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白崇禧死因成谜,葬礼蒋介石第一个到场:他能善终是幸运的

红色先驱 2024-09-25 17:54:58

1966年12月2日,73岁的白崇禧被人发现死在卧室地板上,尸体周身发紫,睡衣和床单被撕得稀烂,床头还有半杯没有喝完的酒。

白崇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是非功过,抑扬褒贬难一,但又具有非同一般军事才能的人物。

作为一代军事家、桂系第二号人物、国民党陆军上将,白崇禧享有“小诸葛”、“当代张良”、“常胜将军”等称号,日本人称他为“战神”,毛主席则称他为“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在中国最动荡的二三十年代,白崇禧建功立业,于广西崛起,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中却自恃雄兵在握,执迷不悟,负隅顽抗,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老本灰飞烟灭,最后,成为孤家寡人的白崇禧仓皇飞往台湾,却只落得个在异乡凄惨去世的下场。

死后,有关他“暴亡之谜”的种种传言甚嚣尘上,但始终没有个结论。

后来白崇禧的八子白先勇撰文回忆: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我很震惊,太突然了,我之前也没有任何感应……但我没有落泪,一夜无眠,只是对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逝去,觉得悲凉。

白崇禧1893年出生于广西临桂县会仙镇山尾村,祖上本是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白志书弃文从商,在桂林经营了一家粮油店。

不过在白崇禧11岁时,白父便撒手人寰,账房趁火打劫,卷走了所有资产,自此家道中落,他只能依靠姐姐和姐夫的微薄收入上学读书,日子过得很艰难。

彼时,白崇禧在离家3里地的会仙小学读书,因天资聪颖,深受小学校长李任仁的青睐,对他多有资助。

后来白崇禧从小学毕业后,多亏了李任仁专程赶到他家,告知了他广西陆军小学招生的消息。

蔡锷

当时广西陆小接受的是军事教育,优等生可直升陆军中学,更优秀的还可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当军官,陆小总办蔡锷更是文武双全,14岁中秀才,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广西后为训练新军殚精竭虑,颇负盛誉。

如能进入陆小,成为蔡锷的学生,对于当下一贫如洗的白崇禧来说,可以说是“天大快事”,约等于上了天堂。

结果如愿以偿,白崇禧最终以千余人报考,仅录取120人中第六名的成绩,成功入读陆小。

只可惜好景不长,开学3个月后,白崇禧就患上了疟疾,无奈回家休养。

一年后,白崇禧的病依然不见好转,已经为他保留了一年学籍的校方只能作退学处理。

所幸,后来在李任仁的帮助下,白崇禧又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并且因为屡次考试成绩均名列第一,被定为“领班生”。

白崇禧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广西招生学生敢死队,白崇禧报名应征去到武汉,后敢死队撤销,白崇禧进了武汉陆军中学,毕业后考取保定军校,梦想成真,自此踏足军界。

1916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白崇禧回到广西,在桂军中任连长、营长。

1921年,白崇禧在一次战斗中坠马负伤赴广州治疗,临行前就所属部队交由驻于梧州的己任旅长的同学黄绍竑指挥,并与之讨论了有关广西前途的问题。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参加以三民主义建国为号召的广州革命政府”,从此开始了白、黄合作的历史,为广西的统一建立了初步的武装力量。

白崇禧、李宗仁

彼时的广西,军事、政治力量错综复杂,欲使广西加入广州革命政府,必须先统一广西。

1923年,白崇禧在大元帅座车上晋见了孙中山先生,表示了“广西竭诚请求加入革命行列”的愿望。随后不久,白崇禧即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参谋长,黄绍竑为总指挥。

如此,白、黄力量大大加强,但仍不足以与旧桂系陆荣廷等抗衡,于是白崇禧又将李宗仁拉入了自己的阵营。

有了李宗仁的加入,广西的统一指日可待。

黄绍竑、李宗仁、白崇禧

1924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在桂南崛起,很快统一了桂南。三人还获得了“广西三杰”的称号。

一年后,三人又一举统一广西。至此,干戈扰攘近5年的广西战事终于平息,白、李、黄三人成为广西的新主人、新桂系的代表人物。

所谓新桂系,“新”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较之旧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为代表的新桂系,各级军官都主要以军校毕业生为主,注重军事训练和战术运用。

也正因如此,新桂系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之所以顺利开展及胜利进军,有赖于两广的统一,并以此作为北伐的后方根据地。

在此之前,孙中山在世时,曾进行过多次北伐,但都失败了,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统一、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而1925年白、李、黄统一广西后,即应广东方面的请求派部队协助广东统一南路,并对统一广东的一系列战事给予了积极地配合和大力的支持。

1926年1月,白崇禧作为广西代表,前往广东,就两广统一具体事项与国民政府商讨。

1926年3月30日,两广统一正式告成。如此为北伐战争提供了统一稳固的根据地。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誓师北伐,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就此开始。白崇禧应蒋介石之邀出任北伐军副总参谋总长,代理参谋总长之职。

北伐战争中,1927年1月,白崇禧赴浙江督战。

周荫人

彼时浙江战事不利,北伐军总指挥何应钦正率军进攻福建周荫人部,暂时无法入浙,于是给白崇禧拍电报:要他退守常山,待其解决周荫人后,再会师进攻,以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而另一方面,蒋介石却给白崇禧拍电,要他战守自决。

而白崇禧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不退不守而取攻势。

他故意令部队在白天行军,由江的左岸行至右岸,让敌人的谍报人员报告,白崇禧部重点在右岸。

敌指挥部得到谍报人员消息,于是命令部队向右岸移动。

殊不知就在这时,白崇禧已于夜间秘密将右岸队伍调回左岸,右岸只留了一师一团,以牵制敌人。

等到敌人发觉白崇禧部重点已经转移至左岸时,已经来不及渡江。

而白崇禧早已命强行军连夜深入敌后,直捣敌将总指挥部,大获全胜,占领杭州,肃清浙江。

经此一战,白崇禧“小诸葛”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作为北伐军高级将领,他在北伐战争中,冲锋陷阵,亲临前线指挥,对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此战后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了1926年7月开始北伐战争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1927年8月13日,白崇禧与李宗仁主导了一出“逼宫”大戏,要蒋“不宜以个人地位而牺牲党国大计”,最终迫使蒋介石通电下野,由桂系把持了中央大权。

后蒋介石与昔日政敌汪精卫暂时联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操作权谋之术,才从桂系手里夺回中央大权。

可以说,新桂系主要领袖包括白崇禧在内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合作也有矛盾。

北伐战争之后的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双方之间矛盾愈加尖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白崇禧和李宗仁更采取了一系列抗日反蒋的行动,包括支持1932年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为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提供经济支持、发动“两广事变”、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统一的抗日战线等等。

当然,也有说白崇禧和李宗仁实际上是借国共合作抗日,达到巩固加强广西地力,进而与蒋介石争权夺利的目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白崇禧和李宗仁在抗战爆发前的一系列抗日反蒋活动,在客观上对于逼蒋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抗日战争中,白崇禧更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

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后来在回忆文章中也曾写道:

我父亲很自豪的战役是台儿庄大捷,他在这一仗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从开始的调兵遣将部署,到台儿庄最关键的时候,蒋介石派我父亲飞到徐州去,帮助李宗仁指挥。到后来指挥撤退的时候,进攻难,撤退也难啊。那一战是关键,我们的士气一下起来了。

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制定抗日大战略。我父亲提出“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和日本人做长期战,把他们拖垮”的战略。因为日本人当时在装备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正面大规模冲突,损失惨重,比如“八·一三”(淞沪会战又被称作“战场绞肉机”),太惨烈了。

但是我们有大量人口,有广阔空间,我父亲研究拿破仑侵俄,研究得很透彻,他说要仿效那个,俄国把拿破仑的战线拉得很长。后来我们把日本人的战线也拉到内地去,打消耗战,甚至把自己的铁路破坏,中断日本人的运输补给,中国的牺牲也是巨大的。日本人急了,急着去开辟第二战场打珍珠港,结果两面受夹击,大败。

这也正是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当年《论持久战》问世后,白崇禧深表赞同,曾这样说:

“毛先生的大作在今年5月问世后,本人已经多次拜读,并已向委员长作了诚挚推荐。我将毛先生的大作总结成两句话: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后来,白崇禧军事会议中,先后提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建议,并为军事委员会最高领袖蒋介石所采纳,成为抗日最高战略指导方针,对抗战全盘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5年抗战胜利,白崇禧作为国民政府军副总参谋长,在整个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连日本人也高看他一眼,称他为“战神”。

从白崇禧在整个抗战期间的表现来看,特别是从他在广西的抗日活动来看,他的比较坚决抗战的立场是主导方面,但自皖南事变以后,他的反共立场并未改变。此外他同蒋介石的矛盾也始终没有解决,处于极其复杂的关系之中。

也正因如此,解放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曾试图争取李宗仁和白崇禧。尤其是1949年初,白崇禧趁蒋介石之危,再度导演了一场逼宫大戏,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取而代之。

起初,李、白也曾响应毛主席的建议,表示要重开和谈。

白崇禧、李宗仁

但野心勃勃的白崇禧,满脑子“划江而治”,高喊和谈,实则执迷不悟,在搞缓兵之计。也难怪毛主席说他是“中国第一狡猾军阀”了。

而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白崇禧统率的30万大军在短短几个月内,未经决战便迅速全线溃败乃至覆没。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之时,白崇禧率军逃进海南岛。

这时,他原本是有机会去香港去海外生活的,同他自统一两广到北伐战争数十年如一日甘苦与共的老朋友新桂系军阀李宗仁也已经去了美国。

但也就在这时,蒋介石从台湾拍来一份急电:“将军鉴:国危当急,台北欲重新组阁,希速赴台共商大计!”

白崇禧读此急电,几经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前往台湾。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说,父亲其实清楚他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但他最后的选择就是“要向历史交代”。

初到台湾,白崇禧的处境尚好,只可惜好景不长。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也顾不上在美国的李宗仁既不辞“代总统”,也不抵台了,发布公告宣布“复职”。

李宗仁则立马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蒋介石“复职”是“违宪”。

如此,白崇禧夹在蒋、李之间左右为难,蒋介石拿李宗仁无可奈何,愈加迁怒于大陆时期两次逼自己下野,如今虎落平川孤身在台的白崇禧。

白崇禧担任的党政军主要职务很快被革去,只保留了虚职,1952年国民党召开“七大”,所有在台国民党六届常委均被选为“评议委员”,而唯独没有白崇禧,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为白崇禧说情,蒋介石却只打了个哈哈。

后来,蒋介石又授意本就对在大陆时期长期盘踞湖北的桂系军队十分痛恨的湖北“国大代表”弹劾白崇禧,罗列罪状,说白崇禧私吞中央银行黄金7万两、白银370万两,另外还在徐州会战中不守调令,拥兵自重,要求追究责任。还是身为“副总统”的陈诚起身为白崇禧辩护,才将此事压下。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指使特务机关监视白崇禧及其家人的行踪,不许白崇禧离开台岛半步。

白崇禧寓所对面便是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员大多都是特工人员。从前白崇禧尽管军务繁忙,但只要有空,总喜欢找部下下棋,初到台湾,他也经常请人陪他下棋,只是自从白家寓所对面设上派出所,进出客人总要接受特务人员的盘问后,就再也无人敢陪白崇禧下棋了。

晚年的白崇禧是十分孤独寂寞的,白先勇后来回忆起这时的父亲直言:

“对于自己在台湾的境遇,我想他心里是有抱怨的,但是他不讲。至少,外表他的尊严要保持住,不屑于流露这种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谁也拿不走,他自己心里有数,这些也是我慢慢体会到的。”

白崇禧和夫人马佩璋

所幸白崇禧还有陪伴他的妻儿子女,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和赴台后的“软禁”生活中,无论得意失意,他的夫人马佩璋始终陪伴左右,默默支持着他。

白先勇回忆起来:

母亲到台湾之后根本不和官场接触,自己有一帮朋友,她是很豁达幽默的人,说:“哎呀,现在处境挺好的,‘皇恩浩荡’嘛。”我们孩子也因为父母的态度,并不觉得有多么失落,因为父亲在我们心中就是英雄,我们很清楚他北伐抗日的功劳,他的历史地位不会变。

白崇禧一家

夫妻俩患难数十载,马佩璋为白崇禧生下3个女儿,7个儿子,1962年,马佩璋因高血压和心脏病不治,撒手人寰。

夫人的离世,给了白崇禧很大的打击。

白崇禧和夫人

白先勇后来回忆起来,母亲去世后,他又离开台湾去美国留学,父亲可能很孤独,但是他并没有挽留我,因为孩子的学业他一向看得很重。

而令白先勇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离开台湾前和父亲见的那一面竟是永别。

1966年,白崇禧在寓所猝死。

白先勇从三哥口中得知了父亲突然去世的消息,他很震惊,因为太突然了,之前也没有任何感应。

白先勇后来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反应直言:“现在想来也很有意思,我没有落泪,默哀了一晚上,一夜无眠。我回想他的一生,对他充满崇敬。遇到感人的伤心的事情我也会掉泪,但是那天晚上,我觉得不应为他掉泪。他是那么强的一个人,我只是对他,对他那个时代的逝去,觉得悲凉。”

白崇禧儿女

关于白崇禧去世,流传很多说法,白先勇后来在父亲的传记里也都有写到,不过他也没有结论,很多人讲是国民党特务下的手,对此,白先勇也曾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是谣言。因为他们为何要留下一张药单?这很笨,他们完全可以做得不留痕迹。我相信医生的说法,他的心脏是冠状肿大,一直不大好。”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死后葬礼现场,蒋介石第一个抵达了灵堂,并送去了一块匾额,上书“轸念勋猷”四个大字。

蒋介石参加白崇禧葬礼

根据美国胡佛研究所披露的蒋介石日记内容(日记由蒋介石儿媳蒋方智怡于2005年交由胡佛研究所),当夜,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他这种党国败坏的大罪人,能善终是幸运的!”

素材来源:

[1]李玉芳,黄诗玉.白崇禧与北伐战争[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02-105.

[2]杨帆.白崇禧之死[J].全国新书目,2010,(11):47-49.

[3]白先勇,张婷.父亲去世我没有流泪——白先勇眼中的白崇禧[J].文史博览,2006,(13):10-13.

[4]王凯.白崇禧去台以后[J].兰台内外,2007,(06):61.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