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一妇女带00001号烈士证到北京,邓小平:你长得真像你父亲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7 17:46:27

1977年9月份的一个日子,外交大腕伍修权碰到了一个压根没想到会见的人。

眼前的那位女士掏出一本小册子,封面上赫然写着编号00001的烈士证书。

伍修权突然眼泪直掉,紧紧抓着她的手不放。

过了几天,伍修权领着那位女士去见了邓小平。一照面,邓小平就直接说道:“你跟你爸长得真像啊。”

那这个女的到底是谁呢?她为啥非得去北京不可?00001号烈士证书背后藏着啥样的往事?邓小平为啥会讲出那样的话呢?

【我的生父竟然是00001号烈士】

这个女的其实叫高锦明。

高锦明老觉得自家日子过得挺美满幸福的,在那时候的社会里,这已经很让人知足了。

没想到有一天,我得知站在我面前的爸爸原来不是我的亲生爸爸,而是我的养父。这下可好,我开始纳闷,我的亲生爸爸到底是谁呢?

1951年冬天,那时候的兰州有个地方叫宁沃庄。

这天,高锦明像平常那样,背着书包往家里走。可当他快到家门口时,却发现那里挤满了人,热闹得很。

高锦明看着这番不寻常的景象,心里直犯嘀咕:“最近哪家是不是有啥喜事啊?”

高锦明压根儿没想到,这种“美差”会砸到自己的手里。

一看自家院子门口,有人在那敲锣打鼓,还有人扭着大秧歌呢。旁边那些平时不怎么打交道的邻居也都围了过来,想看个热闹。院子里外,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满满当当,水都泼不进去了。

爸妈正跟旁边的一位阿姨聊得火热,这时候,另一位阿姨瞧见了我们,扯着嗓子就喊:“哟,这不是那位烈士家的闺女嘛,回来啦!”

突然之间,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到了高锦明身上。

高锦明被这阵仗给“整晕了”,感觉脑袋沉甸甸的,脚步飘飘的,被人拽着胳膊,一路踉跄着回到了家,手脚都不听使唤了。

等那些喧嚣都消失后,高锦明才慢慢缓过神。

这时候,她才发现门边挂着块牌子,黄底红字特别显眼,上面写着“革命烈属”四个大字。

想到刚才那阵喧闹,高锦明赶紧跑到父亲工作的地方,想直接问他究竟咋回事。

没想到,走近细瞧,老爸高克明正仔仔细细地往墙上挂一块玻璃镜框呢,钉得那叫一个小心。

镜子里头清清楚楚地印着:“第00001号荣誉纪念证书,是颁发给查叢德滋同志的......”

看到证书最底下的落款,意外发现有毛主席亲手写的字。高锦明一下子惊呆了。

那时候繁体字还没被简化掉,所以好多文件上都还是用的繁体字,“叢”这个字啊,说白了就是现在的“丛”。

十多岁的高锦明没见过这个字,心里也清楚家里没这个人,那为啥要把这东西送到自己家里来呢?

高锦明心里装满了疑惑,实在憋不住那股好奇心,吃饭时就老忍不住偷偷瞧向自己的“亲爹”。

吃完饭,高克明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跟高锦明说了心里话:“实话告诉你,我并不是你的亲生爸爸。你的亲生父亲叫丛德滋,他是个特别棒的共产党员,还是个烈士。”

你和你弟弟本来都有自己的名字,你叫丛丹,他叫丛甘。因为安全考虑,你们之前才用了我的姓。但现在,你们可以重新用回原来的名字了。”

现在的高锦明,哦不对,该说是丛丹,心里头还是乱糟糟的,感觉跟踩在云端上似的,怎么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爸咋就不是爸了呢。

丛丹琢磨着,老爸这么说,该不会是嫌弃自己了吧,心里头别提多憋屈了。

晚上的时候,丛丹心里憋屈得慌,就去找了妈妈。一到妈妈面前,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边哭边说爸爸高克明不要她了。她还问妈妈,自己是不是改过名字。

丛丹心情平复后,她妈妈王竹青才慢慢道出了事情的真实情况:

丛丹的亲爹其实并不是跟她一起过了十几年的高克明,而是已经去世的英雄丛德滋。而且啊,丛丹和她弟弟因为一些原因,都改过名字。

你得明白,你亲爸是个特别棒的人。以后啊,你得用功读书,好好为国家做贡献。

这时候,丛丹突然间明白了,丛德滋其实就是她的亲爸。

丛丹后来回想起来,她说:“小时候虽然不懂事,但确实有那么点模糊的记忆。我还纳闷呢,为啥家里人都叫我小丹这个小名。不过啊,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那些记忆也就不知不觉没了。”

那时候,谁也没能料到,那张编号为00001的烈士证书,对丛丹一家来说,会产生如此巨大的震动。

【关于00001号烈士证背后的故事】

打从烈士证那档子事过后,丛丹心里头老惦记着,生怕她妈和她继父之间会闹别扭。可没想到的是,她爸妈感情还是那么好,跟以前一样恩爱。

而且,国家政策一出,丛丹觉得,作为烈士的后代,自己的生活确实改善了不少。

按规定,政府每年都会免费给大伙儿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学习材料,而且,家里每个人每月还能领到十五块钱的补贴。

丛丹记得很清楚,有次她和弟弟得了肺病住院,所有费用都是国家帮忙出的。而且,为了预防再次生病,国家每年还给他们安排了免费的体检。

那会儿,丛丹心里头特别感激国家,可一想到自己的亲爸,心里头就五味杂陈,啥滋味都有,就是说不出来。

之后,丛丹的叔叔进了家门,打算领着丛丹和他弟弟去北京上学,说那是国家专门给牺牲英雄的孩子办的学校,学费有补贴。

不过,心里一直想着老爸的丛丹,最终决定不去北京了,她还是选择继续待在兰州过日子。

就这样,一家子安安稳稳、和和美美地过着他们的日子。

然而,过了十多年,社会风气变了样,当年那张让人骄傲的烈士证书,现在却成了“棘手货”。

那会儿,中国和苏联关系不好,丛德滋的老朋友伍修权摊上大事了,他被扣上“苏联特务”的帽子,说是被冤枉的。

丛丹是丛德滋的女儿,这自然让她受到了不少影响。

本来,丛丹这时候已经是中学的一名教师了。因为这事儿,丛丹被勒令暂停工作,还被安排到农场去“改造思想”。

丛丹实在没办法,只能抱起才几个月大的儿子,离开熟悉的家乡。

另外,丛丹心里那股对亲生父亲丛德滋的好奇劲儿又上来了。

丛丹受老妈影响,根本不信自个儿亲爸会是“苏联特务”那一套。她心里头琢磨着,得把老爸以前干的那些革命事业都给捯饬清楚,好给他正正名,洗清冤屈。

丛丹斩钉截铁地说:“我爸要是真是个烈士,哪能让人这么凭空瞎编乱造地骂他。”

丛丹靠着老妈留下的东西,还有自己一点点拼凑的线索,花了大半辈子,终于搞清楚了老爸一生的故事。当他翻看老爸的过去时,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老爸真的是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丛德滋这人到底咋样呢?他都干了些啥事儿,最后咋还牺牲了呢?

1910年,丛德滋在辽宁省的凤城县呱呱坠地。家里件不好,挺穷的,但丛德滋这孩子特别争气。打小学习成绩就好,后来还考上了当地挺有名的一所师范学院。

丛德滋特别爱钻研知识,他性格正直,还很有爱心,因此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

受到革命风潮的推动,丛德滋开始觉醒,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1933年,丛德滋完成了大学学业后,就直接去了东北军在北平的那个军分会政训处上班。

过了两年时间,丛德滋依据自己在部队里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写了好多篇文章,发表在了北平的《小实报》跟《东北快报》上。他主要写的是批评国民党部队里那些不好的风气,还向老百姓大声呼吁,希望大家能想办法减少内战。

丛德滋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做起事来不顾后果。他那些冲动的举动被国民党右派的人给盯上了,最后因为被怀疑跟共产党有关,就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好在,张学良看重丛德滋,出手相助,让他得以提前走出监狱。

丛德滋出狱后,心里那股为革命事业打拼的火苗一点没灭。他立马动手办起了报纸,里头有篇文章叫《夺回东北,守住东北,建设西北》,那时候可火了,把大伙儿团结起来抗日的心都给点着了,让大家伙儿都振奋了起来。

1936年冬天12月份,西安那边出了大事,就是西安事变。

同个月里,因为张学良的关系,丛德滋被选为了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的一份子,给党中央的宣传工作铺好了路。

第二年,国民党回到西安后,丛德滋的报社就受到了冲击,没办法只能走人,去找新的地方发展。

丛德滋和王竹青是在上海相遇的,他们一眼就看上了对方。之后,他俩回到山西的东赵村,办了婚礼成了家。

在同一时期,丛德滋有幸与邓小平、伍修权等中央领导结缘于这片热土。得益于党的暗中庇护,他与妻子携手踏上了向西北进发的征程。

为了把任务干得更漂亮,丛德滋利用自己是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悄悄混进了敌人窝里,当上了国民党第八战区的政治部秘书,还兼了个设计委员的职位。这样一来,他就为以后搞到关键情报铺好了路。

在这段时间里,丛德滋始终全力以赴地为党工作,专门挑那些对党有益的事情来做。

有一回,丛德滋在报社里待着,猛然间听到一阵声响,他立刻警觉了起来。

门口停着的大车上,跳下来十几个穿着破旧,头发凌乱的人,看起来像是一堆乞丐。我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走散的红军兄弟。

丛德滋两口子对这些战士特别热情,好好款待了一番。第二天,他们还亲自把战士们送到了八路军的办事处那里。

从那以后,很多投身革命的青年朋友都得到了丛德滋的大力扶持,后来他们都成长为革命事业中的佼佼者。

不过,在革命的大军中,总免不了有些人心志不够铁定,容易被诱惑所吸引。

1941年的某一天,丛德滋被曾扩情找了个“吃饭”的由头,暗中给抓了起来,直接就送进了牢房。

经过各种严刑拷打,丛德滋硬是一声没吭,最后敌人急眼了,竟然给他下了毒手,就这样,他在32岁那年英勇地丢了性命。

从这事儿能看出来,丛德滋同志特别勇敢,真是个出色的共产党员。

然而,这么出色的党员却被岁月的风沙给“埋没”了。丛德滋的女儿,为了弄清楚父亲到底是如何牺牲的,花费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

【为挽救生父名誉,寻求真相,前往北京】

整理完丛德滋一生的经历后,丛丹作为他的女儿,眼泪止不住地流。

丛丹心里头很笃定,她老爸绝对是清白的,因为丛德滋可是一位烈士。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丛丹打算去找丛德滋生前的好朋友们打听一下。

1977年9月份的一天,伍修权正在家里头待着,突然来了一位他压根没想到会见到的人,这人就是丛丹,他是特地跑到北京来找答案的。

丛丹眼看就要四十岁了,这些年不停的忙活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不少。不过伍修权瞅瞅眼前的这位大嫂,还是能依稀辨认出几分从前的模样。

丛丹拿出编号为00001的烈士证书那一刻,伍修权眼眶立马就红了,他情绪非常激动,紧紧抓住丛丹的手,连连问候她。

丛丹眼眶泛红,硬着头皮让自己的声音别颤抖,把这些年发生的事情都详细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伍修权重重地叹了口气,开口说道:“我找了你很多年,现在终于见到了,这些年你肯定不容易。”

丛丹摆了摆手,说她心里特别挂念老爸丛德滋的事儿,特意跑到北京来,就是要证明老爸的清白。

伍修权听后乐呵呵的,跟丛丹讲:“有个人,他肯定能搞定这事儿。”

过了几天,伍修权领着丛丹到了北京一处四合院的大门外。丛丹大吃一惊,没想到竟然能在这儿见到邓小平先生。

这时候的邓小平,就像普通家庭里的老爷爷一样,坐在摇椅上悠闲地打着盹儿。

瞧见有人来了,邓小平慢慢地站起来去迎接。

一看到丛丹的脸,邓小平猛地就想起了那个像火一样为革命燃烧青春的小伙子,他直接说:“你跟你爸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那会儿,丛丹的眼泪猛地就涌了出来,止都止不住。伍修权见状想去劝慰,可邓小平拦住了他,说:“她心里难受,就让她好好哭一场,哭痛快了就好。”

可能觉得在大人物面前掉眼泪不太好,丛丹的情绪渐渐平复了。

这时候,邓小平慢条斯理地讲起了丛德滋以前参加的革命故事。丛丹聚精会神地听着,就好像自己也亲眼见到了那些为革命事业拼尽全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战士们当年的风采。

后来,聊起天来,丛丹慢慢细说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最后道出了心愿,就是想为老爸丛德滋恢复名誉。

“这事儿我会摆平的。”邓小平面带微笑,很亲切地跟丛丹说,以后有啥难题直接找他就行。

给丛丹打气:人生路上虽然会遇到很多绊脚石,但每次难关过后,都会有个全新的开始在等着我们。所以,咱们得打起精神,继续往前奔。

没过多久,在邓小平同志等一众人的证实下,丛德滋烈士的名声得以洗刷,丛丹也重新过上了平凡的日子。

丛丹跟自己的孩子聊起了爷爷的事情,她打算一直把这位革命英雄的精神讲下去,好让这种精神能永远传下去。

【结语】

烈士是那些为了守护国家,不惜在革命道路上献身的英雄好汉。咱们国家对烈士一直都非常看重。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自己动手给烈士们发证,这显示出他对烈士们的极高重视。

丛德滋拿着编号为00001的烈士证,他的故事可能不是烈士里最响亮的,但他却实实在在代表了那时候所有烈士的共同心声:为了革命事业,他们豁出性命,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

丛丹是烈士的后代,身上流淌着烈士的血液,拥有那股不屈不挠的劲儿,为了寻找事情的真相,她四处奔波,历经坎坷。而且,她还将烈士的那种精神融入到家庭教育中,让红色革命的精神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保驾护航,换来了现在美满的生活,咱们怎能不对他们心存感激呢?他们的付出,让我们能够享受如今的安稳日子,这份恩情,咱们得永远记在心里。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