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牧滔:书画收藏大家的鉴藏秘诀

陆逊看历史 2023-05-28 02:19:02

书画鉴藏不简单 徐邦达也曾重金买赝品

我最早接触书画方面应该是在1993年,当时我主要收藏近现代作品。从96年开始,开始参加各种拍卖会,看到拍卖会上有很多古代的书画,就突然没有理由的喜欢上了古代的作品。从此以后开始古代字画收藏一直到今天,已经接近20年从未间断过。

在此期间,尤其是早期也受到了许多挫折,买了一些假画。买错东西有时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干这行多多少少总要交点学费。交了学费之后才会更为深刻的记住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以及为什么会错,这样反而会为将来的收藏带来许多帮助,就比如说徐邦达先生,他自己买的第一张画是一张王原祁的画,买完以后很高兴的拿去给老师看,一位是冯超然先生,一位是吴湖帆先生,冯先生和吴先生当时就说这是件赝品。当时买这幅画也画了不少钱,那个时候大约是一千大洋。徐老那时家庭条件是很不错的,但是这件事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当然不只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从那件事以后,徐老就开始发奋的研究“四王”,也因此变得非常喜欢四王,为他后来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古代书画鉴定大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等于是好事多磨也不错。

徐邦达先生

书画鉴定不难 有现成路径可循

讲到古代字画的收藏,离不开对于书画的鉴定,徐老曾经说过,看一个藏家的收藏不用全部去看,只要随意在里面抽选一小部分,看了以后就知道这个人的鉴定水平和收藏水平到底怎么样,如果好的话就会都好,熊的话便会熊一窝。在这里大家可能会存在一种对古代书画鉴定的误区,认为古代书画的鉴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深不可测。其实呢,我觉得这件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反而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大家可能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也不是,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帮助大家明白。我们都知道徐邦达先生有一个雅号,叫“徐半尺”,为什么这样叫呢,因为经常他在看一张画的时候打开那么一点点,也许只有半尺,他就会很清楚的告诉你这幅画是谁画的,甚至是他什么时候画的。一般人来看会觉得这真不可思议,神乎其神的,其实呢对徐邦达先生来说,他对一个画家的画风、用笔习惯、时代特征都已经非常了解了,已经做到了了然于胸,所以他只要看到了这幅作品的一部分就能知道这个作者应该是谁。我记得我曾经拿过一个王石谷的手卷给徐邦达先生看,徐先生当时就只打开了那么一小段,可能真的只有半尺那样,还没有看到款,他就很清楚的告诉我这是王石谷的真迹,而且是他六十多岁时的画,最后打开之后果不其然。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徐先生对于王石谷画风的了解程度。

1978年10月,徐邦达与学生们在青岛博物馆鉴定书画。自左至右:杨臣彬、肖燕翼、徐邦达、杨新

通过这件事从我来说,多看书、多看各种画册、多查工具书、多看一些原作、有机会也要多去博物馆,看过了之后就会知道在哪些时期有哪些画家,他们都分属于什么画派,可以将画家按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画派自己进行分类,多看这些画家的作品,慢慢就会熟悉这些画家的时代特征,熟悉画家自己的绘画风格,甚至是这些画家在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当然在看的同时也要多做笔记,对画家按照不同时期和画派进行分类,这样看多了记多了之后就要挑选出这些画家作品的标准件,然后把这些标准件牢牢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就像平时牢牢记住朋友的长相、动作。当然不止要记住这些东西,最好能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这幅画就能知道是谁画的,一看到这个人就能知道这是谁。另外这里提一下,所谓的标准件,有些近似于瓷杂项目中的标准器,比如这个画家,这件作品肯定是他的,大家都公认这幅画一定是他的作品,那么这种画作便可当作为标准件。所以标准件的正确选择就很重要,正如前面说的一熊熊一窝,如果以错的标准件买东西那肯定是不行的。

大家是不是觉得书画鉴定的工作稍微简单了一些呢?至少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难了吧。其实往简单了说,这就是一个记忆加深的过程,有了这种记忆加深的过程以后,大家就开始收藏了。比如参加一个拍卖会,预展的时候看到某个画家的作品,马上就可以把这件作品与脑子里中的该画家的那件标准件进行对比,如果这幅画从画风、款识、书法都能和脑子中的标准件基本吻合,那么这件作品就值得去研究一下了。然后当然还有回去做功课,要更加细致的进行double check,如果二次检查之后依然没什么问题那就基本可以确认是真迹了,最后还要查询一下该画家之前作品的成交价格,如果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那么就下手竞投了。

书画鉴定入门 要掌握五方面知识

前面说了那么多,那么下面我就介绍一些鉴定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有几个方面,作为一张画来说,首先是画本身,其次是题款,第三是印章(作者印章和鉴藏印),另外还有题跋及著录。综合来说,就从这几方面着手吧。

首先讲一下画,就是画的本身,它分为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画的材质,一般有纸本,绢本,临本等,往往可以决定这幅画的年代。比如说一张明代的画,如果是清代的纸或绢,那这个画就是假的。关于画的材料,给大家讲几种特殊的材料,有几种材料只有在特殊时期才会有,一种是金鉴,包括红金和泥金。

红金扇面

泥金扇面

红金从明中期到清初,甚至乾隆,但乾隆以后基本上没有了。由于清朝中后期金的冶炼技术的退步,包括当时国力,财力的衰退,就无法做到像明代到清早期的黄金的水平。取而代之的是泥金,泥金就没有当时的红金在里头了,红金为什么红,因为金的冶炼和提炼纯度的提高,里面带一点黄的叫赤金。乾隆以后的金泛黄或泛绿,这两个放在一起很轻易就能分辨。另外一种材料叫绫本,俗称板绫,表面光滑,像真丝,出现在明代中期到乾隆,从材料因素可以判断不同的年代。

有关画的形式,包括立轴,册页,手卷,扇面,陈扇。不同的时代画家的风格不一样,所有的画风都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的,如果画的作者是明代画出清的风格,很明显画是伪造的,对比很重要。

下面讲一下款,它也是一种书法,所谓款就是一种签名。应该掌握款识的特征和细小的特点,好像公安局做笔记鉴定,每一笔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用比习惯,对不同时期的标准款应牢记于心。

款上造假有几种情况,比如改款,添款。

改款俗称小改大,为了提高画的价值,把小名改成大名。当然大名改小名也存在,出现的概率较小,也是简陋的一种形式。

另一个是添款,在没有款的画上加一些大名头的款,会增加画的价值。宋元时期开始出现,当时画很少落款,即便添款不会影响价值。但明清影响很大,为了增加画的价值,在一张名贵的画去添款,有可能导致画蛇添足。从款上看问题,不同时期的画风要与落款相吻合,款有一个避讳的问题,有些朝代某些字不能用,大家一定要注意和判断。还有就是称呼,也会体现问题,明清时期叫社兄,在那时人们喜欢结社,到明末清初叫词兄,还有道兄在康熙乾隆以后。书法也有时代特征,画的题款可以说明时间年代,必须要一致,多去博物馆,多看实物,把字画和风格区分开来,对研究书法和鉴定书画是很有帮助的。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大多数造假者都会有纰漏,所以我们要通过细节分辨画的真假。

接下来讲一下印章的问题,它是一种辅助条件,去确定想法。上博出过一本书《中国书法家印鉴款识》,书中所有的印都是从博物馆,文物商店,私人收藏,大多数都是从真迹上取下来的。其实呢印对不上,也不一定能够断定这幅画就是假的。

另外关于印泥,不同时期所用的印泥也是不同的,不同时期的印章的刻法也不同。明以前的印章不是很讲究规矩,但是清代以后开始规范,印泥亦是如此。宋元印泥是密印,但是到了明代基本都是水印,到了清代基本为油印。从印泥的颜色就可以判断出印的时代。

讲讲题跋,立轴在画心的就是题跋,在边上的为边跋,另外手卷或册页上的题跋可以成为前引(引首)后跋(题跋)。题跋对于书画鉴定也是很重要的,题跋内容往往也可以验证这幅画。题跋在市场上很热门,对作品的可靠性比较有保证,因此带有题跋的作品价格都比较高。然而历史上的造假就存在这个问题,和做古代家具的分开掺假有些相似,画心可能是对的,然而题跋是错的,或者题跋是对的画心是错的。因此有题跋的作品还是要仔细看一下题跋内容,认真考虑有时题跋内隐含的深意。

还要讲一下有关书画出版的问题,当下一批书画鉴定的老先生相继过世,市场上缺乏能够一锤定音的人,因此很多人相信一些曾经的出版资料。然而也有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所有出版过的画都是真的。出版是很重要的,但也要认真研究,还要确认出版著录的权威性,不仅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著录都要考量。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多问,书画鉴定也是一个需要大家交流的学问,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何乐而不为。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黄凯铖 呵手试梅妆 栗亚林 张希文 主编:张希文

来源:骨董时光微讲堂第35期

0 阅读:17

陆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