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挂出“免战牌”,直言自己“无法想象”继续对中国加征关税是什么样子。
至此,距离中方宣布新一轮反制,才不到24小时。在中国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50%关税后,特朗普再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125%。
2025年4月10日,特朗普在全球贸易战中高挂免战牌,仅仅七天便宣布暂停对75个国家的额外关税。4月9日深夜,他在Truth Social宣布暂停对75个未对美国实施报复的国家的额外关税90天,同时将互惠关税降低至10%,但唯独对中国加码,将关税从104%提升至125%。
特朗普终于“体面认怂”。英国《电讯报》用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点破了这一事件:“特朗普在贸易战中先眨眼了。”尽管特朗普和他的幕僚们依然嘴硬,这一退让标志着美国在全球贸易战中输光了所有筹码,4月10日成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2018年,美国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打响。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会妥协,然而八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韧性方面取得突破。美国呢?对华贸易逆差反而扩大,曾经的强硬态度也开始软化。这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究竟是谁赢了?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八年,深深地影响着中美两国的经济,也牵动着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问题,更像一场国家之间的较量,为了各自的利益、发展方式和谁来当“领头羊”而竞争。
2018年,中美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开始采取强硬措施。美国声称为了国家安全,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和收购活动,随后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标志着贸易战正式开始。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贸易摩擦,更是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反映出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行动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美国的行为显示出其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担忧。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实力增强,影响力扩大,这让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感觉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限制中国继续发展壮大。
为了维护自身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政府正在试图阻止中国进一步崛起,因为它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一种挑战,一种对其霸权地位的潜在颠覆。换句话说,美国想要确保自己仍然是世界上的“老大”。
中国立即反击,对等值的美国商品提高关税,贸易冲突因此加剧。中方明确指出,美国的贸易保护做法伤害了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中国不会因为外部施压而退让。一个月后,美国政府再次扩大贸易战,对价值两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百分之十的关税,使得局势更加紧张。这样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这样的举动表明双方的贸易争端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作为回应,中国宣布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这种对等反制行动清晰地展示了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坚定立场。
中国的这一举措表明,面对贸易摩擦,它决心维护自身经济权益,不惧怕与美国展开必要的对抗。这也意味着中国不愿在压力下做出让步,而是选择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想阻止中国发展壮大,威胁到它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这场较量不只是贸易问题,还包括科技、金融等重要方面,很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对全球经济带来深刻的变化。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有些斗争我们现在不面对,未来我们的后代就要面对,这场贸易战关系到我们现在的发展,更关系到未来的发展。贸易战的影响快速扩散,中美两国经济都受到了打击,各行各业都感到压力。美国农民最先受到冲击,中国提高美国大豆关税,导致大豆出口量大幅下降。
出口量骤降七成,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农场破产数量增加,农民生活困难。特朗普政府提供农业补贴,希望能帮助农民,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农场仍然经营困难。中国沿海地区的出口生意现在不太好做,接到的订单明显变少了。
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前可是制造业最红火的地方,现在也开始感觉冷清了,生意难做了。很多工厂不得不改变方向,或者搬到别的地方去。工人们可能会丢掉工作,整个生产链条都受到了影响,日子不太好过。
不过,危机中也隐藏着转机。中国开始重新审视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通过改善国内市场环境、刺激消费,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
贸易战的压力迫使中国加速技术创新,成功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增强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几年,中国不只改善了生产能力,还提升了国内需求,内生经济逐渐壮大。实质上,贸易战促使中国经济更加独立自主,这出反转剧令人印象深刻。
和2018年贸易战开始时的被动应对不同,这次的反制措施将关税战转变为一种系统性的规则调整。表面上看,50%的关税税率像是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是为了后续的制裁行动预留了空间。不可靠实体清单首次将金融、科技、军工等重要领域纳入其中,这意味着中国正试图精准打击美国主导的体系的核心利益,如同击中要害。
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中国准备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更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比如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从而确保市场上资金充足。政府还会运用财政手段,比如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央行的政策核心在于:汇金公司负责在市场进行投资操作,而央行则承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相当于为股市提供无限量的资金保障,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击,加上欧盟等其他经济体的施压,特朗普政府之前的强硬态度有所缓和。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高达84%的关税后,美国面临巨大压力。
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宣布暂停对75个国家的额外关税,这实际上表明美国在全球贸易战中失去了关键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决定距离中方宣布新的反制措施仅仅过去了不到24小时,文章A生动地展现了特朗普政府的匆忙应对。
特朗普和他的团队想把停止加征关税这件事说成是“大方”和“谈判技巧”,但他说“无法想象”继续加征关税,实际上是认输,表明美国在贸易战中越来越吃亏。即使他们试图美化这个决定,这种突然的转变也无法掩盖美国在贸易战中逐渐失利的真相。这场贸易战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损害,进一步升级对美国没有好处。
面对记者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提出的关于是否继续增加关税的问题,特朗普总统的回答显得有些犹豫,他连续说了三遍“我不认为应该这么做”。这与他过去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英国《电讯报》敏锐地观察到这一变化,并评论说:“特朗普在贸易战中先眨眼了。”这意味着特朗普可能在对华贸易战中做出了让步,态度有所软化。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也显示出美国之前采取的贸易战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美贸易关系未来走向难以预测,美国若持续增加关税,两国经济可能完全分离,全球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性,中国已准备好在多个领域采取反制措施,例如对美国农产品增加关税、限制美国禽肉进口等。
此外,可能暂停与美国在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并在服务贸易领域实施反制措施,甚至禁止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还会调查美国企业在华知识产权获益情况。拥有官方媒体背景的账号引用了“消息人士”的说法,暗示中国至少已经准备好六项重要的反制措施。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挨了中国一闷棍,特朗普团队阵脚一下子乱了》
美国终将自食恶果
反正我不懂反击关税,在这里请问美国特斯拉现在多少钱一辆???
建国二进宫,我们岂能不防!
美国鬼子不是东西
必须打疼打痛打惨打翻美国,让它付出惨重代价,痛不欲生!
踢到中国这块钢板上,😂
早晚都得面对还是早面对,也让美国的狗腿子知道你们的主子我都不怕,以后自己掂量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