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常常听到一个成语,那就是“环肥燕瘦”,而这也成为许多人造成误会的源头,其实或许赵飞燕瘦还有迹可循,但是杨玉环也就是杨贵妃,恐怕还真就称不上“肥”!。
说到唐朝,就会有很多女孩子羡慕当时以胖为美的制度,可是你是否知道?那就是在唐代,其实从来都没有以胖为美过!
这样的误会从何而来的呢?恐怕大部分都是根据唐代留下来的绘画和雕塑上,所塑造的那些女性形象来得出的结论。
若是从那些留下来的作品当中来看,的确是唐代出现的那些女性大部分都是身材很丰满的,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唐代人的审美就完全是这个样子的。
在唐代的审美当中,是分为很多个时期的。比如说初唐,盛唐和晚唐,每一个时期当中人们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以一个时代的审美来判断整个朝代的审美。
而“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并不是整个唐朝的,而是有一个变化过程,即初唐以瘦为美发展到盛唐以“胖”为美。到了中晚唐时其实又回溯到以瘦为美的审美状态了。
而且即便是盛唐,所追求的美女,恐怕也绝不是肥硕,甚至也说不得是多胖,顶多是丰腴婀娜,属于有肉,不是现在这种女性常常追求的“骨感”罢了。
当我们看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不难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确实说不上肥胖。甚至是相当纤瘦的。
而且最为著名的唐诗之中,也向来不乏“细腰”、“窈窕”等词语,为唐朝的审美绝非肥硕,给予了有力的印证。
那么说回一向以“胖”“肥”出名的杨贵妃,到底又是什么体型呢?虽然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杨贵妃实际身材和容貌的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只是用“绝色冠代”、“资质丰艳”寥寥数字来对她进行描绘。
但是要注意,这里面“丰艳”的“丰”并不一定是丰满肥胖之意,释为丰腴圆润可能更符合“绝色”的实况。
这正如杜甫在《丽日行》中描绘杨贵妃: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曾有机会一睹贵妃芳容的诗圣笔下,杨贵妃皮肤细腻,骨肉均匀才是正解。
而且虽然正史没有,却依旧有一些野史记载,她身高约164公分左右,体重则有68公斤。这样的体型,即便放到现在也绝难说是肥吧?最多算是丰腴。
可见,即便是历史有名的四大美女,唐朝的代表人物,那位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也绝非现在人们想象之中的胖美人了。
68公斤也不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