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是叶利钦,我最多是第二责任

历史详说员 2025-04-11 21:01:0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应该为苏联解体后,国家多年的陷入困境负责。

2012年的又一项民调显示,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近百年来最不受欢迎的领导人,他的支持率只有14%,低于尼克拉二世的31%,斯大林的28%,赫鲁晓夫的24%,叶利钦的17%。(这个排名很离谱,尼古拉二世竟然在第一!)

对于自己应不应该为苏联解体负责,戈尔巴乔夫却在2013年3月30日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指出,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叶利钦,自己最多是第二责任人。

1985年之后,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面临的是苏联经济停滞,民族矛盾激化的烂摊子: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东欧剧变等等。

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所谓改革,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在国内,他试图改革计划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开放政权等等;国际上,他推行“辛纳屈主义”,允许苏联成员国自己决定自己的内政,并计划通过签署《新联盟条约》,把苏联从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共和国联盟”。

(所谓辛纳屈主义,名字来自辛纳屈的一首歌《我的路》,被引申为苏联愿意放松管制,允许各成员国走自己的。)

戈尔巴乔夫的内政还未见成效,其“外政”改革的结果就提前显现了:苏联一开口子,对苏联早有不满的成员国便开始行动,东欧剧变随之而来,但戈尔巴乔夫拒绝像从前的苏联一样出兵干涉。

苏共内部的强硬派,军队和克格勃高层认为,戈尔巴乔夫这么搞下去,必将导致苏联四分五裂,于是他们决定发起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恢复老苏联的统治模式。

1991年8月18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将正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尔巴乔夫软禁,一天后,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戈尔巴乔夫因身体原因无法履职,自任代总统,并发布《告苏联人民书》,把坦克和装甲车开进了莫斯科市中心,包围了俄罗斯联邦政府的大楼。此事即历史上著名的“八一九事变”。

他们为何要武装开进莫斯科?原因很简单,因为俄罗斯是苏联的基本盘,而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则强势反对苏联,还为此退出了苏共。

叶利钦得知政变的消息,立刻宣布要协助戈尔巴乔夫推动苏联的改革,他跳上政府大楼外的坦克,发表演讲谴责政变,号召民众抵抗,并调兵进行武装防御。

此时,莫斯科人紧紧团结在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身边,他们大规模聚集,设置路障,箪食壶浆欢迎俄罗斯的军队,于此相对的是,是苏联的士兵纷纷倒戈,拒绝执行开火的命令。

八一九政变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欧美,欧美各国纷纷表态,谴责政变,支持叶利钦。在这样的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八一九政变仅仅持续了3天就宣告失败,苏联军方宣布撤军,戈尔巴乔夫被释放。

被释放的戈尔巴乔夫回到莫斯科后,发现此次政变严重打击了他的威望,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质上取代了他,成为了全国的领袖。不久后,叶利钦命令苏共立即解散,戈尔巴乔夫也由此失去了他在苏共的领导地位。

随后,叶利钦和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领导人签署条约,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试图用“独联体”这一形式取代苏维埃联盟。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偌大的苏联名存实亡。

为了避免苏联爆发内战,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当天晚上7点,他发表电视演讲,表示自己“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实上却是往另一条道路发展,支解和分裂国家的方向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

他认为解散苏联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并预言般地说道:“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荣誉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

苏联并不是在戈尔巴乔夫手里解体的,而是在叶利钦的改革下解体的,正因如此,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解体的第一责任人是叶利钦,并坚称叶利钦的那些改革方针是不负责任。戈尔巴乔夫还说,当初苏联内部民族矛盾很大,他必须做出改革,但他的改革极力主张保留苏联,那些把苏联解体的罪责归结到他头上的行为是毫无依据的。

不过,批评他的人依旧认为,戈尔巴乔夫当初对内对外改革政策过于草率且脱离实际,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他沉醉于西方的赞美中,为了博得这一赞美而依照西方的希望行事,对苏共和苏联的消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句经典的评价是:他是软弱者,错误地把权力抛在地上,从而让疯子捡了起来。

1992年之后,叶利钦在国内推行了激进的改革措施,因此和其副总统鲁兹科伊发生严重分歧。1993年,叶利钦解除了副总统的职务,成立了新的立法机关。同一天,俄罗斯议会主席团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由被叶利钦罢免的副总统接替总统。双方对峙激烈。

10月,叶利钦下令军队进攻议会大厦,经过10个小时的战斗,叶利钦获得了胜利,并拥有了巩固的地位。此后,他全力推行自由市场经济,但过快的经济改革使俄罗斯经济陷入崩溃;短期国债的发行让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总理和阁员的频繁更迭也使得政局长期动荡;而在车臣战争中,叶利钦又长期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在1999年12月31日,21世纪到来的前一天,叶利钦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讲话中,他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0 阅读:14
评论列表
  • 2025-04-15 20:44

    叶利钦在下台前一刻算是觉醒了,戈尔巴乔夫则是一直糊涂到死。这两个渣渣再加上赫鲁晓夫,总是任由各种谣言抹黑苏共、抹黑红军,典型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