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南站,那个坐在铁轨上哭的男孩,后来怎么样了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8 14:38:44

1937年10月4号那天,美国的《生活》杂志发了一篇文章,里头还配了张图片。

这张照片里,有个刚离开妈妈怀抱的小宝宝,独自坐在一片破烂不堪的废墟上,哭得撕心裂肺,浑身上下都是血。

王家升,他是日本轰炸上海那场灾难里,极少数逃过一劫的人之一。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小孩子。

看着这张照片,就好像能听到孩子那响亮的哭声,看到他脸上的泪水,感受到他因为找不到家人而心里头的那股子害怕。

破败的废墟,加上天真无邪的孩童,这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场景放到一块儿,简直就像颗震撼弹,一下子炸开了每个人的眼界,直击心底。

王家升爹妈去哪儿了?他到底是怎么挺过来的?之后他又过得咋样?还有,拍那张照片的人究竟是谁?

【背景:淞沪会战】

1937年,卢沟桥那儿出了大事儿,日本鬼子分两路进攻。一路从东北往南冲,另一路则从上海那边登陆。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在华北再搞一个像“满洲国”那样的地方,于是就开始了对咱们中国的全面攻打。

为了守护咱们国家的首都,中国把大批军队调到了上海,打算一举消灭准备在上海靠岸的三千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日本长江上的舰队。

真没想到,我们的反击行动还没动手就让人给捅出去了,结果日长江舰队吓得赶紧在夜里溜出了上海那片水域。

8月9号那天,日本军队在虹桥机场故意找茬,结果他们的一个海军中尉被我们国家的保安队直接给打死了。

第二天,在全国老百姓都喊着要打日本鬼子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发布了一个叫《自己保卫抗战的宣言》。里面说了:“咱们中国,一寸土地都不会让出去。要是有人敢来侵略,那我们就得用上天给的权利,保卫自己!”

8月13号那天,淞沪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日本人打算三天内攻占上海,然后三个月内占领全中国。”这就是他们当时的如意算盘。

可他们压根没料到,中国人的反击会如此凶猛——淞沪会战,这场仗在中国抗战史上,规模空前,打得也最惨烈。

中日两边加起来打了一仗,总共有一百多万士兵上了战场。咱们这边,守家卫国的军队就有七十多万,而日本那边来犯的敌军,只有二十二万人。

这场仗一打就是三个月,咱们国家的战士们牺牲和受伤超过了25万,而日本鬼子那边只伤了9万多人。

更让人心痛的是,咱们的人明明是日军的三倍多,可那场仗还是打输了。1937年11月12日那天,上海就被日军占领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日本军队的火力猛得吓人,打仗的手段也是残忍至极。咱们国家的抗日英雄们,他们对抗的不仅仅是那些入侵的敌人,更像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战争巨兽。

这张照片拍的是淞沪会战那会儿的事儿,叫做《日军轰炸上海南站,小孩受难》或者就叫《中国小娃娃遭难》。

它用最明白最直接的手法,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侵略下中国人民的惨痛遭遇,立马就在社会上掀起了巨大风波。

【空袭!上海南站的灾难】

1937年8月28日那天,上海被各种声响淹没,枪声、炮火声、人们的哭叫和怒吼响个不停,每个人都吓得心惊胆战。要说哪里最吓人,那肯定是上海南火车站,那里的紧张和恐惧氛围简直到了极点。

现在有1800多名中国老百姓,不管是穷的还是富的,都一脸着急地盼着火车来呢。

这些人是从江西会馆被送回老家的难民。逃难时,什么身份地位都不管用了,大家都一个样。要是不想被战火追上,那就只能到处逃命。

年轻人拽着老人往前走,小孩呢,有的被爸妈抱在怀里,有的则用绳子绑在爸妈的后背或胸口上带着走。

大家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一个接一个,随着人流晃来晃去,有的包还撞来撞去,场面十分热闹。但在这热闹背后,人们脸上不自觉地显露出紧张和担忧的神情。

“赶紧开溜吧。”

往南走吧,南边挺安全的。

我打算回我的家乡去一趟。

老爸,我现在肚子空空的,好饿啊……

这是一名记者日记里记下的,上海南站那边老百姓的对话。当时,人们聚在一起聊着天。他们的谈话内容被这位记者一一记录下来。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和情感。这些真实的交流,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上海南站百姓的日常。

他们还没意识到,自己再怎么担心也是徒劳,因为灾难正悄悄逼近……

"呼啦啦……" 一大群日本飞机,浩浩荡荡地朝着上海冲来,它们有的直冲战场,有的往公路上俯冲,还有的径直奔向了老百姓住的地方……

下午四点半左右,上海南站那儿,战斗机的声音越来越响。本来挤得满满当当的人群里,不时有人抬头往天上瞧。

相比于心里的那些疑惑,他们更怕的是战机轰鸣声逐渐加强,因为这预示着战机就要从他们头顶飞过。到时候,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可能会碰上啥倒霉事儿。

战机掠过上海南站上空时,声音其实挺小的,没让人觉得有多吓人,就那么嗖的一下,很快就过去了。

“那究竟是啥玩意儿?”逃难的人群里,有人仰头望着天空,手指向飞机飞走后留下的一溜黑点子。

这一嗓子大喊,让周围的人都抬头往天上看,“一个,两个,三个……”只见三个越变越大的小黑点,传来超级刺耳的声响,就像老鹰抓小鸡那样,猛地往地面俯冲下来。

“炸弹来了……咚——咚——”还没等人回过神,日军的炮弹就已经在地上炸开了。

有人丢了性命,同时还有些人吓得拔腿就跑,他们心里没谱,不知道该往哪儿逃,只想着离爆炸越远越好。

那天,上海南站周边被日军的十二架战机轰炸得尘土飞扬,飞机声都被地面的剧烈爆炸给盖过了。它们在那里投下了二十多颗炮弹。

黑烟变得越来越浓密,楼房就像积木一样,在炮声中哗啦啦地塌掉,碎石乱飞。每次炮火停下来,只能看到烧焦的残破躯体,满地狼藉。

就在车站边上,那列大家伙都盼着能带大家去安全地儿的火车,刚一到站就被炮弹给拦腰截断了。随后,爆炸一个接一个,火车里头的人们压根儿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儿,就被一股大火给卷进去了。

车窗外头,人群挤得满满当当,乱成一团,撞来撞去,推推搡搡,踩踏事件又成了这混乱场面里的一大祸端。

巨大的响声把所有声音都盖住了,要是没有这爆炸声,你能听到的就是直冲天际的哀嚎和叫喊。

大伙儿都在流泪,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老的少的,小孩大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黑烟散去,地上血流成河,墙倒屋塌,到处都是断胳膊断腿。

沪杭铁路,这条关键的交通要道,承载着许多人心中的一点点期盼,却被日本侵略者给彻底破坏了。

没过几天,上海《立报》对南站那次轰炸的报道,用了“场面惨不忍睹”来描绘。

700多人当场就没了命,300多人受了很重的伤,加起来一千多条人命没了啊,这就意味着一千多个家庭都毁了。

王家升刚满一岁,全身是伤,一个人坐在破烂的地方,好运早就没了,只剩下倒霉……

【中国娃娃】

“快跑!”在上海南站周边,美国赫斯特新闻社那里,一听到南站传来爆炸巨响,好多国内外的记者都吓得赶紧逃跑,王小亭也是逃难人群中的一员。

他是一位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报道抗战的资深记者,对抗战历史的真实再现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新闻行业的开创者。

其实吧,他1900年在北京出生,是个美籍华裔。虽然他入了美国籍,但心里头一直记得自己是中国人的根。

就是因为这样,他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这个事业中。

王小亭不光会报道新闻,他拍的照片可多了。

他的作品老是能上《申报》、《战事画报》、《世界画报》还有《时代画报》这些当时新闻和传媒界的大腕儿报刊。而且啊,里面讲的都是日本侵略咱们中国的那些事儿。

炮声隆隆不断,王小亭紧抱着相机,整个人抖个不停。

他打算带上那些宝贝资料和胶卷走人,可却被身边的同事硬拽了出去。“这都火烧眉毛了!”同事着急地对他说。

王小亭心里明白,那些照片日后都会变成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还会被历史铭记,提醒着后人铭记战争带来的伤痛和耻辱。他也只能盼着,炮弹千万别落到自己报社头上。

离开报社后,王小亭猛地一抬头,整个人愣在了那里,差点没站稳,就要往地上倒去。

上海南站此刻映入眼帘,只见浓烟滚滚升起,里面还夹杂着一些火光闪烁。在车站的某个角落,明显可以看到一摊血迹留在那里。

就连边上的街道,也零散地躺着几具不完整的尸体,他们的脸上全是吓坏了的表情。

“绝对不行,我必须得去!我得赶紧记下来!”随着爆炸声不断响起,王小亭猛地挣脱同事的手,大声喊道。

“哎,你刚才说啥?”同事的话还没落地,王小亭已经一溜烟跑了,直接往上海南站奔去。

南站现在变得完全认不出来了,门在哪?墙又在哪?根本分不清。王小亭心里清楚,哪里黑烟最浓,哪里就是他拍照、留下真实情况的地方。

离那儿不远就是铁路,王小亭瞧不清楚黑烟那边到底啥情况,正打算跑过去呢,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他顺着声音望过去,竟发现一个小孩,那孩子就是王家升。

王小亭愣住了,他经历过九一八事变,也在抗战前线亲眼目睹过不少场景,但眼前的这一幕,他还真没见过。

小孩四周全是废墟,不管往哪儿看,眼前都是废墟一片,连脚下的地也是废墟。

王小亭匆匆赶路时,一瞅见的就是遍地横七竖八的尸体,还有断胳膊断腿的,人们泡在血泊里痛苦地扭动。他眼泪直往下掉,整个人抖个不停。

这场景简直就像噩梦里的地狱一样!

虽然心里难受,但王小亭没有马上拿起相机拍照,原因是他离开报社时,忘了多带几个胶卷,而且相机里的胶卷也快用完了。他想把镜头留给那些最能反映战争真实情况的瞬间。

找到王家升那会儿,炮火已经停了,耳边最先响起的就是娃儿的啼哭声,震耳欲聋的炮响之后,这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王小亭瞧见有个人正把王家升搀扶起来,接着那人立马转身,急着去救其他人——到处都是需要援手的人。

王小亭二话不说,立马冲向王家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下那个孩子。

刚才帮王家升站起来的那个男人,又抱着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孩,急匆匆地跑回到王家升旁边。王小亭一看,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赶紧拿起相机,眼里闪着泪光,按下了快门,就这样拍下了那张著名的照片《中国娃娃》。

走到王家升跟前,王小亭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这孩子,比他心里预想的还要年幼,简直就是刚从婴儿包裹里解放出来的小家伙。

王小亭心里嘀咕着:“他爹娘在哪呢?”边想边抬头往废墟里瞧,希望能瞅见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年轻身影,不管是男是女。

他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倒在地上的尸体,多得数不清……而王家升,竟是这周围唯一还活着的人。

王家升哭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他可能还不太明白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经历了极大的难过和害怕。

1936年那会儿,王家升就在上海南站边上的一间小屋呱呱坠地了。

后来,日本鬼子大举进攻中国,上海情况非常危急,他爸妈一合计,决定还是带他回广西桂林的老家去。

淞沪会战那会儿,打得特别惨烈,好多人都在逃命,数都数不清。

王家升跟爸妈还有家里老人一块到南站时,那里挤得满满当当的,到处都是人。

四点多的时候,一列火车缓缓进站,王家升他爸妈在忙着上车,结果一不留神,把他给落在了站台上。

他们很想转身跑回去,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但就像被汹涌的人潮淹没了一样,被挤得根本无法靠近。人群的力量太大了,他们只能被推着往后退。

紧接着,一声巨响猛地传来,王家升的家人在火车上,正朝着他们儿子所在的位置,瞬间被炸得没了生命。

爆炸那一刻,沙子到处飞,黑烟冒得老高,大伙儿都吓得撒腿就跑,唯独王家升,孤零零地坐在月台上,哭得撕心裂肺,没人管。

刚才那一刻,他那种老味道没了,摸上去的感觉也变了,说话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好陌生,而且身体上还在隐隐作痛。

当救援的人把他抬到小担架上时,他浑身是血。王小亭瞧见他身上伤痕累累,有的伤口里裹着沙子和黑灰,有的已经开始烂了。他到底受了多少罪,王小亭心里没底,就连王家升自己也说不清楚。

【战争真相】

王小亭给王家升拍完照后,回到报社赶紧把照片洗了出来。他找了一艘美国的军舰,让军舰从上海把照片带到菲律宾的马尼拉。接着,又从菲律宾那边,通过泛美航空把照片送去了美国。

10月4号那天,这张照片出现在了美国的《生活》杂志上。

这张照片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大风波,仅仅在那个时段,就有超过1.36亿的人瞧见了它,大家都被深深打动。

一开始,大多数美国人压根儿就没咋过中日之间的那场战争,也从没想过这场仗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有的人甚至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不当回事儿地看着这场冲突。

当他们瞅见这张照片时,心里头一震,只见一个小娃娃,浑身是伤,孤零零地坐在被日军炮火轰炸得破烂不堪的地方。

大家都深深知道,战争给咱中国带来的危害,不光是枪林弹雨,更让好多孩子没了爹娘,好多爹娘也失去了宝贝孩子。

舆论就像那时候轰炸上海南站的炮弹,一下子在全球范围内炸开了锅,日本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对于众多的指责,日本首先回应说,南站发生的爆炸并非他们空袭的预定目标。他们声称,那是个误会,误把南站的平民当成了中国军队的人员。

接着,他们开出十万的赏金,要抓拍这张照片的人。但后来又改口说,这照片其实是王小亭为了转移大家注意力,故意把孩子弄伤、化妆后拍的,想以此引导公众舆论。

战争的残酷现实明明白白摆在那儿,大家对日本给出的那些说法根本不买账。

1943年那会儿,这张照片还是火得不行,感觉就像是深深地刻在了人类历史里头,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这一年,蒋介石老婆宋美龄跑到加拿大去发表了一场讲话,结果轰动全球。

演讲结束后,她收到了好多捐款和物资。有些捐款人还特别说了,这些钱和东西得专门用来照顾和安慰中国的孩子们。

那时候,有个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阿姨,给宋美龄寄去了3万美元,还夹了一张《中国娃娃》的照片。她在信里说:“这些钱是想帮帮那些可怜的孩子。还有啊,我的三个闺女,每个人都从自己零花钱里拿出了1美元,说是要给照片上的孩子。”

王家升在地球的另一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被苏联在中国的大使馆人员救起,之后就被安排去了苏联开始新生活。

现在他身处俄罗斯,变成了一个反对战争的人。他讲道:“我想跟全世界说一声,咱们得救救孩子啊!别让战争再肆虐了,赶紧把它踢到一边去!把和平拉到我们身边,一起走下去!”

这话表达了他心里对和平的强烈愿望,其实背后藏着他深深记住的国家受辱的历史。要不是因为战争,他怎么会没了爹娘,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废墟里哭得撕心裂肺。

王小亭,这位性格倔强的华人,豁出性命去捕捉战争的残酷真相。他独自努力,把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国真实面貌展现给全世界看,让大伙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和凄凉。

他想要传达给每个人,战争究竟有多可怕,同时提醒后来的年轻人,别忘了国家的那些屈辱历史和深深伤痛。

关于抗战的照片数不胜数,看了之后,想必每个人都会打心底里感到说不出的难过,这就是咱国家的耻辱啊。

虽然战火硝烟早已消散,但那段历史的伤痕我们不能忘却。得时刻铭记那句话,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警示:一旦落后,就可能遭受欺凌。咱们得让这句话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领着孩子们一起迈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