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在1965年写下的遗嘱中说,越南要成为主宰印支的强国,而中国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越南不是任何国家的代理人;它为之战斗的是它憧憬的独立,是最终建立印支联邦,由它做东南亚的龙头老大,正如历史上中国在东亚占据的主导地位一样。”
《论中国》基辛格
1978年12月25日,越军集中20余万人的兵力对柬埔寨发起了全面进攻。当时柬埔寨的政权为红色高棉所领导。战争进行得异常迅速,到1979年1月7日,越军就成功占领了金边,并扶植“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领导人韩桑林组建了政权。
同时,苏联、越南、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立即承认了韩桑林政权;而西方国家包括众多亚洲国家则认为韩桑林政权是傀儡政权,他们认为,这是越南和苏联联手称霸亚洲的前奏。
1979年1月7日,越军占领金边。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1990年8月,越军从柬埔寨撤离。1990年9月,中越高级领导人在四川成都就中越关系、柬埔寨问题展开会谈,并在一年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结束了长达13年的对立状态。
战与和,决裂和友好,所围绕的核心都是:越南必须放弃成为主宰中南半岛的强国的幻想。正如文章开头所引用傅高义的话:胡志明在1965年写下的遗嘱中说,越南要成为主宰印支的强国,而中国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越南为什么总想“建立印支联邦,由它做东南亚的龙头老大”?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上的越南,曾于1827年到1850年吞并老挝,于1835年到1841年吞并柬埔寨,这是越南历史上版图最盛的时期,但这个时期持续时间并不长。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越南、老挝、柬埔寨都被法国殖民,1893年,法国人建立了第一个印支联邦,这又使得三个国家被强行捏合到了一起。
越南作为中南半岛上的大国,它一方面吸收中华文化,另一方面努力维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使自己被吞并;一方面维持自己独立性,另一方面又怀抱着一种中央王国的心态,对老挝、柬埔寨这两个邻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优越的心理,把“教化”它们视为自己的天然使命。
为了赶走外国帝国主义,消灭国内的封建主义,打倒资本主义,胡志明于1930年2月3日组建了越南共产党,这一天就是越共的建党节。然而,8个月后,越南共产党即改名为“印支共产党”,意思是越南的革命已经不限于本国,还包括中南半岛上的其它国家。
从赶走法国帝国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团结起来共同作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这个合理性的背后,又难免有一些隐晦的意图:在赶走法帝国后,自己将取而代之,成为三国的新主宰。

印支共产党一直存在到1951年2月,这一年它一分为三:越南劳动党、老挝人民党、高棉人民革命党(即后来的高棉共产党、红色高棉),但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越南劳动党事实上仍然领导着其他两个党。借助中南半岛的反殖民战争和社会革命,越南和老挝、柬埔寨建立起了特殊关系,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推行“印支主义”的越南遭遇失败,会议最终决定:老挝、柬埔寨独立,越南则沿着北纬17度线一分为二,北为越共,南为美国扶植的南越政权。
日内瓦会议后,胡志明等人决定把完成越南南北统一视为主要目标,因此便暂时减弱了对印支主义的强调,以及对老挝、柬埔寨的干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彻底放弃了这一想法。1969年9月2日,胡志明病逝,而他在几年前就留有遗嘱:“越南要成为主宰印支的强国。”
胡志明生前,凭借着柔软的身段徘徊于中苏两个大国之间,最大限度地寻求他们的帮助,以完成国家统一。然而黎笋上台后,却忘记了胡志明不可介入两大国争端的教导,在中苏分裂后毅然站到了苏联那一边。
1975年,越南在黎笋的领导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越南长达三十年的内战。在失去外敌之后,越南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并在1978年11月和苏联签署了带有军事条款的《越苏友好合作条约》,一个月后,越军大举出兵占领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建立了亲越南的韩桑林政府。此后,越军长期驻扎柬埔寨,直到1990年才完全撤出。

在完成对越南的统一后,黎笋又占领了柬埔寨的主要地区,这是黎笋武功的顶峰,然而黎笋在武功上的成就并不能掩盖他在文治——经济上的不足。在越柬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在军事的支持一路飙升,长期达到了其政府财政支出的50%-60%,由此造成越南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经济凋敝,发展停滞。
除了对柬埔寨用兵,越南还设法和老挝建立了“越老特殊关系”,借此对老挝施加控制。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老挝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老挝选择和南越建交,但北越的部队却一直停留在老挝的北部和东南部。
1975年,在苏联和越南的支持下,巴特寮推翻了老挝王国,建立了亲越南政权,并在1977年和越南签订了《越老友好合作条约》。此后,越南通过增派军队、顾问、专家,实际上掌管了老挝。一直到80年代,越南才最终撤回大部分顾问和90%的驻军,不过两国仍然维持着密切的高层来往,维持特殊关系。
1986年夏天,黎笋逝世,这为越南调整其国内、国际政策提供了空间。年末,越共在其六大上决定开始革新开放,谋求从柬埔寨战场撤军,并实现和邻国关系的正常化。
特别声明: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转载,一旦发现,必将追责!
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