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蒋介石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被迫下野,让副总统李宗仁当了“代总统”,然而,蒋介石却还担任着国民党总裁的职务,并依旧在幕后操纵一切。1月24日,国民党中央发布《特别紧急宣传通报》说:“总裁虽暂不行使总统职权,但仍以总裁地位领导本党。”
据李宗仁回忆,下野之后的蒋介石返回了老家溪口,在住所建立了7座电台,牢牢掌握国府重大事务的决策权。
蒋介石干涉和谈,以致国共谈判破裂;他把库存的277余万两黄金、1,520万枚银元以及大量珍贵文物、档案资料等运往台湾,导致李宗仁的币制改革无力进行;他还四处插手人事行政,使得李宗仁等人的挽救行动备受掣肘;又干涉军事部署,秘密将他的学生汤恩伯、胡宗南、陈诚、宋希濂等四处调动,导致国军左支右绌,处处被动……
凡此种种,使得西南和两广的国府反蒋人士义愤填膺,他们本就和蒋介石又着很深的历史宿怨,如今又看到蒋介石下野之后还在胡作非为,于是就有了强行扣押蒋介石、发动“第二次西安事变”的想法。

第一个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北伐军名将、前国军陆军上将张发奎。张发奎在国军中资历很老,当年他率部北伐,和吴佩孚激战于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为第四军打下了“铁军”的称号。叶剑英、叶挺、张太雷这些人当时都是他的部下,1927年南昌起义的部队也大都出自他领导的第二方面军。
张发奎不满蒋介石,便找到李宗仁建议说,应该把蒋介石请到广州,然后把他扣留起来。李宗仁听后大吃一惊,当场表示反对。不久之后,蒋介石又把拱卫广东的部队调走,使得广东门户大开,粤籍将领怒不可遏,张发奎于是又找到李宗仁,建议把蒋介石扣起来。
李宗仁再次表示了反对,认为这是“徒招恶名,无补实际的莽事。”张发奎则批评李宗仁说:“德邻,你胆子太小,你胆子太小!”
李宗仁辩驳说,你不在其位,可以这么想,你要是在我的位置上,断不会这样行动。如今我们最需要的有两样,一是兵,二是钱。蒋已经把兵调走,把钱运到了台湾,我们就算把蒋介石扣起来,能把兵调回来,把钱运回来吗?处理国家大事,应该从国计民生出发,不可逞一时之私愤,在败亡前夕做出这样无济于大局的事情,为天下所笑。
张发奎听后还是不理解,认为李宗仁太姑息了,但是没有李宗仁的支持,他毕竟无法独自完成这件大事。

当时的蒋介石不知道李宗仁和张发奎在私下里有过这段密谋,频繁坐着飞机在广州和台湾之间穿梭,李宗仁如果狠下心来,依靠粤籍将领把蒋介石扣起来不是办不到,不过李宗仁认为这样做无补于事,反而会损失掉国民党的最后一点光荣。
不过话说回来,在经历了一次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已经更加谨慎妥当了,李宗仁就算想要动手,恐怕也要大费周章一番,弄不好最后会两败俱伤,甚至两败俱死。这一点,从《李宗仁回忆录》中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
蒋介石最后一次来广州的时候,国民党内有人为了弥合李宗仁和蒋介石之间矛盾,就劝李主动请蒋吃饭,饭店在广州闹市区的迎宾馆。蒋介石前来赴宴时,“沿途布满了便衣队,带着大批卫士”,将迎宾馆“重重包围,如临大敌”。
吃饭间,李宗仁不见始终蒋经国的身影,事后他才听自己的副官说,宴会期间,蒋经国带了一群人在厨房检查,每一道菜,任何配料都要经过他们的检查才可端出。显然,蒋介石父子对李宗仁也早有防备。
李宗仁是蒋介石一生的死敌,蒋介石几次下野,和桂系有着深刻的联系。但少有人知的是,李宗仁和蒋介石是结义兄弟,当年北伐前夕,蒋介石力邀李宗仁和自己互换兰谱,结为兄弟,李宗仁无奈从之,但两人后来很快就反目成仇,全无金兰兄弟的情谊,不过蒋经国见到李宗仁后,总还要恭恭敬敬地叫李宗仁一声“李叔叔”(蒋比李大4岁)。

除了张发奎,还有不少人想趁乱把蒋介石扣押起来,比如当时的“云南王”卢汉。卢汉和龙云是情同手足的挚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调虎离山,命令卢汉率领滇军精锐前往安南接收投降日军,背地里则让杜聿明率部包围了昆明,软禁了龙云。龙云自此失势,卢汉成为云南省主席,在蒋介石的手下仰人鼻息,耻辱求存。
广东解放后,蒋介石把在大陆的防御重点放到了西南地区,云南一下子成了战略要地。有一天,卢汉找到李宗仁,郑重地向他建议:“要不要由我们二人联名给蒋介石发电,把‘国民政府’迁到昆明来?等他一到昆明,我便把他扣起来,一块一块割掉他,以泄心头之恨。”
“扣起来,一块一块割掉他。”卢汉的话说得李宗仁毛骨悚热。当时战争还没有打到四川,云南就已经如此不稳了,李宗仁心想,如果打到云南,卢汉还不得把我和蒋介石一起绑了,献给解放军?在昆明小住几日后,李宗仁就匆忙返回了桂林。
除了张发奎、卢汉,四川的地方实力派刘文辉、邓锡侯由于长期和蒋介石有矛盾,也有“抓蒋”的意思。1949年12月7日,蒋介石召刘文辉、邓锡侯谈话,两人此时已经和解放军取得联系,正在筹划起事。听到蒋的召唤,他们托故不来,从成都逃走,并在2天后和云南卢汉通电起义。

当时卢汉给刘文辉、邓锡侯发电,要他们联合四川的将领,迅速把蒋介石扣起来。得知消息的胡宗南等人连忙劝蒋介石赶快离开,这才避免了一场冲突。
在台湾期间,仍有不少人发起过“捉蒋”行动,比如1964年1月的“湖口兵变”,时任“陆军装甲兵副司令”的赵志华在检阅部队是,突然大骂“参谋总长”彭孟辑、参军长周至柔,声称蒋介石已经被腐败集团包围,必须“清君侧”,要官兵跟着他去“扫清坏人”。还有震动一时的“孙立人兵变案”,据说当时孙立人纵容部下郭廷亮“武装叛乱,密谋犯上”,此事导致孙立人在1955年被解职,无限期软禁。
蒋介石身居高位,部下却纷纷想造反扣蒋,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蒋介石待人处事不公,盲目亲信嫡系,排挤消灭旁系,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