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芯片风云榜,这些芯片最赚钱

袁遗说科技 2025-02-17 20:14:35

2024 年,芯片市场整体呈现出复苏与分化并存的态势。

在AI的强劲驱动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成功突破 6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1%,一扫 2023 年行业收缩的阴霾。

在这一年里,不同品类的芯片市场表现各异,有的如日中天,有的则稍显黯淡。那么,究竟哪些芯片在2024年迎来了繁荣,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又有哪些芯片持续承受着市场的考验,在艰难中探索前行?

01市场分化明显,哪些芯片最火爆?

按照品类划分,2024 年跻身 TOP15 榜单的芯片中,存储器件有 2件,可编程逻辑器件有 3 件,功率器件有3件,模拟器件 4 件,微控制器 2 件,射频器件 1 件。从占比中能初步看出市场对各类芯片的需求侧重,那么,这些上榜芯片都是谁,它们又凭什么占据榜单呢?

存储器件:受益于高性能计算,价格飙升

首先看存储器件,2024年存储芯片市场经历了多次价格波动。从年初的平稳开局,到随后的快速上涨,再到下半年的波动调整,年尾供需失衡加剧。不过总体来看,2024 年存储市场态势良好。

2024年12月,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预测显示,2024年半导体市场将强劲增长19%。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势头仅集中于少数几个产品线。其中,存储市场预计将在2024年增长81%,逻辑芯片预计将增长16.9%。相比之下,微型产品线的增长则较为平缓,仅约3.9%,而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以及模拟器件等领域均将出现下滑。如果剔除存储器市场,那么在2024年,WSTS对其余半导体市场的预测增长率仅为5.8%。(在下文撰写过程中,笔者发现此处提及的这组数据得到了充分验证。)

2024年存储器的强劲表现也反映在了半导体公司的营收状况之上。相较与前一年同期,在2024年前三季度,三星存储和SK海力士的收入分别增长了109%,美光科技增长了78%,铠侠则增长了54%。

榜单中的两款存储器件产品均来自于美光,其中MTFDKBZ3T8TFR-1BC1ZABYY是一款支持PCIe 4.0的存储器,具有较高的性能。随着数据中心对高性能计算存储芯片的需求增加,这类高性能存储器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在经历前两年的持续低价之后,整个存储芯片行业包括美光都在刻意控制产能,期望恢复价格。美光在2024年向多数客户提出调升Q2产品报价,涨幅超过20%,MTFDKBZ3T8TFR-1BC1ZABYY 作为其重要产品,也在这一轮涨价策略范围内。

MT40A1G16TB-062EIT:FTR作为一款高性能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适用于需要高速、高密度内存的数据中心计算工作负载。美光 MT40A1G16TB - 062EIT:FTR 为顺应市场趋势,价格自然也不断攀升。

如今,存储市场的供需关系再度站上十字路口,虽然与AI相关的HBM存储的产能已经被订购一空,但DRAM的价格在2024年年底出现松动,有下行趋势。2025存储行情将如何演变?这一议题仍是未知数。

功率半导体:受益于汽车及工业市场

接下来看功率半导体市场,2024年以来,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叠加下游行业景气度攀升,功率半导体需求不断增长,各大晶圆代工厂的产能接近满载,部分功率半导体公司产品价格上调,库存持续优化,逐渐走出2023年的周期谷底。

BTA41 - 600BQ 这类晶闸管可用于充电桩、车载电源等关键部件,随着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对其需求大增。工业自动化进程里,在电机控制、电力调节等环节也广泛应用,工厂升级改造促使需求不断增加,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价格上涨。

BAS70LSYL 作为小信号肖特基二极管,可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信号处理、电压箝位等关键环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各类传感器、控制器中也广泛应用此类二极管。

力特 Z0107MNT1G 作为过压保护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有效保护电路免受瞬间高压冲击;

可编程逻辑器件:新兴技术的宠儿

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等)需求旺盛,主要得益于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市场对高性能、灵活可编程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在 5G 通信、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芯片的灵活性、可定制性要求不断提高,

ATF750LVC-15SU、EPM240T100C5N、EP2C5T144C8N这三款可编程逻辑器件凭借自身优势,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电路设计需求。在一系列加成下,推动上述三款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价格持续上涨 。

微控制器和模拟器件:逐步回暖,但仍需观察

再看微控制器和模拟器件,这两大类产品在最近几年经历着消费低迷和库存高压等行业困境后,不过仍有一些产品在 2024 年迎来价格上涨,这些产品分别为微控制器产品:STM32F103CBT6、STM32F103C8T6TR 和模拟器件产品:AD536AJQ、K7805-500R3、LM358DR、UC2901MDREP。

其中,微控制器STM32F103CBT6 和 STM32F103C8T6TR在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智能家居的设备控制以及工业自动化的小型控制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

模拟器件方面,AD536AJQ 作为精密真有效值转换芯片,在通信、电力监测等领域不可或缺。

K7805-500R3 是一款小体积、高效率的 DC-DC 电源模块,在新能源汽车中,可用于车载电子设备的供电;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可靠的电源供应,K7805-500R3 能够满足这些设备对电源模块的需求。

LM358DR 作为通用双运算放大器,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基础应用场景广泛。TI UC2901MDREP 是一款高性能的电源管理芯片,可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各类电机驱动、电源转换等环节。

整体而言,跻身榜单的这 15 款产品,在 AI、5G、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蓬勃需求的强劲拉动下,于 2025 年展现出颇为亮眼的市场表现,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半导体市场向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产品表现分化显著。一部分产品受益于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需求强劲,价格一路攀升,自然也有部分产品正在持续面对市场低迷。具体涉及哪些产品,详见下文。

02哪些芯片,相对疲软?

从表格数据来看,2024 年元器件价格跌幅 TOP15 的芯片涵盖了模拟器件、传感器、功率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通信及网络 IC、数字信号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多个类别。其中,模拟器件中的电源管理 IC 有 3 款产品上榜,如 TI 的 O3853AQDCARQ1,年初价格为 350.5 元,年末价格仅 31.7 元,跌幅高达 94.60%;意法半导体的 VNH3SP30TR - E,年初 373.2 元,年末 42.6 元,跌幅 92.56% 。此外,传感器类别也有较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正如上文所言,除了存储市场与逻辑芯片市场,其余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以及模拟器件等领域的表现大都不佳。

仅从表格中的数据或许难以看出深层次的原因,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芯片的销售疲软并非仅仅受市场周期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表中多款产品属于通用型芯片,而国产芯片的快速发展也对它们构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部分旧型号芯片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导致价格下跌。

032025年,这些芯片走势如何?

那么,这些行业在2025年走势又将如何呢?

存储芯片,曙光难现

近期,市场研究机构Omdia发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调查结果,揭示了内存市场价格走势的新动向。据悉,由于IT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以及中国供应量的显著增长,内存价格预计将维持下滑趋势直至今年下半年。

如此来看,2025年内存市场的光景怕是没有那么好过。

具体而言,Omdia预测PC、服务器以及移动DRAM的价格将持续走低,至少在第三季度前难见回暖迹象。其中,今年上半年价格预计下降约10%,而下半年的降幅则可能稳定在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内存价格的下跌并非仅限于旧款产品。2024年,DDR4的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到了2025年,新推出的DDR5产品也未能幸免。例如,64GB服务器DDR5的价格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270美元一路下跌,至2025年第一季度已降至248美元,第二季度更是跌至228美元。市场人士预测,这一价格走势可能延续至第四季度,届时产品价格或将跌破200美元大关。

分析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多重因素。一方面,服务器市场中GPU供应的限制对内存需求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主要内存公司也在第一季度集体减少了出货量,这导致DRAM市场整体呈现出萎缩态势。

三星最新的业绩报告同样揭示了内存市场的严峻形势。在移动和PC领域,客户库存调整预计将持续到第一季度。而在服务器方面,由于GPU供应受限,部分数据中心客户的计划被迫延迟,这也进一步推迟了内存需求的释放。

模拟芯片,正在走出低谷

从全年来看,模拟芯片市场依旧过的比较艰难。直至去年第三季度,模拟芯片市场才开始出现明显复苏信号。

至于2025年模拟芯片市场的走势,目前来看,消费电子类模拟芯片开始复苏,由于中国消费电子类模拟芯片占比较高,中国模拟芯片厂商也相较于海外企业更早进入了衰退周期。但 2023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回暖,以及国内手机厂商相继发布新品,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走出下行周期,消费电子类模拟芯片需求明显回升。

工业、汽车市场对模拟芯片的需求仍在下行,但存货、订单等数据已经出现了见底的信号。不过,随着汽车电子化升级、工业自动化推进,这两个领域对模拟芯片的需求长期来看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MCU市场,复杂多变

MCU市场也在去年第三季度迎来初步复苏,不过总的来看,2025年MCU的市场走向仍将比较复杂多变。随着物联网(IoT)、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持续扩展,MCU的需求有望保持增长。然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国产MCU厂商的崛起,将进一步加剧价格压力。此外,技术进步和集成化趋势将推动高性能、低功耗MCU的需求,而传统通用型MCU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原材料成本波动也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总体来看,2025年MCU市场将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

0 阅读:54

袁遗说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