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县周田镇地名之:“司背”“上下营”和“上官”

丁丁尊随 2025-03-09 05:34:07

周田有些村,地名的得来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耐人寻味并富有影响力,“司背”“上下营”和“上官”具有典型代表性。

“司背”,处于周田湘江水道与会昌县城至筠门岭的官道交错之地,地势开阔,适宜兵壮训练、巡逻、把守。司背村得名,与古之“湘乡巡检司”有关,是因为村在“巡检司后背”,乾隆会昌县志载“湘乡厅基在司背”。湘乡巡检司最早应该在今周田司背村范围内。

湘乡为以周田盆地为核心的湘江中上游地区。县志载:湘乡巡检司于南宋宁宗嘉定庚午年(1210),巡检卢佑建。在此之前的宋光宗绍熙年间(1191—1194),官府就设立湘乡巡检寨,是当时赣南地区十二个巡检寨之一。卢佑建巡检司,应该解读为营造巡检司署。设立巡检司,应该与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息息相关。周田人烟较为密集,在此设立巡检司,成为应对当时治安形势的必然选择。南宋绍熙年间初设湘乡巡检寨时,就有乡兵60人,负责训练甲兵、巡逻和捕盗等。元朝大德二年(1298),官府招南宋旧寨兵、旧役弓手,充实湘乡巡检寨,捕盗、镇戍兼屯田。同治会昌县志卷十三《兵卫志》载:明设机兵八十名,弓兵五十名,湘乡承乡两寨巡检司,各设弓兵一百名,递年减至二十五名。正统十四年,令各募民壮。天顺元年,令壮鞍马器械,悉从官给。国朝,所有民壮弓兵,俱归知县巡检司役使。到清朝乾隆年间时,湘乡巡检司除巡检外,有皂隶二名,弓手十名。

清康熙五十三年到任的巡检,浙江绍兴人薛载谋,“捐建厅舍于罗田墟之南雷公塘”。所以同治会昌县志卷八《公署志》说,湘乡巡检司署,在县南八十里雷公塘。现寨下村委会边上有一名为雷公塘的地方,就在废弃的罗田墟之南,而且据说有一叫“衙岽”的小山丘,曾设有旧衙门,当地人还见过衙门旧官署的厅基石头。这个地方,极有可能就是曾经的湘乡巡检司旧址。

据传,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其军师刘伯温派帐下将军王清泉带兵追击陈友谅残部,屯兵至乌坭迳,因营地驻扎在湘水河道上游,故得名“上营”。明初时期,现在的下营曾扎过兵营,原为陈、邵、马、郭四姓军家聚居之地。“营”,就是宿营地,是屯兵的军营或劳工营,这里跟之上东南方向五、六里地的“上营”类似,都是一个河流旁边的适宜屯田之地,此处地势略低,故称“下营”。清朝后期的湘乡巡检司管辖南部区域12保,包括“上下营”。

据传,在明朝之前上官村的地名叫“上村”,因湘江水口之上而得名。因在明朝时期村里出现过一名学士,上京做了户部官员,为人处事公平公正,在村里德高望重,当时他把“上村”改为“上官村”得到认同,村名沿用至今。自古以来,凡官员来到周田上任或指导工作,入村大多习惯第一个选择上官,或许因此村名大吉,以致长时间以来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也有顺口溜“上串下串,不如松林上官”,意为“上官”是个好去处。(何榕茂、张炳春/文)

0 阅读:6

丁丁尊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