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说得直白点就是宣扬天朝上国的国威,提倡的是王道。可见儒家思想荼毒华夏久已。秦始皇当初的焚书坑儒还是不够彻底,要不然还会有孔老二什么事,中国现在肯定会是另一番光景。
郑和使团在海外进行一系列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而且还都是附带性的。只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大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以农业为主的明朝对商业轻视的也是无以复加。(这也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税收远远不及宋朝的原因,即使只剩下南宋,他俩绑在一起也不是对手。)
这就跟当时的一些称臣的附属国一样,他们最乐于做的事情莫过于每年都得派使者朝贡。或许你会说,朝贡怎么还会乐意去做。因为作为天朝上国你给我送礼来怎么会空着手让你回去。给,带着这个、那个,都给你带回去。这个郑和下西洋一样都是赔本的买卖。
几千年的华夏思想引领着人们守礼爱仁,同时更加束缚住了开创进取之心。但凡朱棣当时的野心足够大,以当时明朝领先世界的实力,不难想象一个大一统的世界主宰会盎然而起。
郑和下西洋,干了些什么?说什么寻找建文帝,或许有可能,但也只是或许。有人说利大于弊。但我个人认为明朝做了件傻子都不愿意做的事。这不叫外国人笑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