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喜庆氛围渐浓,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迎接新年的热忱。这本该是阖家团圆、温馨喜乐的时刻,可不知从何时起,一股 “傻大方” 的风气也在过年期间悄然盛行,让不少人在节后陷入懊悔与疲惫。
过年回家,亲戚朋友一聚,牌桌就支了起来。有些人平日里省吃俭用,一上了牌桌却豪气冲天,几百上千的输赢不当回事,只为了在众人面前不落面子,彰显自己 “混得不错”。一场牌局下来,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流水般没了踪影,节后面对空空的钱包,满心都是对自己冲动行事的自责。可当时,就是被那种虚假的热闹裹挟,被旁人几句夸赞、起哄给架了上去,稀里糊涂地大方起来,全然忘了挣钱的不易。
聚会宴请更是 “重灾区”。老同学多年未见,好不容易凑到一块儿,本是叙旧畅谈的好时机,却总有人为了显示热情好客、混得风生水起,非要抢着去最贵的酒店订大包厢,点上满满一桌山珍海味,酒水还得是高档货。结账时,看着那令人咋舌的账单,心在滴血,却还要强装镇定,挤出笑容刷卡付账。大家在意的是情谊,一顿家常便饭、小酌几杯照样能重温旧梦,又何必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用高消费来垫高自己的社交地位呢?
给压岁钱也成了一场暗自较劲的 “攀比大赛”。看着亲戚家孩子来了,脑子一热,出手就是厚厚的红包,想着不能输了面子,让自家显得小气。这边刚给出去,别家回礼若是薄了些,心里又开始犯嘀咕、不平衡。压岁钱本是图个吉利,给孩子传递祝福,如今却沦为大人们比拼财力的工具,让这份传统习俗变了味,还额外加重了经济负担。
走亲访友,伴手礼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不让人瞧扁,专门挑贵的买,各种精装礼盒堆满后备箱,一家家送过去。有些礼盒包装精美,里头的东西却华而不实,真正实用的礼物没几样。收礼的亲戚朋友或许当时会客气夸赞几句,转头可能就将那些用不上的东西搁置角落,自己却白白浪费了钱财,换来一堆闲置物品。
过年期间,还有人热衷于当 “散财童子”,碰上街头募捐、寺庙祈福捐钱,不管真假,随手就是大额捐赠,只图个心理安慰,觉得过年行善能积福。善良固然没错,但若是盲目慷慨,不辨真假,很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让爱心错付,自己的辛苦钱打了水漂。
其实,过年讲究的是团圆、温馨,是和家人朋友共享天伦之乐,而非一场物质与金钱的炫耀竞赛。真正的大方,不在钱财挥霍的多少,而是心意的诚挚。亲手做的几样家常小吃,带给亲友尝尝,满满都是家的味道;和老同学相聚,找个温馨小馆,点些实惠可口的菜肴,在欢声笑语中回忆青春,情谊同样升温;给孩子的压岁钱,量力而行,附上几句贴心祝福,孩子感受到的爱意并不会少;走亲访友的礼物,选些实用贴心的日用品,实惠又暖心。