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年,唐太宗准备亲征高句丽。
当他由长安抵达邺郡时,亲自写文祭祀了魏武帝曹操。
其中写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数,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为何要对曹操做出这样的评价呢?
唐太宗的用意。
李世民虽熟读历史,但他并不是一位作学术的历史学家,而是一位帝王。
帝王之语,自然本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实用主义。
所以,李世民不必全面评价曹操在文学、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造诣,而是突出评价了他的“临危制变”、“料敌设奇”。
而评价这两点,正是当时李世民所需的。
当时,李世民要亲征高句丽,许多大臣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但无功而返,而且引发了国内矛盾,这是隋亡的重要原因,这些也都不是太久远的事情。
所以,尉迟敬德就表示:陛下亲征辽东,只留太子在内地,恐怕会发生隋朝时杨玄感这样的叛乱。
群臣两个担心:1、国内有变;2、无功而返。
这种情况下,唐太宗以祭祀曹操之口,说出了他的回答。
“临危制变”:曹操进攻徐州时,张邈、陈宫迎吕布入兖州,几乎使曹操失去根据地,曹操一度考虑去依附袁绍,这是曹操曾面临的最大危险,也是类似于“杨玄感之变”的危险。可是,曹操“临危制变”有方,收复了兖州,渡过了危机。
“料敌设奇”:曹操进入邺城后,组织了远征乌桓,也是直抵辽东。在郭嘉的辅佐下,曹操算准了乌桓的想法,千里奔袭,一战而定。
曹操能够“临危制变”、“料敌出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你们还怕我李世民做不到吗?
何况,曹操不如我李世民。
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不能统一天下,而我李世民,此时早已经是“天可汗”了!
通过祭祀曹操,通过拿自己和曹操和比较,来解答当时人对太宗征高句丽决策的担忧,正是李世民的用意。
那么,客观来说,李世民对曹操的评价,有没有道理呢?
李世民也并不是为了一时利益而胡说八道,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一将之智有余。
曹操的才能,确实远远胜过了“一将之智”。
即便是死对头诸葛亮都佩服地表示:曹操用兵,“仿佛当年孙(武)吴(起)”,出神入化。足见曹操的军事才能。
当然,曹操能够统一北方,靠的绝不仅仅是“一将之智”。
经济上,曹操发展了屯田制,极大缓解了经济上的困难,以至“足兵足食”。
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道义高地。
这两点,正是曹操得以最终击败群雄,统一北方的关键。
董卓、李傕的凉州军,也曾挟持天子,更是早早占据了关中及洛阳周边,态势上很有利,且兵马精锐。
然而,他们不善发展根据地,只以劫掠“就食”,解决军粮问题,因此,最终土崩瓦解。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其政治影响力远在曹操之上,地盘也比曹操富庶。
然而,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号召力上的优势,从而得以“以顺击逆”。
杰出的军事才能,加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非凡的经济建设能力,“一将之智有余”的曹操得以平定北方。
那么,曹操为何不能一统天下呢?
正是李世民所说的“万乘之才不足”。
万乘之才不足。
曹操不能一统天下,绝非“一将之智”不足。
赤壁之战确实败了,但也绝不是演义中一般“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事实上曹操元气并未大伤。
此后,征马超、定张鲁,曹操继续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军事素质。
然而,“四越巢湖”无功而返,汉中之战被人挤出汉中,襄樊之战险象环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作战中,曹操并没有出现指挥上的严重失误,甚至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
可是,曹操不但距离一统天下越来越远,还一度有些狼狈。
这是为什么呢?
“万乘之才不足”,自己给自己挖了坑。
原本,曹操所统治的地区,不但面积最大,而且是当时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区域。
可是,在北方的征战中,“州郡残破”,人口流失,生产、生活秩序混乱,已不足以给曹操提供一统天下的物质条件了。
而曹操本人,正是造成这些的罪魁之一。
徐州,本是富庶之地。
曹操征陶谦时,大肆屠杀,杀人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又在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时,“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征吕布时,再次屠杀了彭城。
这些屠杀,不仅导致徐州残破,而且,许多淮泗之间许多大族举族南下,南渡的“淮泗集团”后来构成了后来东吴政权重要基石。
平定张超之乱时,“屠雍丘“。
官渡之战后,数万袁绍降军悉数被屠。(有史书说为七万)
曹操征张鲁时,在河池屠“氐”;夏侯渊“虎步关右”时,又“屠兴国”、“屠河池”;曹仁镇压侯音之乱时“屠宛”···
“屠之”、“屠其城”,在《魏书》中出现的频次惊人。
此外,”屠三族“也发生了多次,而在“围而后降者不赦”军令下被屠者就可能更多了。
这些“屠”,使北方州郡残破,生产、生活秩序完全被破坏。
此后,曹操又多次采取“徙”的政策。
徙淮南民、徙汉中民、徙河东民、徙武都氐、欲徙宛民···
诚然,这些”徙“,是曹操争夺人口的一种方式。
然而,许多”徙“,则是为实现军事目的而残破百姓,结果进一步削弱了自己。
比如,担心孙权掠夺”淮南民“,强令淮南民北迁。结果,淮南民痛恨曹操,纷纷南渡投靠了孙权。
又比如,为了充实关中人口,加强对汉中作战的后勤力量,要迁徙宛城等地人民到关中,结果引发了宛城叛乱。
正是这些举措,导致曹操无法一统天下。
大肆屠城,导致州郡残破,曹操的统治区虽大,但大片区域生产、生活秩序未能恢复,无法支持对汉中、江南的作战。
大肆屠杀,更是使曹操失去了许多百姓、士人的支持。许多人追随孙、刘,恐怕绝不只是“汉贼汉相”的名分而已,而在关羽水淹七军后,“许都以南盗贼四起”的险境,更是百姓对曹操残暴行径的反抗!
法正之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曹操的问题:曹操平汉中而不攻蜀,“非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尔”。
不是曹操智力不足,看不到机会,而是内部问题太多!
“万乘之才”不足,无法真正稳定北方局势,不独是曹操得汉中后无法继续攻蜀的原因,也是曹操无法平定天下的根本原因。
李世民对曹操的评价,虽是出于现实考量而作,但也符合实际情况。
唐太宗虽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对曹公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一个二代嘲笑创业的一代能力不足,自己一生都被世家压制,有资格嘲笑曹老板吗
隋唐之前是五胡乱华,经历了300多年,所有人都想大统一,没有血脉的区别。东汉末年可不一样,天下人认可的是刘姓。曹老板很难得人心,不懂历史里的弯弯绕绕可不要瞎说!
李世民确实有藐视一切帝王的资本,文治武功都是顶级的六边形战士[得瑟]
李世民这货举国之力没打赢高句丽,曹魏时代,毌丘俭就把高句丽打的只剩灰了,究竟谁厉害?
不妥当[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曹老板生活的年代,群英璀璨…………针尖对麦芒,得胜,胜了也不光彩;针尖怼针尖,自己无损,它针挂逼……那才是顶级能力的提现[鼓掌][鼓掌][鼓掌]
曹老板能力还不行?不看看对手?文庙武庙多少人是他对手?[得瑟][得瑟][得瑟]。
在李世民面前也只有朱元璋能被夸两句,可惜李世民不知道朱元璋[得瑟]
一个司马懿都降不住,还想称帝?
说实话,东汉末年这个时期很奇怪,董卓,袁术,袁绍,曹操,刘备,孙权,每个人都有希望问鼎,但全部在其最巅峰时期发生了大败,没有一个例外,就好像上天安排好了一样。
李世民也是靠关陇贵族集团支持下才成功的,曹操的家底是他任本事得来的
他就是有个好家族,曹操那时候有什么
曹老板生活的时代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能一统北方,压制少数名族,确也不易
一个一统,一个割据。高下立判
李世民放猪屁,他可比曹操起家的资本雄厚多了
李世民一个富二代,对兄弟残忍对父亲恶毒,一生都被诅咒,何德何能敢评价曹操,居然说曹操垃圾,要不你也写一首"龟虽寿"
曹老板还是牛逼的只是一家短命葬送了曹魏
三国内乱,真正乱的是世家。没有世家拖后腿,曹操早完成大一统了!特别东吴,实力最强,世家搞得乌烟瘴气!
曹老板赤壁遇瘟疫,不然早就一统天下了,能力肯定无敌,刘备除了曹老板谁也不怕,孙吴要不是有大都督,每一代都很强也早就垮了,只能说那时强人太多,错过了一次就没机会了,后面曹老板后方一直有人造反不然也还有机会,谁让曹老板不维护世家,唯才是举,当时就是逆天,不然还是有机会的
说那么多我还是佩服朱元璋,开局一个碗。
如果把李世民放到三国能有多大成就?能立棍吗
评价很中肯,曹孟德没有杀父弑兄
曹操好猜忌,绝对信任的只有诸曹夏侯,所谓5子良将也不过是短期内受重用,后来都曲于诸曹夏侯之下。而诸曹夏侯里能打的也就夏侯渊一人,进关中平拢右,帮助曹操大面积开疆拓土。其他的也就守个城之类的。
确实如此,[点赞]
大佬的评价标准没啥好说的,普通人就不要去讨论了,没啥意义。
秦隋结束数百年大乱,汉唐摘了桃子
都是一打二,曹老板败走华容道,李世民一战擒双王
杀兄弑父
法正是个人物,其见识和胆略辅佐刘备,其君臣当得天下,可惜天不容之,使天下逆转!
客观的说,曹操的对手刘备,孙权都是一时之雄杰,李唐的对手没有哪个能跟刘备孙权匹敌,这就是李唐能统一天下,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也不看看曹操是什么对手,李世民是什么对手。
怎么不说李世民没遇到孙权和刘备这样的对手呢
没有夏后氏之血的支持,唐童和李鸿章差不多。那么就清绝,中华族所有人丁超过五十万的种姓的武运吧
主要还是曹操有顾虑最先曹操是想扶汉的,而李世民不一样,比曹操狠的多。
看宛城那事办到,就知道曹老板确实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笑着哭]
宋朝面前,阿猫阿狗都是对手,韩信李靖面前,通通都不是对手,
不是
其他不多说,论打外族,三国时期真的是吊打任何时代,二线将领都可以压着外族打,何况一线都在内耗
论才华,李世民不如曹操,治政,军事都比不上曹操。曹操是古今少有的全才。
感觉李世民还真比不了曹孟德
李世民的话有资格,其他帝王就不好说了
反正后面的都说前面的这不行,那不行。
他也配评价曹操?
没说错,用奥尼尔的话说,你没有总冠军戒指
差不多,还不如他的儿子。曹睿能力可能更强一些
曹操[笑着哭]:我起码不杀我兄弟
没有大帝的气魄,没有刘备得人心
杀兄弑父之徒,岂能评价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