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张掖——陈启军戎马祁连64

绿拂晓 2024-02-25 10:15:16

作者:陈启军

仰望祁连

张掖在我脑海留下的印象丝毫不亚于陕西泾阳,胜于咸阳,她是我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我把一生最富青春活力的年华奉献在这里。从 1969 年移防甘肃省张掖县平原堡,到 1998 年调离,我在张掖工作、生活、战斗了近 30 年。

调离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因老部队驻扎在这里,家安在这里,老战友、老朋友、老感情在这里,依旧常来常往。即使后来退休回到西安,依然和张掖保持着割不断的联系,记不清有多少次梦回张掖,多少次踏上张掖的故土寻亲访旧。张掖已融进我的骨子里,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上游,祁连雪水把这里孕育成沙漠绿洲,原生态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朴实的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息繁衍,祖祖辈辈守护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金张掖”是人们对她的美誉。

不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刚移防到张掖那阵子,这里并不富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物资匮乏。老百姓住土坯平顶房,点煤油灯,出门坐毛驴车,拉运庄稼、粪土靠牛或骆驼拉的大轱辘车。沿山一带的老百姓吃涝池水,冬季穿没有面子的羊皮袄,许多人家的土炕上只铺着席子,全家坐上去取暖。

“金张掖”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这并不是历史的倒退,不是政府和干部不作为,也不是群众不勤劳,而是旧社会的遗留,是“三年自然灾害”和北方老大哥逼债造成的天灾人祸,是经济基础相对落后脆弱,是农业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下。其实这时的全国广大农村,谁都好不到哪儿去,只是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罢了。

张掖师部大院留念

但是那个时候的张掖,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爱国家、爱集体、爱军队、崇尚军人的思想观念;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是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这里民风淳朴,政通人和,到处可见战天斗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壮大集体经济的热烈场面;可见一家有事,全村帮忙的动人情景;可见公而忘私,战斗在各自岗位的默默奉献者。

最令我感慨的还是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张掖人民的拥军情。上自党政机关,下到企事业单位,都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作为部队临时营房,动员各种车辆帮部队拉运物资器材,使部队尽快安营扎寨。部队每次野营拉练,军事演习,当地群众总是自发地箪食壶浆,争着腾出最好的房子,让出自己的热炕欢迎子弟兵进驻。官兵们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打水扫地,助民劳动,为群众看病理发,演绎出一幕幕拥军爱民的动人情景。

几十年来,无论部队在张掖地盘上演习拉练,还是远赴他乡执行任务,张掖人民都关怀牵挂着子弟兵,组成地市县慰问团,带着张掖(甘州区)临泽、高台、肃南、山丹、民乐六县百万各族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深入一线慰问官兵。记得 1997 年部队在青藏高原执行“兰西拉光缆施工”任务,“8·1”前夕,张掖慰问团不远千里,翻山越岭来到海拔三四千米的海西地区慰问官兵。当慰问团将乡亲们一针一线做成的鞋垫、针线包,以及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中小学生亲笔书写的慰问信送到官兵手中时,官兵们和慰问团成员早已热泪盈眶,相拥而泣。那情那景,至今仍萦绕在我的眼前。

我对张掖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充满感情。祁连山下、弱水河畔、沙漠戈壁、牧区草原,都有我和战友一起战备执勤、野营拉练、军事演习的足迹;到处都留下沧桑巨变,军民鱼水情深的记忆。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对张掖的报道,我就由衷地高兴,每每听到有人赞美张掖,我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如今,高速公路、高铁与民航相继开通,结束了张掖交通闭塞的历史。工农业产值翻番,人民生活迈入小康,文化旅游业繁荣兴旺。我的第二故乡——甘肃张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团长任上野营训练野餐。左三作者、四军医郑仁松、五作训股长张增良、六组织股长王军

退休后几次回张掖,每次都能看到新变化。2017 年回张掖,在老战友马祖元、李军陪同下寻访旧地,到处变得难以相认。滨河新区,道路宽阔,繁花似锦,新颖别致的楼群拔地而起。老城区县府街修葺一新,木塔广场宏伟壮观,仿古一条街古香古色,商铺云集,游人不绝。备受青睐的张掖小吃搓鱼子、炮仗子、拉条子、烧壳子、牛肉小饭、糊锅、臊子面、麻辣烫、灰豆子粉皮等应有尽有。

不仅城里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人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我曾到甘州区乌江、甘浚、梁家墩、廿里堡、上秦、碱滩、党寨几个乡镇转了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宽阔平坦的水泥街道,整齐划一的院落住宅,家家门前种植的果树菜蔬,枝繁叶茂,绿茵成景。村村实现了水、电、气、路、公交“五通”,4G 全覆盖。村民穿戴整洁,把幸福快乐挂在脸上。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和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很时尚,和城里人没有多大区别。要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张掖农村的新面貌。

农田耕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滴水灌溉和喷洒灌溉,冬天温室大棚种植。农村、农民和农业正在不断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迈进。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也使张掖土特产闻名天下。乌江贡米,味香色亮、蒸饭煮粥皆宜;临泽小枣,色红肉厚、核小味甜;鸭暖紫桃,个大味香、软甜可口;民乐苹果梨,皮薄脆甜、汁多渣少;紫皮大蒜,个大瓣肥、肉多味浓……在河西工作的几十年中,我曾以临泽小枣、民乐苹果梨和紫皮大蒜以及发菜等馈赠亲朋好友,受到大江南北各方朋友的广泛赞誉。

张掖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临泽七彩丹霞,甘州大佛寺和黑河湿地公园,山丹焉支山原始森林和军马场,肃南裕固族风情和马蹄寺,高台西路军烈士陵园和大湖湾景区,民乐扁都口休闲度假景区等,都是独具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

如今,“金张掖”闻名遐迩,“桑麻之地”、鱼米之乡、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广为人知。这一切,恰好印证了那首名诗对张掖的描绘:“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作者投掷手榴弹

(待续)

0 阅读:11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