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国内计划经济大力转型,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全国各行各业,外贸体制的改革导致玉器市场风云突变,玉器行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

玉雕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环境的重构,国营集体玉器厂和民营企业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01、90年代玉器行业状况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重要阶段,国家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再限于经营权的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同时还出台了企业法人制度,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制度,以往由国家统购统销的模式不复存在。
玉器行业也不例外,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玉器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改为市场经济的自行销售。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风光无限,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的各个国营集体玉器厂,面对国家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时间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玉器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也在努力调整,以便适应新的形势。然而,在经历了几年的调整后,各个国营集体玉器厂产生分化,多数走向没落。

玉雕作品
01-1、国营企业状况
国营集体玉器厂在这一时期多数走向衰落。北京玉器厂在90年代后期,经济效益大幅下降,1999年5月被划转隶属北京市崇文区政府管理,从过去的2000人大厂缩减到只剩下20多个人的小厂;南方玉雕厂也受到巨大影响,出口额从1996年的五六百万元,下降到1997年的不足50万元,一年之间竟然锐减90%的营收,最终破产倒闭;上海玉石雕刻厂这时也逐渐走向衰落,2000年时与老凤祥合并;苏州玉石雕刻厂,1992年时在全市首先实行企业改制。到了90年代末期,伴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革,不断有优秀的玉雕人才离职,最终2004年解体。

扬州玉器厂
扬州玉器厂较为例外,1981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全面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培养多名骨干技术人才,为以后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2005年8月,扬州玉器厂投资建设了4500米的扬州玉器艺术馆和玉文化展示中心。2010年投资建设的扬州玉器博物馆及扬州玉器教育基地,这些举措使其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2012年,扬州玉器厂总产值达到25147.7万元,销售收入14461.8万元,实现利润1881.1万元,总资产21733.9万元,职工总数234人。至此,扬州玉器厂成为企业改制中几大国营集体玉器厂唯一生存并壮大起来的国营玉器厂。
邗江玉雕厂从1959年2月建厂至1994年底共运营了36年,于90年代中期解体。之后大多数玉雕人自立门户,成立民营工作室或者玉雕厂,继续从事玉器生产经营事业。90年代初期,原邗江玉雕厂骨干刘月朗、汪德海等人,联合原邗江玉雕厂的中坚力量,在扬州成立了扬州市月海轩玉雕厂,此后十几年间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01-2、人才状况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产。随着这些国营集体玉器厂经济状况的江河日下,这些玉器厂的人才开始外流。各个玉器厂的能工巧匠们走向社会,或自立门户自谋职业,或去其他私人玉雕厂就职谋生,或南下深圳为港台玉商打工,导致国营集体玉器厂人才流失严重。
01-3、民营企业状况
这一时期,在多数国营集体玉器厂规模萎缩,人才外流的情况下,国家不断推出支持个体自主创业的政策,大量的资金涌入玉器市场,民营玉器工作室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民营玉器工作室逐渐成为行业重要力量,玉器行业的生产主体也向多而小的个体玉器工作室转移。
这一时期是玉器工作室起步和成长的时期,很多玉器工作室成立并成长于这个时期,如上海有倪伟滨成立的雅园工作室、吴德昇成立的吴德昇玉雕艺术工作室、刘忠荣成立的忠荣玉典玉雕工作室。北京的中鼎元玉器公司、宋世义工作室等都创建于这一时期。同时,市场上逐渐涌现出了很多玉雕名家,倪伟滨、刘忠荣、于泾、吴德昇、易少勇、翟倚卫、于雪涛、崔磊、汪德海、高毅进、苏然、张铁成、樊军民、杨曦、蒋喜等人,都在这时声名鹊起。

玉雕作品
02、90年代玉器行业特色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原料,还是销售、从业人员等方面,都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有了新的变化。
02-1、玉料供应
玉石原料作为玉雕行业的核心物质,决定了玉石行业的规模。90年代在玉料供应方面与之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基本上仍然是以和田玉、翡翠、玛瑙、松石等原料为主。

玉料
但这时,国家对和田玉原料的来源已经不再进行管控。随着需求的扩大,和田玉料的开采速度已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玉石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玉器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促进了新玉料的开发和市场流通。1993年有人开发了青海料,1996年开始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玉石材料,1997年又进口了韩料,玉石原料来源逐渐多样化,这些不同地区出产的玉料,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玉器生产企业对玉料的不同需求。
02-2、产品创新
这一时期的作品仍然是以传统的仿古题材为主,人物、花卉、鸟兽等题材居多。随着生产模式、客户群体、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玉器作品的风格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一些玉雕师开始尝试一些具有创新、创意的作品。作品的风格更加细腻,数量题材种类更加丰富,作品的体量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大件玉器作品开始减少,中小件玉器逐渐成为玉器市场的主流产品。
02-3、销售状况
产品销售作为市场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国营集体玉器厂纷纷走向衰退,生产能力下降,但是境外市场需求仍在,供需之间产生缺口。民营玉器工作室恰好填补了境外销售市场的缺口,部分产品销往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地区,日本和美国等国家。
同时,随着生产模式、客户群体、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转变,整个玉器市场逐步由完全依赖对外销售逐渐过渡到以对内销售为主,对外销售为辅的局面。到了90年代末期,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了玉器销售的大部分份额,占到销售额的90%以上。
02-4、行业发展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活跃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到20世纪90年代末,珠宝首饰生产企业达四千余家,从业人员达200万人,其中玉石行业的从业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人数高达30万人左右。

玉雕作品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90年代这10年,是民营玉器工作室崛起的10年,也是玉器行业在历史变革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这一时代产生的诸多转变,都对玉器行业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作者简介作者:王建泉
职 业: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资深珠宝投资顾问。
资 质:NGTC 宝石学家、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黑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 材料工艺学专业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珠宝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王建泉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 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 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 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 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 第 6 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450 多篇,300 多万字。阅读量 100 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注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中国新疆和田玉》、《中国玉器市场发展状况》和《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