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宋任穷找到纪登奎劝他辞职,纪登奎:坚决服从中央安排

历史详说员 2025-04-21 21:57:27

人生的伯乐

1951年,28岁的纪登奎在许昌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从此他的人生就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这一年,纪登奎是河南许昌县的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毛主席在南下视察工作的时候正好途经许昌,并在专列上召见了许昌的领导干部。

28岁的纪登奎表现出色,淡定从容,各项数据烂熟于心,如数家珍。由此,毛主席一下子就记住了纪登奎。

不久后,《人民日报》就在头版发表了“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社论,身为许昌宣传部部长的纪登奎一炮而红,很快就当上了许昌地委书记。

纪登奎是山西武乡人,全面抗战爆发那一年,他正好参加革命,在薄一波领导下的牺盟会工作,此后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调任许昌地委副书记。

许昌会面后,毛主席对这个比他小30岁的青年干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他每次到河南,都会专门听纪登奎的报告,关注他的成长。

1958年,纪登奎调任洛阳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1963年升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

1967年,随着一月风暴的展开,省委被“夺权”,纪登奎也因此有小半年的时间不知踪影。由于有毛主席这层关系,纪登奎很快获得解放。

1967年9月,毛主席路过郑州,再次在专列上召见了纪登奎等人。一见面,就握着他的手说:纪登奎,老朋友了!

随后,毛主席问纪登奎上半年受苦的情况如何,纪登奎没有一味诉苦,而是豁达幽默地说:受苦也能锻炼人,坐“喷气式飞机”就跟割麦子差不多。毛主席听后大笑。

1968年1月底,河南省革委会成立,纪登奎不出意料被任命为革委会副主任。

紧接着就是1969年4月的九大,作为与会代表之一,他被毛主席点名作为“革命干部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这让纪登奎受宠若惊,他多次推辞,但毛主席主意已定。在九大上,。陈永贵代表农民,王洪文代表工人,尉凤英代表妇女,孙玉国代表解放军,纪登奎则代表革命干部,他们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人。

在随后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纪登奎又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并在不久后进入中央。

后来,纪登奎的儿子问他,为什么毛主席要在九大上提拔他,纪登奎认为应该是毛主席很欣赏他那段“受苦也能锻炼人”的发言。

辞职也要顾全大局

来到中央后,纪登奎先后先后担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组长,军委办事组成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政委等重要职务。

其中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北京军区政委。当时是1970年12月,纪登奎和李德生奉命参加“批陈整风”,毛主席把军委办事组叫来,说:“你们这个军委办事组,象粘土一样,板结了,不透气了,需要掺砂子。掺了一个李德生,看来还不够。我给你们再派一个文官,我的老朋友,纪登奎。怎么样啊,你们欢迎不欢迎啊?”

纪登奎也算老八路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行政干部,最多指挥过一个团的地方兵力,而且作战对象还是土匪。如今他却一下子成为北京军区政委,领导七八十万部队,纪登奎怎么能不感到惶恐?但奉命“掺沙子”之后,纪登奎不负所望,守住了北京军区,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纪登奎就找到了小平同志,要求辞去北京军区的职务。当时小平同志表示挽留,但纪登奎态度坚决。

他对儿子纪坡民说:“我在中央、也在军队干了这么多年了,能连这个道理也不懂?掌握军权,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也不一样。”

纪坡民后来反复思考的父亲这句话,最终想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要坚持辞去军职:对于一个手握军权的人来说,如果他处于逆境,想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表示忠诚,唯一的方法就是辞去军职。这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人为友为自己。

辞去北京军区政委后,纪登奎还担任着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的党政职务,到了1979年夏天,纪登奎就想主动把这两个职务也辞掉。他找到吴德同志商量,吴德同志是个“稳健派”,他认为,辞职的事情,不应该自己提,应该由组织来提;三中全会后,小平同志说过中央的人事“只进不出”,在这个问题上要听安排,顾大局。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前,中央派宋任穷、王鹤寿找纪登奎谈话。两人代表组织向纪登奎进行了表扬:你是很有能力的干部,来中央以后,我们听说百分之七八十的中央文件都是你主持起草的……

但是,为了完成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的调整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任务,改善党的领导,他们也和纪登奎谈到了辞职的问题,纪登奎听后立即表示:我服从中央安排,同意主动辞职。

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批准了汪东兴、 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免除或提请免除了他们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1982年,中央安排纪登奎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做农村政策调研,纪登奎的职务是“部级研究员”。

据纪坡民回忆,父亲退休之后,曾想过要写两本回忆录,一本是他个人的历史,一本是他来到北京后的经历,但是由于他年纪还不算太老,就没有尽早动笔。结果谁知道,在1988年7月13日晚上,纪登奎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那两本回忆录就再也未能完成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特别声明: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转载,一旦发现,必将追责!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