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周总理逝世,3小时后遗体被解剖,体内多个器官被癌细胞包裹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7 17:29:00

1976年1月15号那天,周总理的骨灰被撒进了大海,他这一辈子,真的是做到了“拼尽全力,直到最后一刻”。其实在1972年,周总理就已经知道自己得了膀胱癌,但他硬是挺了两年才去医院。这两年里,他天天忙着国家大事,每天基本都要干上18个小时的活。

周总理因为工作太过劳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1976年1月8日离开了我们。他临终前有个心愿,说想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医学研究。所以,他走后3小时,医生就给他做了遗体解剖,结果让在场的医生们都大吃一惊。

遗体解剖后有啥发现呢?周总理最后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临终前留下遗嘱】

得知周总理患上膀胱癌的消息,毛主席心里特别着急。对这位一起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朋友,毛主席很关心他的治疗。他提议别动手术,而是采用中医治疗,并且强调,最关键的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休息。

毛主席提出那样的主张,主要是考虑到之前陈老总和谢富治都因手术风险没能挺过来,而周总理年纪已大,心脏又不好,做手术实在是太危险了。毛主席心里头不愿意再失去一位亲密战友,他深知周总理平日里太辛苦,最需要的就是把营养跟上,睡个好觉。

所以,每次医院报告周总理的身体情况时,毛主席都会在回复里强调:“得好好休息,一点马虎不得,得吃好饭,也得睡够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4年6月1日那天,周总理病情变重,不得不去医院动了第一次手术。那会儿,毛主席还特地叫来了外交官王海容,仔细问了周总理手术的情况。

王海容起初没法直接告诉毛主席总理的状况,所以毛主席就叫他用值班室的电话,直接打到总理办公室问问手术怎么样了。一听手术挺顺利的,毛主席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到了那年“四届人大”开会的时候,周总理手术完没多久,但还是硬撑着参加了会议。

邓公那会儿正忙着给周总理弄发言稿呢,毛主席抽空瞧了一眼,说字数太多,5000字得砍到3000字,总理身体撑不住讲那么久。周总理平时就爱给毛主席写信,聊聊自己的身子骨咋样。这不,快要做第三次大手术了,他还特地给毛主席写了封长信。

他在信里头讲,自个儿身体里长了瘤子,要想去掉,只能动手术割掉。周总理因为担心老朋友,特地跟主席的秘书张玉凤说,等她家主席休息足了,再给他读这信,省得打扰他歇着。他们俩虽然都有病在身,但心里那份对彼此的挂念,可一点没少。

可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医生也真的没办法了。周总理对死亡却看得很开。在快不行的时候,他跟邓大姐说了自己走后的一些事情,一直叮嘱着,就算是走了,也得给国家留点啥。周总理提了两个愿望,一个是想把自己的身体捐给医学研究,另一个就是希望把骨灰撒到大海里。

周总理得了癌症,所以他的遗体被用来解剖研究,希望能帮咱们国家在治疗癌症上更进一步,推动医疗进步。把骨灰撒到大海里,就像给大海施肥一样,让他和国家永远相连。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周总理心里想的还是国家和人民,他真的是用生命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到最后一口气。

那时候,不少人还守着“死了要埋土里才安心”的老想法,但周总理自己先做了改变,把这个老观念给打破了。他觉得,要是还按老规矩土葬,那以后好多地就没法种庄稼、搞建设了,对国家用地可不好。周总理心里,始终装着的是咱们国家和老百姓。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地告别了他深深牵挂的人民。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去世后不久,也就是大约三小时后,遗体就被送往了北京医院,准备进行解剖。到了中午,一支车队负责把周总理的遗体安全送到北京医院。这次解剖工作是由医院的副院长韩宗奇来负责的。

遗体送到北京医院后,员工们迅速分成两队开始忙活。一队忙着解剖遗体,另一队则等着解剖完,处理后续的事情。解剖遗体是为了搞清楚癌症的情况,好给以后治疗癌症提供参考。

大家走到遗体旁边,轻轻地把白布掀开,总理那瘦削的脸庞露了出来。看到遗体肚子上有好几个手术的印子,大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据说,癌症已经扩散到总理身体里的各个地方了。

到了这儿,大家的眼泪哗哗地流,根本停不下来。韩宗奇心里太难过,迟迟没有动手。他凝视着总理的遗体,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总理生前和蔼可亲的样子。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韩宗奇跟其他人一样,忍不住放声大哭。直到心情慢慢平复,他才动手开始解剖。

韩宗奇业务能力强,遗体解剖进行得挺顺畅。在场的所有人看到这一幕,又一次忍不住放声大哭。周总理的体内长着好多大大小小的肿瘤,几乎各个器官都被它们侵占了,这些可恶的癌细胞就是导致我们敬爱的总理离世的元凶。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来,周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遭了不少罪。大家心里都难过极了,哭成一片。这时候,韩宗奇硬着头皮,擦掉眼泪说:“大家别哭了,赶紧动手记下来,咱不能白费了总理的一片心意。”没过多久,数据就都记好了。接着,另一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忙活着处理遗体了。

癌细胞在咱们总理身体里的扩散情况真是让人心里难受,但咱们总理就是在这么不容易的境况下,还硬撑着病体,在岗位上坚持干了好些年。总理的那股子精神劲儿,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说到总理晚年,他都是怎么过的呢?

【身患重病坚持工作】

周总理在1967年2月那会儿,心脏就出了点毛病,被查出了心脏病。那时候,他每天忙里忙外,为了工作不辞辛劳,心脏就开始有点隐隐作痛了。但就算知道了这病,周总理也没按医生说的做,还是硬撑着站在工作的最前沿。他每天都这么拼,身体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1972年,周总理查出了膀胱癌,但他还是没放下手里的活儿,每天边接受治疗边忙工作,还照样参加外交活动。这么一来,病情就更严重了,后来还查出了结肠癌。没办法,周总理只能放下手头一堆事儿,1974年进了医院专心治病。

1975年3月份,周总理经历了一场大手术。手术之后,他的身体情况稍微有了点起色。麻药劲儿刚过,他身子还特别虚。可周总理没选择继续躺着,而是用很轻的声音跟旁边的工作人员讲,说想让李冰过来一趟。

李冰那时候是医院的副院长,一听周总理要见他,心里头一紧,以为总理身体不好了,赶紧就往病房跑。进了病房,周总理一见他就问:“云南那边锡矿的工人,得肺癌的人特别多,你听说过这事儿没?”

听到这事,李冰眼泪立马就下来了。原来周总理病得那么重,心里还惦记着老百姓。周总理听说李冰知道这事后,还有点不高兴,他催着李冰赶紧去云南看看,把工人们的病情给处理好。周总理自己深受癌症折磨,他可不忍心看着老百姓也遭这罪。

李冰点头答应了周总理的请求,随后便走出了病房。一想到周总理的交代,他眼泪就忍不住哗哗直流。接下来的一礼拜,李冰带着医院的好几位专家赶到了云南,他们齐心协力,很快就把那边的病情给解决了。周总理知道后,心里的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到了5月份,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明显变好了,有时候还能下楼溜达溜达。但这对他来说,可不只是身体棒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能快点回到工作岗位上。毕竟,只要身体一好转,周总理肯定又会一头扎进那些忙不完的工作中。

7月1号那天,周总理参加了咱们中国和泰国建交的签字活动。那时候,他身体刚好点,就赶紧去见了泰国的总理。俩人聊完天后,周总理就叹了口气,说自己身体真不如以前了。想想以前,他还能出国看看情况,调研调研,现在多走几步路都费劲了。

跟泰国总理见过面没多久,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就又变差了,这回他连站起来的劲儿都没了,只能成天躺在床上养病。那时候,他的体重已经掉到一百斤以下,九月份底还做了次手术,可手术效果不怎么好,没能挡住病情的加重。

10月24号那天,总理又一次被推进了手术室。这次手术过后,他就没能再走出那间病房。转眼到了12月中旬,总理已经吃不下东西了,癌细胞扩散得厉害,让他浑身疼得不行。那时候的总理,已经是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每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12月快结束的时候,有一天周总理在病房跟邓大姐聊着天,总理那天看起来精神挺不错,就想让朱师傅过来帮他修剪下头发。朱师傅呢,是北京饭店的理发师傅,给总理理发都二十来年了,也算是总理的老相识了。

朱大爷对周总理的习惯挺了解,为了不让总理的工作受影响,他常会上门去给总理剪头发。每次朱大爷一到,总理总是早早地就在家里等着,还特别热情地招待他。等剪完头发,总理还会挽留朱大爷,一起在家里吃个饭。

总理刚住进医院那会儿,朱大爷还会隔三差五地来给他剪头发。但慢慢地,总理的病情变重了,朱大爷也就没法再来医院看他了。秘书瞧出总理心里惦记着这位老伙伴,就试探着问:“要不,把朱大爷叫来一趟?”

周总理听完以后,叹了口气说,朱师傅真的是个老实人,二十多年来一直为他服务。要是让朱师傅知道自己现在的模样,他心里肯定会不好受。所以总理最终还是没同意那个提议。一直到总理离世,朱师傅才又见到了这位老伙伴。

可以说,在总理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满脑子都是别人,心里始终挂念着国家和百姓。也正因此,总理的离世让好多人伤心得不行,因为他们永远失去了一个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的好总理。大家怀着对总理的尊敬,继续妥善处理好总理的后事。

【为总理处理后事】

遗体解剖弄完后,工作人员就忙活着给总理整理遗容,像理发、上妆、穿衣服这些都得做。这时候,朱师傅接到消息,说要他给总理理发。说实话,朱师傅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因为总理已经好长时间,得有八个多月,不让他来理发了。朱师傅其实心里有点不愿相信这事儿,但等他到了医院,看到总理那消瘦的脸庞,就啥都明白了。

韩宗奇站在旁边,对朱师傅反复叮咛,整理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一丝一毫都不能划破。朱师傅心里头难受得很,但还是硬撑着,凭着他那老练的手艺,给周总理仔细刮了胡子,不一会儿,总理的脸就变得清爽干净。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给总理剪头发,朱师傅心里明白,这将是最后一次为总理服务了。

望着总理安静的脸庞,朱师傅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在清扫地面散落的发丝时,他特意挑了一小把白发,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想留个念想。等总理的仪容整理妥当后,卫士长就从西花厅取来了总理的衣服,因为邓大姐交代过,不用做新衣服,就用总理生前常穿的那套。

可是,工作人员把周总理的衣服翻了个遍,愣是没找到一件新的。不是破旧不堪,就是打了补丁。最后,他们挑中了一套灰色中山装,虽然看上去也挺老旧,但好歹没补丁。邓大姐看过后,点头同意了就这套旧衣服。

邓大姐说,以前想给总理做件新衣裳都难,现在也得顺着他的简朴性子,别乱花钱做新的。衣服送到北京医院,韩宗奇立马就恼了,冲着卫士们大声质问:“咋不弄件新的来呢?”

其实大伙儿心里都明白,韩宗奇他爸跟周总理夫妇关系挺好的。就算不是因为这层关系,韩宗奇自己也想着给总理买套新衣服。他瞧着总理到最后连件新衣裳都没换上,心里头有点气,这也能理解。但到最后,他还是决定听总理和邓大姐的。

换完衣服,接下来就是要给脸上上妆了。周总理这些年一直被病痛折磨,脸瘦了很多。邓大姐特别提醒过,千万别化得太浓太重,得让他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毕竟他已经病了很久了。大家也都听邓大姐的,尽量让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的模样显得自然。

到了晚上11点,所有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周总理的遗体被安置在北京医院的一间小屋。灵堂已经搭好,遗体就安详地躺在那里,中间位置,除了站几个守灵的人,剩下的地方也就刚好够来吊唁的人绕一圈。

这个简简单单、不花哨的房间,就是大家跟总理遗体告别的地方。邓大姐进去看了看,眼里含着泪,默默点了点头。她望着总理那张安详但又显得有点憔悴的脸,心里头真是难过极了。之后,工作人员就开始忙活起来,准备妥当后就赶去八宝山革命公墓,挑个合适的骨灰安放盒。

那时候,工作人员挑了两款骨灰盒给看。一款是价格高,看起来很豪华的;另一款呢,就便宜多了,装饰也简单。因为周总理和邓大姐都不喜欢太张扬,所以工作人员就选了便宜的那个。可没想到,这两款里面剩下的两个都有点问题。一个是漆掉了点,另一个呢,盖子开开关关的不太顺畅。

因为骨灰盒不常打开,所以工作人员就挑了后面那个。回去跟邓大姐一说,邓大姐说骨灰盒就是个形式,不用太在意。周总理的后事,全都是要求低调简单,跟他生前的风格一样。

邓大姐为了阻止大批亲戚跑到北京来参加追悼会,她亲自说了一段话,让人发电报给大家。她希望大家别一听到周总理走了就急着往北京赶。她觉得,人都已经走了,特地跑一趟没啥实际意义,还得多花路费。大家还是该干啥干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努力,这才是对周总理最好的怀念。

邓大姐特别交代,等她过世后也要按这个方式处理,所以在外工作的总理家人都没回北京,都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1976年1月15号那天,总理的遗体被火化了,骨灰由邓大姐亲自保管起来。

邓大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又一次哭成了泪人,陪伴她大半辈子的老伴,最终还是离开了她。按照总理生前的愿望,那晚邓大姐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捧着总理的骨灰登上了飞机,直奔山东滨州黄河入海的地方。

邓大姐把总理的骨灰一路撒下,让他和大地、海洋融为一体,永远守望着他挚爱的祖国与百姓。这样做,算是达成了周总理最后的心愿。虽然总理已经离去,但他的英雄事迹会长久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

解剖遗体后,我们清楚了总理的病况。就算情况那么糟糕,总理还是硬撑了两年继续工作。这说明总理根本不把生死放心上,他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和百姓。总理的这种精神真让人佩服,他那敬业和付出的态度,咱们都得好好学学。

总理离世后的各项安排,都彰显了他一贯的简朴与谦逊,这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反映。他平时生活就非常简单,从不张扬。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心里想的还是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多为人民做点实事。就因为这样,周总理成了所有中国人心里永远怀念的好总理。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