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诸葛亮一句话要了刘封的命,是刘封“三刀”去了自己大半条命,最后被诸葛亮补刀。
关羽、刘备两人亲如兄弟,刘备令关羽督荆州,刘封却多次拒绝关羽发兵援助,致使荆州失地、关羽覆灭,此刘封砍向自己的第一刀。
孟达投靠刘备,刘备赏赐鼓吹仪仗,关羽败亡后,孟达投靠曹魏,这是御下不力给丢失三郡埋下危机,此砍向自己的第二刀。
刘备让刘封守东三郡(西城郡、上庸郡、房陵郡),却防守失败丢失三郡,导致刘备东出伐魏的道路被堵,此砍向自己的第三刀。
当然三刀下去,刘封并未达到必死的地步,但正如诸葛所说,难以制御,刘禅上位后是个危机,不如早除。
第一刀关羽北伐时,擒于禁灭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除了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等投降外,还有一大群盗贼响应关羽,给曹魏带来极大震动。
为了加快攻陷樊城、襄阳,关羽下令刘封、孟达前往支援,但刘封以东三郡刚刚归附为由拒绝出兵。关羽交战中失利后,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虽然这刀看似致命,但实则没有。因为关羽无法命令刘封,刘备授予关羽督荆州事,镇守的荆州五郡中可不包括东三郡,关羽不知是出于对行政区域管辖的误解,还是对个人地位的自恃,下达了出兵命令。刘封面对关羽的命令确实可以不听从,因为行政归属上,他的地盘属于益州管辖。
所以,关羽之死,刘封有情理上的责任,但律法上揪不出毛病。刘备的反应也只是恨刘封,直到刘封兵败逃回成都前,一直没有下达任何处分。
第二刀孟达和刘封是一同攻打东三郡的领兵将领,平定之后继续屯兵驻守。刘备明面上还是比较拉拢孟达,赏赐其鼓吹仪仗。但关羽败亡后,孟达比刘封心里通透,虽然刘备暂时没有理由处置两人,但终究是个不可忽视的暗雷。
作为墙头草的孟达投靠了曹魏,这其中还发生了刘封剥夺孟达鼓吹一事。为何夺鼓吹?要么两人之间有嫌隙矛盾,要么刘封借此事敲打孟达。小王认为属于后者,因为在攻下东三郡之前,两人之间并未有任何矛盾记录。关羽下令支援时,两人也一致拒绝,如果两人有矛盾,大几率会上演“你拒绝我同意”的戏码,可是并没有。
同时,孟达给刘封的劝降信中,言辞恳切没有忌恨之意,是从刘封的血缘亲疏角度出发进行力劝。可见没有被夺鼓吹,孟达依然会跑。那刘封只有是敲打孟达一种目的,因为孟达明白刘备迟早会因为关羽之死,找到两人泄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提早逃跑。并将这个想法告知了刘封,想拉着刘封一起。
小王推测,刘封拒绝了此事,两人才发生了纷争、导致不和。刘封为了避免孟达有不臣想法,趁机夺其鼓吹以示警告,没想到孟达反意已决,也造成了先有矛盾后夺鼓吹、逼迫叛逃的假象。
第三刀徐晃夏侯尚领兵攻打东三郡,孟达已走,申仪又叛,刘封大军被破、独木难支,逃回成都,申耽无奈之下,也投降了魏国,至此蜀国东出伐魏的道路被堵死。
此时,刘封陷于绝境,因为刘封与孟达两人不管什么出自什么原因,孟达确实叛逃,刘封也确实夺其鼓吹,在旁人看来就是欺凌孟达。刘备将此事归结于东三郡防守失利的重要因素。可刘封没法解释,难道说提前知道孟达要反叛,因为没有支援关羽?早知道为何不报、夺兵权囚禁?
当然,仅仅丢失城池,倒也可以原谅。比如廖立,五六年前,吕蒙暗袭荆南三郡,廖立弃城逃跑,刘备不仅没处罚,还给了巴郡太守一职。但刘封还有关羽一事,刘备此时再次提及。
新罪旧账并在一起,刘封已是命悬一线,如果有人说几句好话帮衬一下,刘封或许能逃跑死劫。
但诸葛亮补刀了,因为刘封没有大局观、对关羽都置之不理,难以制御是显而易见。特别是刘备以后亲儿子即位,这个养子可能会生事端,内部不稳不利政权更迭,不如借此除掉,才发生了诸葛亮劝说刘备杀刘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