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为何敢杀慈禧太后的宠宦安德海?从表面看,是因为安德海违反了清王朝“宦官不得擅自离京,违者杀无赦”的祖制。可细想想,安德海虽然仗着慈禧太后的恩宠、有些飘飘然了、甚至狂妄到连宦官出京的手续都懒得去办,便打着为慈禧太后办差的旗号出京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慈禧太后同意的!那么,丁宝桢为何“视而不见”,宁得罪慈禧太后也要杀了安德海呢?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清穆宗同治帝!因为安德海经常搬弄是非,同治帝对他也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彼时慈禧太后突然去世、同治帝正式亲政,他第一个就不会放过安德海!据说当年恭忠亲王奕訢私下里示意丁宝桢“快刀斩乱麻”、直接诛杀安德海,不给慈禧太后留下转圜的余地,就是在传达的同治帝的意思。换言之,想要安德海命的,不仅仅是奕訢和慈安太后,还有同治帝!
▲清穆宗同治帝画像。
这三股势力拧在了一起,慈禧太后就不得不掂量掂量了。要知道,彼时可不是光绪十年“甲申易枢”之后,慈禧太后的权势远没有后来那么只手遮天。更何况,安德海的“吃相”也的确过于难看了!安德海终究不过一介阉奴、慈禧太后身边的一条狗罢了,慈禧太后喜欢归喜欢,可那不过就是您喜欢您家哈士奇、金毛、拉布拉多的那种喜欢罢了。为了一条狗而去得罪家里那么多重量级的亲戚、甚至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换作您是慈禧太后,您会这样做吗?不言而喻……
▲恭忠亲王奕訢照片。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画像。
因此,彼时的慈禧太后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也不好明着发作。况且丁宝桢的理由还那么冠冕堂皇——安德海的确是违反清王朝的祖制了!慈禧太后还能说什么?只能咽下这口气。那么,丁宝桢的结局到底如何呢?这一点颇让一些人出乎意料,慈禧太后非但没有秋后算账,而且还在光绪二年将丁宝桢提拔为了四川总督加加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即便是在“甲申易枢”之后,只手遮天的慈禧太后依然没有动丁宝桢,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一干就是十年。光绪十二年,丁宝桢死于任上,享年66岁,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入祀贤良祠。从这一系列死后哀荣来看,慈禧太后对丁宝桢似乎并没有那么反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丁宝桢诛杀安德海虽然是奕訢授意,但他并不是“恭党”,他更多地还是在执行权力中枢的意图。毕竟,彼时奕訢的背后还有同治帝,诛杀安德海不仅是奕訢的主意、更是同治帝的意图。再者,在后来慈禧太后与奕訢的斗法中,丁宝桢并没有站到奕訢一边。这就给了慈禧太后一个比较好的印象——丁宝桢诛杀安德海是出于公心,最起码是在执行自己亲生儿子同治帝的意图,而不是党附奕訢。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照片。
而这,慈禧太后要相对容易接受一些。同治帝不同于后来的光绪帝,他毕竟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慈禧太后只是弄权,但对这个儿子还是真心的,所以也引发了慈禧太后的一个纠结矛盾心理——既不想儿子跟自己争权,又想儿子跟自己争权。不想,是因为此举会影响自己手中的权力;想,则是因为母亲希望儿子能够“青出于蓝”,将来能够做一个有作业的皇帝。丁宝桢诛杀了安德海虽然影响到了慈禧太后的权威,但这背后也让慈禧太后看到了儿子同治帝身上的“闪光点”,这就足够了!仅此一条,就足以保住丁宝桢了。
▲丁宝桢照片。
彼时的慈禧太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自己会白发人送黑发人,将来儿子终究是要独立行使皇权的,必然要有自己可用之人。奕訢手下的那帮人是不能再用了,同治帝总要有自己的人吧?只要丁宝桢不是“恭党”,他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同治帝的可用之人。把这些人都杀了,将来同治帝亲政了用谁?总不能继续用奕訢手下的那帮子人吧?这是慈禧太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只要丁宝桢没有彻底投入奕訢的怀抱,那他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事实也的确除此,在后来的日子里,丁宝桢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慈禧太后的疑虑,他并不是“恭党”,慈禧太后自然不会因为一条狗的死而自断膀臂!到了这个层次的人,更多地还是从大格局上来看问题,私人恩怨要相对次要一些。只要丁宝桢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慈禧太后、没有彻底投入其他政治势力的怀抱,他对慈禧太后而言就还有用,慈禧太后有为何要办他呢?慈禧太后虽然谈不上多有作为,但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这一点从她对左宗棠的态度就能看得出,那种在军中颇有影响力的“老刺儿头”慈禧太后都能容得下,又怎会容不下一个丁宝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