临汾地区,连建设营房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又于1959年3月受命到西北参加平息叛乱。到兰州军区后,即接受在甘南地区平叛的任务。六十二师从1949年夏起,就在浙东沿海地区执行海防、解放海岛和剿匪的作战任务;1953年初又去朝鲜参战。停战后,也是长期在朝鲜东海岸之元山、西海岸之肃川方向担负战备任务。这支长期战斗、生活在沿海地区的部队,一下子开往西北高原地区,可以想像,她在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活、战斗环境上,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价啊!

刚入甘肃南部,就于1959年4月份,展开平叛战斗,一八五团二营进行的欧姆山战斗,就是在海拔4047米的高原上于大雪纷飞中进行的,全营克服前所未遇的困难,全歼叛匪荣立集体三等功。

5月,师又组织和指挥一八四团、一八六团、骑兵一团等部队在海拔5500米的高原上进行了著名的积石山战斗,活捉了甘南最大的匪首黄藏尕尔马。从5月28日进入,至6月22日胜利撤出,往返26个日日夜夜,在这特殊困难地区感受了并战胜了高原缺氧的严重不适应症,取得了该师甘南平叛决定性的胜利。同年11月,全师提前完成平叛任务,主力奉命从川北、甘南撤回临夏地区,另派一八五团一营在甘南冬季驻扎,巩固平叛成果,稳定甘南形势。

当时的六十二师师长杜绍三同志,是位身经百战的优秀指挥员,他说甘南平叛作战,是他有生以来在特殊环境、特殊条件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组织指挥的一种特殊的作战行动。其实,这不仅是他个人,也是六十二师诞生以来所执行的一次非凡的特殊作战任务,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又作出了新的贡献,并为本师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辉煌!

甘南平叛任务刚结束,六十二师又于1960年深秋奉命进入甘肃河西走廊的沙滩戈壁地区,修建当地一座矿山的专用铁路线。苦战两个多月,终于通过非常艰苦的劳动,在荒原上修起一条铁路,又对西北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0年11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六十二师由北京军区转隶兰州军区,脱离二十一军建制。当时正处国内3年困难时期,河西走廊、甘南地区都属特殊困难的地区。部队正准备返回山西原驻地,师后方留守人员和师炮兵团,都还在山西,加上部队驻朝鲜多年,许多家属、孩子都正从全国各地往山西调动与安排中;眼下这一变动,自然为一些实际问题引起了部分人的思想波动。再加上一八四团和一八一团调换建制,全师部队又分散在大西北陕、甘、宁、青4个省(区)里,这些省、区又是全国经济最困难的地方,部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情况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师党委与首长带领全师各级领导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和实际的排忧解难工作,终于使全师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了下来。

六十二师不愧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建设起来的听党的话的优秀的革命武装。他们战胜了空前的困难后,在兰州军区党委与首长的领导下,大力加强部队建设,继续忠诚地执行着各项繁重的战备任务。

1967年,二十一军调兰州军区,驻陕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稳定陕西的局势。六十二师又归属二十一军建制。之后,一八一团和一八四团也都归还了原建制。“文革”中六十二师担负着宁夏全区和兰州市部分地区的“三支两军”任务。和全军一样,是在这一特定的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担负起前所未有的工作任务,忍受和战胜了多方面的艰难,在保持任务地区的社会稳定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执行“三支两军”任务中,师、团领导极为谨慎地执行党的当时政策,特别在加强和巩固部队内部的稳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缩小到最低限度。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一次学习讨论全军某先进单位的“...对着干”的经验时,对是不是那时期部队基层建设的正确经验,像某些群众组织通行的“矛头向上就是大方向”那种做法?对于这一问题,六十二师的领导同志明确指出:“不能这样干!这样干不就把部队搞乱了吗?!他们坚决按照毛主席的建军路线来加强基层建设,根本经验是:“拒腐蚀,永不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六十二师自进入西北地区之后,先后活动在甘南、临夏、平凉、宁夏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区,长期处在藏、回、蒙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如何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不仅涉及到完成战备、“三支两军”等国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也是保持社会和部队稳定的大事。他们特别注意调查、研究,联系实际学习、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记得他们在甘南平叛,我那时是二十一军副参谋长,带工作组到那里去时,该师肖潮政委向我们介绍了平叛中用我们尊重少数民族的实际行动,来揭露匪首说我们党和军队“破坏宗教”的谎言,又带我们实际体验一下。我们首先到了拉卜楞寺,该寺的14世嘉木羊活佛陪着我们一起在该寺院内外参观,许多藏民在路上向他跪下进行卧拜。我们特别注意尊重这位年轻的活佛,他在藏族人民中的影响很神秘。我们同他一起照了像,以示对他的尊重、友好。我们又在临夏市参观了一座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进大厅前,肖政委要我们一定要脱鞋子,尽管大厅里什么也没有,就是地上铺了芦苇席,我们也遵照他们的风俗先脱鞋再进去。寺里人见我们这种礼貌表现,甚为高兴。

有一天,六十二师赵增林副师长送给我两样东西作为来西北的纪念品。

一件是一根用大*姑*娘*腿*骨做成的大烟袋。我们在另外地方还见过人*皮*鼓和人*头*骨镶金边的碗,还见过抽*筋、挖*眼*睛的刑具,这都是农奴主对劳动人民残酷压迫的佐证,是对部队进行阶级教育的重要教材。

第二件是一把5寸长的小刀,刀柄上还镶着珍珠玛瑙的装饰。在平叛中,跟着叛匪逃跑的藏民每人身上都带有一把这种小刀,这是他们的生活用具,像我们汉人用筷子一样。但有时也有个别的坏分子用这种小刀伤人、搞破坏。因此,小刀应不应该收缴?成了一个与民族政策有关连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收,但要向他们说清楚:凡是同叛匪一起对我军和人民政府人员进行战斗、在被俘后乘看管人员不防而伤人者的小刀一律收缴;个别在藏民中有伤害他人行为的也要没收;一般被胁从者准许保留。在一般情况下说起来,这是件小事,而在当时的非常时期里,这成了一个有关民族政策和瓦解叛匪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师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毛著,热烈座谈讨论

杜绍三师长还特别提到:在作战中缴获的大量武器、牲畜,连同一万零七块银元,一部分银元宝(师里只留两只由政治部保管作为纪念)一律按规定上交地方政府和兰州军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作战行动中,全师上下能如此模范地遵守纪律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不容易的,难怪甘南藏族人民群众对六十二师誉为“文明之师”。红军长征时刘伯承元帅与彝族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不仅全师指战员都知道,而且行动上更发扬光大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在加强战备中,六十二师又担负着贺兰山方向的防御作战任务。如何在戈壁沙滩缺水、少植被的情况下,完成繁重的战备任务,全师上下从许多方面进行了不断研究和反复演练,为兰州军区组织的贺兰山方向的历次防御作战演习,也为提高这个方向和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战备观念,落实各项战备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十二师在大西北驻防33年中,始终是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定,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本质,始终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年是六十二师撤销编制的10周年。番号虽无,军魂永存。这支诞生在中国革命战争之中,又在和平建设时期长期战斗在贺兰山区、黄河沿岸的人民武装,最后在黄河发源地的高原上完成了她的使命,她的革命精神与丰功伟绩,将融入她的解散地——宁夏境内滚滚东流的母亲河的乳汁,永远、永远地抚育着祖国大地和人民?

作者简介:徐春阳(1925.1—2014.7),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八路军,后到新四军第六支队。曾任华野二纵五师13团3营教导员、21军62师184团政治处主任、63师189团团长、61师师长、19军副军长、21军政治委员、26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纪委专职书记。中将军衔。

0 阅读:15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