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苏区工业调查成果《仁风山及其附近》

丁丁尊随 2025-01-01 01:42:30

张炳春

在江西赣州兴国县文物局保存着一本《仁风山及其附近》油印原本小册子。小册子为老旧的毛边土纸16页32开本,开篇部分记载着“调查者:毛泽东;时间:一九三0年四月二十二日;地点:会昌”等内容,文末标记为“赣西南特委翻印1930.6.4”。《仁风山及其附近》是一份珍贵的调查报告,这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奠基开创阶段所进行首次工业调查的重要成果。对其进行介绍和研究,具有重要史研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时代和军事背景

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从1927年8月“八七会议”,至1930年10月中央决定建立苏区的中央根据地,这段期间为中央苏区奠基开创阶段。

面对赣湘国民党军18个团兵力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井冈山红军却不足4个团兵力,只好决定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这也正符合1928年中央“六月来信”内容中关于向赣南发展的指示。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3600多人,向赣南、闽西出击,先后开辟了一红色割据区域,为中央苏区的开辟创建奠定了根基。

1929年2月15日,中共赣南特委和红四军前委代表团在兴国召开的“赣南工作会议”决定在于都成立南路行委,向会昌、瑞金、赣州迫进,将赣南梅花式的红色区城联成一片,打通与闽西、广东东江的联系。3月,赣南、闽西苏区正式建立后,赣闽粤三省边境逐步形成了梅花式红色区域,揭开了创建中央苏区的序幕。

二、主要调查过程

自从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在出击赣南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在思考一个重大的革命战略问题,设想以会昌、于都、安远交界的仁风山(现名盘古山)为中心,打造出赣南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对区域各县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情况,包括工业、农业发展状况给予关注和深入了解。

1930年4月11日红四军攻克信丰县城后的第二天,毛泽东在信丰采芹小学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纵队长、纵队党代表会议,决定经安远,向寻乌、会昌挺进。4月16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3个纵队,从安远县天心圩来到会昌县高排圩;17日,率红军进占会昌城,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的斗争。

得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攻克会昌县城消息后,中共盘古山特委书记刘义顺(原名徐复祖)率领盘古山钨矿矿工和矿区附近农民约300人,从盘古山于第二天(即1930年4月18日)凌晨,赶到会昌县城要求加入红军。刘义顺、钟元璋、钟亮照等作为代表,找到红四军机关驻地大成殿说明来意,红四军政治部的同志安顿好他们,同时向前委书记毛泽东汇报。这天上午,毛泽东在大成殿后的陈家祠接见了他们,还接见了寻乌红50团新编第二营指挥员和安远23纵队的指战员。正好,毛泽东需要详细了解仁风山一带的基本情况。

4月18日下午,毛泽东召集有关人员举行了盘古山特委工作报告会。毛泽东特别重视这次报告会,把这次会议当成调查会。会上,刘义顺(特委书记)、王海中(乱石农会委员)、钟亮照(仁风山矿工)、钟文亮(茶子圩农民)、钟元璋(乱石知识分子)、刘大训(乱石小学教员)、潘云宾(爆竹工人)等7人逐一作盘古山特委各项相关工作汇报。毛泽东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细心询问,对盘古山特委的建立和活动情况、仁风山区农民运动现状、盘古山钨矿的开采、矿工的困苦,美英日德帝国主义设立钨砂公司操纵和控制钨矿生产和收购,还勾结当地恶霸压榨盘剥矿工等情况,做了详尽了解和细致记录,还对革命队伍中存在的流氓习气等问题,问得非常仔细。这次专题调查会议开了两天,毛泽东的笔记本也写满了一大摞。

毛泽东听完刘义顺他们的汇报后,首先赞扬了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又对乱石、仁风圩、茶梓、庄埠等一些周边地区旧有的土地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矿区的革命斗争和矿区周边农民运动作了系列指示。

三、调查成果

4月22日,毛泽东集中一天的时间,在会昌县城住地孔圣殿将调查会上详细记录的一大摞材料整理形成了调查报告《仁风山及其附近》。接着,毛泽东又于5月4日以“前委”的名义写了《对流氓和对农民武装的策略》文章,作为给刘义顺转(安于会赣)四县边界特委的信,指示特委在盘古山成立赣南红军二十二纵队,明确红色革命就是要发展武装,明确了红二十二纵队今后的工农运动革命斗争的方向。期间,毛泽东亲还自为红四军写了《宣传手册》。红四军在会昌城发展了瞿继忠等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建立了中共会昌县委。

《仁风山及其附近》全文1万多字,详细记录了赣南丰富的钨砂资源分布状况,各钨矿的开采历史、开采技术、采矿组织;细致记录了仁风山、丰田矿区工人的籍贯、成份、生活和年龄;切实记录和分析了外国资本对中国钨矿资源的掠夺与相互竞争、国内买办与豪绅地主如何与外国资本相互勾结压榨剥削矿工,仁风山、丰田等钨矿工人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展自发斗争等内容。

1930年6月4日,中共赣西南特委油印出版了《仁风山及其附近》32开本8张16页小册子。《仁风山及其附近》正文内容共分7个部分:(一)仁风山及其附近;(二)矿工和我们的斗争;(三)四周反动势力和他同革命群众的斗争;(四)旧的田地分配状况;(五)农村人口成份;(六)剥削状况;(七)党及党所领导的斗争。现在能够看到的《仁风山及其附近》毛边土纸油印原本小册子,保存在兴国县文物局。据红色文物收藏家洪荣昌在自媒体“红藏视界”发文介绍,兴国县文物局是于2016年收藏这本小册子的。可惜的是,毛泽东《仁风山及其附近》手稿,至今一直没有面世。

四、意义和影响

《仁风山及其附近》是毛泽东对工业首次调查的成果,这份调查报告对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全面总结了仁风山的工人运动,为仁风山乃至赣南革命指明了方向,并着重对红色政权发展国民经济问题作了有益思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委派毛泽民来到仁风山创办中华钨矿公司。1932年,中华钨矿公司在铁山垅成立,从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中华钨矿公司共开采、收购钨砂7550吨,钨砂贸易总计创造了453万元的财富,为维持苏区政府的运转和十万红军的生存,反抗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

“《仁风山及其附近》是一份中央苏区历史及地方党史的珍贵史料。填补了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调查研究内容空白。丰富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和实践。”红色文物收藏家、《中国红色收藏》杂志执行主编洪荣昌2018年3月25日在自媒体“红藏视界”发文《错失毛泽东写的调查报告之<仁风山及其附近>收藏生涯永远难忘》中这样评价。原赣州市党史办副主任、著名中央苏区党史研究专家认为“《仁风山及其附近》是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土地革命时期赣南钨矿开采历史和矿工状况、矿工斗争与矿山附近农民斗争的鲜活教材。”

0 阅读:0

丁丁尊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