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三中启用新建成的元宇宙科普教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空间,为校园科技教育注入数字化动能。
该科普教室硬件设施完备,配备了30人共享交互大屏、6组VR一体机及MR混合现实设备,营造出“虚实共生”的独特教学环境。依托七大主题课程系统,其教学内容广泛覆盖自然科学、工程原理、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实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学校还依托该教室组建了学生科技社团,学生们在此能够开展沉浸式VR设备体验活动。
在教学场景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3D交互笔拆解精密钟表结构,挥动交互笔化身乒乓球拍进行攻防对抗,还能借助MR眼镜实现与史前恐龙的“跨时空对话”。这套系统的一大亮点在于,能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可交互的具象场景。
比如在银河系探秘课程中,学生们通过手势操作就能放大观察火星峡谷等地貌细节;发动机拆装课程里,100多个零件以三维动态图分解展示,每个部件的名称和功能清晰呈现;生物课程中,蝴蝶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过程、人体八大系统运作,通过立体动态模型完整展现。
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元宇宙教室构建了“体验—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体验与活动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福建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在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娱乐社交、教育培训、智慧城市、工业生产、两岸融合等领域,形成100个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其中推动教育培训元宇宙是重要一环,包括打造教育培训元宇宙内容生产基地,实现虚拟数字人、虚拟教室等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及打造元宇宙研学教育平台,开展可验证、沉浸式、虚实融合的研学实践活动。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底层技术融合发展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我国教育元宇宙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行业规模不断增长。从2018年的42.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3.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7%。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教育元宇宙正逐渐走进更多的学校和家庭,有望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新途径,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教育元宇宙还将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发展。
然而,教育元宇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技术的不完善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例如,目前VR设备的佩戴舒适度、画面清晰度和延迟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教育元宇宙的内容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如何开发出高质量、符合教育需求的虚拟课程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教育元宇宙中的虚拟社交和虚拟身份认同等问题,也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